简介:摘要目的对全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将其均分两组,就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42)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n=42)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结果从Harris关节评分优良率方面分析,对照组为76.19%,观察组为97.62%,实验差异经X2检验,证明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76%,23.80%,组间差异明显,经X2检验,证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应用效果较好,在临床上有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简介:目的对比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以及术后2年的效果。方法30例35膝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病因分别为骨性关节炎15例17膝、创伤性关节炎11例13膝以及结核性关节炎4例5膝。所有入选患者均按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治疗原则实施手术,并且均随访2年。根据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膝关节进行评分,并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年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HSS评分[(90.8±3.1)、(84.1±2.1)、(87.2±2.7)分]均较术前[(42.2±4.6)、(38.2±3.6)、(41.2±5.2)分]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最高,为47.1%,创伤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患者改善率分别为46.2%、40.0%。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可以显著改善严重膝关节畸形患者膝关节的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合并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及骨量保存。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10髋女性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6±8)岁。其中CroweⅣ型DDH、大粗隆内翻合并骨关节炎是必备入选条件。对肢体延长、股骨大粗隆内翻、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等问题,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骨矫正其内翻,以避免咬除大粗隆顶端内翻骨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矫正肢体延长和前倾角过大,以国产S-R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保留截骨块的肌肉附着以保持骨块的血运,同时取股骨近端及股骨头松质骨、髋臼锉磨的骨泥植于截骨处以促进愈合。两处股骨截骨最大限度保存了患者骨量。对该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6年的随访,平均(39±12)个月。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双下肢等长,无血管神经症状,截骨及保存骨处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5±1.5)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90.6分。结论股骨近端双截骨S-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能一次性解决患者的术中多个问题,并保存自身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1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方式和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27.6%),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均能达到预期麻醉效果,其中腰硬联合麻醉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推荐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两种疾病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以查阅病历、随访等方式对术后翻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感染率、90天死亡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7例,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骨关节炎75例。RA在早期感染率和早期关节翻修率方面高于OA(P<0.05),而在晚期关节翻修率、下肢深静脉血拴发生率以及90天死亡率方面与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中RA比OA有更高的早期感染率和早期关节翻修率,且感染多发生在早期关节翻修术后,在对RA进行并发症的防治时应充分考虑。
简介:目的分析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本院择期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各50例。A组口服利伐沙班预防术后VTE,B组采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作预防处理,监测两组术前、术后5周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测定两组股浅静脉内径、腘静脉内径的变化,统计VT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5、8周,两组PT均延长,D-D、FIB上升,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D-D、FIB上升幅度低于B组(P〈0.05);两组Hb均降低,A组Hb降低幅度低于B组(P〈0.05),P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股浅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A组腘静脉内径降低,明显低于同组术前及B组(P〈0.05);A组DVT、PTE及总VTE发生率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VTE,抗凝效果好,可降低VTE不良血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髓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置换组和髓内组各43例。置换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髓内组采用髓内固定术。统计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负重时间。随访两组患者治疗45天、8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置换组和髓内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显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5天后两组髋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置换组为76.74%、髓内组为60.47%;术后随访8个月后两组Harri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发病率较高,髓内固定术稳定性高且闭合复位损伤及出血量少,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早期功能恢复及严重骨质疏松或髓内固定失败者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髓内固定早期负重效果明显,但二者远期疗效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化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方法与成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接受膝关节置换治疗的8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日期尾数分为研究组44例和参比组40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患者则实施整体化护理手段。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指标均优于参比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中应用整体化护理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三七粉对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以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87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四组,低剂量三七粉组20例(A组),中剂量三七粉组24例(B组),高剂量三七粉组18例(C组)和低分子肝素组25例(D组)。观察比较四组病例术后DVT的发生率及出血量。结果术后DVT发生率B组和C组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血量A、B、C组均明显小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三次口服2克三七粉可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类似,且出血量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