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西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入侵害虫,2003年首次在北京发现,目前仅在我国局部地区发生。其危害严重,潜在适生区广,且具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快速准确的检测鉴定技术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综合相关报道,用于西蓟马的检测鉴定技术包括传统的形态学特征鉴定法、由此衍生的计算机软件识别法,以及分子检测技术,如RAPD-PCR法、DNA序列分析法、PCR-RFLP法、SCAR分子标记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以及蛋白质分析技术等。其中,基因芯片和DNA条形编码技术作为新兴的物种鉴定手段,在西蓟马等入侵物种的检测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西花蓟马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基因芯片 DNA条形码
  • 简介: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日趋频繁及其复杂化,实蝇害虫的传播扩散机率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成为影响果蔬等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检疫问题之一.因此,实蝇的准确识别与快速鉴定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目前已经被用于实蝇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根据BOLDSystems现有的数据,汇总了截至2014年10月22日实蝇DNA条形码的种类、已公布研究的记录数及涉及的实蝇种类.结果表明:目前应用于实蝇鉴定的DNA条形码有COⅠ-5P、COⅠ-3P、COⅡ、COⅢ、CYTB、atp6、28S等7种;其中以COⅠ标记为主,已公布的记录数为4540,是其他5种DNA标记的113.5倍,COⅠ-5P标记研究的实蝇科种类有315种,COⅠ-3P标记的有116种;目前研究较多的为果实蝇属、寡鬃实蝇属、腊实蝇属.本文对今后选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实蝇种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实蝇 DNA条形码技术 PCR技术
  • 简介:[背景]分蘖繁殖和根茎繁殖是互米草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但目前对地下根茎生长动态及其与分蘖生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方法]调查了宁德市飞鸾镇海滨滩涂互米草移栽苗分蘖、根茎数量的月动态,比较了分蘖和根茎生物量的月间变化.[结果]该地互米草存在2个分蘖盛期,分别为5~6月和9~10月,其中,5~6月,分蘖快速生长的同时,根茎生长缓慢,该时期互米草主要生长地上分蘖;9~10月,小分蘖数增加量明显大于5~6月,而分蘖生物量绝对生长速率(AGR)却明显小于5~6月,该时期产生的小分蘖生长受到了限制.8月起,分蘖生物量AGR下降,而根茎生物量AGR则明显增加,8月后互米草侧重地下根茎的积累和延伸;9~12月,分蘖和根茎生物量AGR都持续下降,此时期分蘖、根茎生长减弱.[结论与意义]本研究认为,互米草在7月前主要生长分蘖,7月后开始快速生长根茎,这为优化互米草的防治适期提供了参考.

  • 标签: 互花米草 分蘖 根茎 生物量 月间动态
  • 简介:【背景】西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的STE法提取西蓟马的基因组DNA,对西蓟马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的较优浓度;然后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5(4^4),建立了适合西蓟马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30ng、10×Buffer2.0μL、引物1.05μmol·L^-1、Taq聚合酶2.0U、dNTPs212.5μmol·L^-1及MsS042.25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的西蓟马样本对所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西蓟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蓟马的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ISSR-PCR 反应体系 单因素试验 正交设计试验
  • 简介:米草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本土植物,其高生产力、高繁殖率、高抗性和致密发达的地下部分等生物学特性使它能在沿海地区的抗风防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修复湿地和固定二氧化碳等方面发挥很好的正生态效应;然而,正是这与生俱来的生物学优势使该物种在引种地区侵占光滩,很快形成茂盛的单种优势群落,体现出很强的入侵性,从而也具有相当大的负生态效应。本文综述了互米草的正负生态效应,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抗风防浪的功效与改变景观的负作用,促淤造陆的功效与改变河口水文格局的负作用,固碳效应与释放温室气体的负作用,为一些物种提供营养与栖息地的同时对其他物种栖息环境的破坏性。研究证实,互米草的本土化倾向已比较突出,如在超过100年引种历史的美国西部维拉帕湾、引种历史近40年的旧金山湾,以及引种历史近30年的我国大丰滩涂等。对于互米草的生态控制,应结合各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如在一些生态脆弱(开发过度、缺乏大型植被、蚀退现象严重)的沿海地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除互米草须谨慎;在充分利用互米草抗风防浪和促淤造陆后,可以适时围垦,以达到某些区域大面积减除的目标;此外,综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是较为科学的举措,既充分利用互米草生物质(加工生产新食品、保健品、生物气等),又有效控制其种子飘落和扩繁,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种具有生态经济效益的利国利民之举。

  • 标签: 互花米草 入侵植物 两面性 正负生态效应 生态控制
  • 简介:【目的】蛋白样品的制备是获得良好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的前提,建立合理的西蓟马蛋白的双向电泳体系,获得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图谱,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方法】实验以西蓟马成虫为实验材料,对比了饱和酚法、TCA/丙酮法和直接裂解法3种蛋白提取方法,从中选出最适宜双向电泳分析的一种蛋白提取方法.【结果】3种方法蛋白提取率差异显著,直接裂解法蛋白提取率最高,饱和酚法的蛋白提取率最低;3种方法的SDS-PAGE条带数差异不明显;TCA/丙酮法的双向凝胶图谱效果最好,蛋白点最多.【结论】TCA/丙酮法能够有效去除西蓟马蛋白中的干扰物质,是最适合西蓟马双向凝胶电泳的蛋白提取方法,为后续西蓟马在蛋白组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学 蛋白提取
  • 简介:采用mtDNACOI序列鉴定了新疆首府城市乌鲁木齐(东经86°40′-88°55′,北纬43°15′-44°20′)和位于该城市以东195km的烟粉虱暴发危害区吐鲁番市(东经88°05′-89°54′,北纬41°20′-43°35′)的烟粉虱生物型。通过对两地2008-2010年采集的11个样本群体(样本量均超过30头,每个样本群体检测10头以上)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已经传入新疆。2010年,由乌鲁木齐市花卉市场采集到的一品红种群HH-1与吐鲁番市温室采集到的辣椒种群LJ、番茄种群XHS、茄子种群QZ和烟草种群YC为Q型。另外,2010年采自花卉市场的一品红种群HH-2、2009年前采自野外杂草和温室的锦葵种群JK-S、棉花种群ZH-O以及采自吐鲁番市棉田的种群TC1、TC2和TC3仍然属于B型。

  • 标签: Q型烟粉虱 MTDNA COI 新疆 生物入侵
  • 简介:【背景】西蓟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蓟马成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对西蓟马成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各菌株对西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 标签: 西花蓟马 球孢白僵菌 生物测定 时间—剂量—死亡率
  • 简介:【目的】葡萄翅小卷蛾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检疫性害虫,一旦入侵我国,将会给葡萄产业和林果业造成严重损失。开展葡萄翅小卷蛾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可为该虫的检疫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介绍了葡萄翅小卷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参照通用的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从该虫在国内外的发生情况、潜在的经济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葡萄翅小卷蛾是一种对我国有很大潜在威胁的有害生物,其风险值为2.14,属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结论】建议新疆等口岸比较多的省、自治区口岸检疫部门加强对该害虫的检疫力度,杜绝其传入我国。

  • 标签: 葡萄花翅小卷蛾 检疫性害虫 入侵风险 潜在威胁
  • 简介:【背景】2009~2012年辽宁省草原沙化治理工程在辽西北展开,以彰武县为重点治理地区。由于长期缺乏对草原毒害草的重视,少蒺藜草在彰武县全县范围内扩散蔓延,并已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给草原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方法】对精喹禾灵、烯禾啶、咪唑乙烟酸、烟嘧磺隆、乙草胺+烟嘧磺隆、乙氧氟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等几种除草剂(组合)进行筛选,并进行大面积示范,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供试的7种药剂(组合)对少蒺藜草均有一定的防除作用。其中,精喹禾灵和高效氟吡甲禾灵2种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除草剂防除入侵生物少蒺藜草效果最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其生长和危害,施药15d后防除效果分别可达到89%和79%。此外,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还显示:咪唑乙烟酸、烟嘧磺隆和乙草胺+烟嘧磺隆对少蒺藜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19d后防效基本达到80%以上;乙氧氟草醚最差,防治效果只有66%。【结论与意义】5%精喹禾灵乳油除草效果较好,虽然对试验区内的其他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的杀害作用,但对区内的补播牧草草木樨、小叶锦鸡儿等未产生任何药害。这对草原补播改良区少蒺藜草的综合治理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入侵物种 除草剂 化学防治 药害 生测
  • 简介:[背景]西蓟马于2003年入侵中国后,迅速传播扩散并在局部区域造成严重危害,对我国蔬菜、花卉及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方法]以线粒体DNA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13个省(市)不同地理区域西蓟马种群的175条COⅠ基因进行序列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到13个单倍型,各地理种群西蓟马的单倍型多样性Hd较高,为0.691,而核苷酸多样性π较低,为0.00652.总体固定指数Fst为0.24359,基因流Nm为0.78;种群之间固定指数和基因交流分析表明,我国各地理种群间可能出现了一定分化.种群间AMOVA分析显示,我国西蓟马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对国内外不同地理种群COⅠ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我国西蓟马有2个品系,即温室品系和羽扇豆品系,其中羽扇豆品系来源于新西兰和荷兰,而广泛存在的温室品系存在多个入侵来源.[结论与意义]我国西蓟马各地理种群的发生,既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又与国内蔬菜、花卉、水果等的调运以及观光旅游密不可分.研究结果对西蓟马的有效阻截及其种群扩张趋势监测意义重大.

  • 标签: 西花蓟马 线粒体DNA 基因变异 遗传结构 地理种群 单倍型
  • 简介:实蝇害虫严重危害多种水果和蔬菜,是世界果蔬产业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之一,严重影响了发生地的果蔬生产和出口贸易活动。昆虫不育技术(SIT)是一种物种特异和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在多种实蝇害虫的防治、阻截和根除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昆虫的基因组进行遗传修饰,可对SIT进行改进,提高其防控效果并扩大应用的物种范围,近年来相关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害虫遗传控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通过受四环素调控的tet—off基因表达系统来实现昆虫“不育”的基本原理和在果蝇及其他几种主要实蝇害虫中建立的不同类型的遗传控制体系,以及类似体系在其他农业昆虫中的应用情况。简要介绍了在橘小实蝇遗传控制技术体系构建方面的工作进展,并对该技术的在害虫综合治理(IPM)尤其是实蝇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遗传控制 实蝇 昆虫不育技术 tet—off基因表达系统 致死品系
  • 简介:【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西花蓟马 南方小花蝽 捕食选择性 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 简介: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无意引进的入侵种对我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但至今鲜有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群组成、原产地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系统报道。因此,本文对我国234种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岸检疫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这些物种属于7界16门27纲65目122科。昆虫纲和木兰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28.2%和33.3%。原产于美洲和欧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51.7%和24.4%。1969~2008年,昆虫纲的入侵种每10年的增加数量及其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从1969~1978年的2种和12.5%增加到1999~2008年的17种和77.3%。1899~2008年,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在55%~65%。1959~2008年,每10年新增的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中,昆虫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59~1969年的0增加到1999~2008年的81.8%。这表明昆虫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种中最主要的群之一,美洲仍是其最主要的原产地之一。

  • 标签: 生物入侵 外来种 无意引进 首次发现 原产地 变化趋势
  • 简介:【背景】西蓟马自2003年传入我国以来,呈扩张趋势。辣椒上西蓟马以化学防治为主,国内尚无抗性资源保护、抗(耐)虫性资源筛选等相关研究。【方法】以20个辣椒品种和西蓟马为材料,采用幼苗接虫法,根据危害症状分级,计算为害指数并作为抗(耐)评价指标,然后测定不同抗(耐)材料苗期受西蓟马危害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在20个供试辣椒品种中,湘研13号和博辣4号对西蓟马的抗性较强,其他品种抗性较差,兴蔬绿剑抗性最差;不同辣椒品种抗(耐)虫性与过氧化物酶变化呈正相关,但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辣椒抗(耐)西蓟马的筛选评价体系,为挖掘抗西蓟马的种质资源和西蓟马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西花蓟马 辣椒品种 抗(耐)虫性 植物防御酶
  • 简介:西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的世界性害虫,对农林业危害巨大。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当前防治西蓟马的虫生真菌的种类、高毒力菌株的筛选及防治现状。现已知西蓟马的寄生病原真菌有5种,包括蜡蚧轮枝菌(半知菌:丝孢目)、球孢白僵菌(半知菌:丝孢目)、金龟子绿僵菌(半知菌:丝孢目)、玫烟色棒束孢(半知菌:束梗孢目)和小孢新接霉。其中,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在西蓟马的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部分防效好的虫生真菌已申请专利及实现工厂化生产。

  • 标签: 西花蓟马 虫生真菌 致病力 生防菌株
  • 简介:[背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所在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的人类活动介导的多种侵扰,如烈性入侵植物互米草的入侵.很多研究调查了红树林生态系统底栖动物群落对互米草入侵的响应,但互米草移除对生物群落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取位于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的3个断面(山角、永安和北界),分别在3个断面定量采集互米草拔除前和拔除后的底栖动物,比较其物种组成、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研究人工拔除互米草对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互米草拔除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在选取的3个断面上共观测到1~3种拔除前后共有的物种,且优势种在3个断面上均发生了变化;物种丰富度在2个断面(永安和北界)上略有增加,在一个断面(山角)上降低;在3个断面上,互米草拔除后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都显著降低.[结论与意义]底栖动物群落的这些显著变化会对其栖息地内以及周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及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当大规模人工移除互米草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有效的互米草清除策略,保护脆弱的红树林生态系统.

  • 标签: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红树林 互花米草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栖息密度
  • 简介:【背景】外来入侵害虫西蓟马于2003年首次在北京郊区被发现,并逐渐扩散蔓延,目前已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方法】于2008~2009年通过定点调查的方法对山东省115个地区258个样点的主要花卉上的蓟马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主要花卉上发生的蓟马有11种,包括蓟马、黄胸蓟马、黄蓟马、西蓟马、棕榈蓟马、烟蓟马、禾蓟马、横纹蓟马、腹小头蓟马、黑白纹蓟马、油加律带蓟马等,其优势种为蓟马。外来入侵害虫西蓟马在山东省18个地区的花卉上被发现。其中,荣成市区发生最重,占蓟马采集总量的51.86%;德州市区和青岛市区发生次之,分别占蓟马采集总量的34.21%和33.88%;其他地区西蓟马发生量占采集总量的1.39%~18.75%。【结论与意义】西蓟马已在山东省定殖并广泛分布,相关部门应做好西蓟马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 标签: 西花蓟马 蓟马调查 山东省 花卉 分布
  • 简介:【目的】西蓟马是世界性害虫,利用西蓟马对寄主植物嗜食性的差异,通过驱避作用防控西蓟马,能够为绿色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在西蓟马嗜食的甘蓝和非嗜食的大蒜上互喷汁液,采用黄瓜+甘蓝、黄瓜+大蒜2种相间种植方式,研究它们对西蓟马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结果】在甘蓝上喷洒大蒜汁液后,甘蓝叶片上西蓟马的虫量和产卵量均明显减少.大蒜汁液浓度越高,减少得越多;在大蒜上喷洒甘蓝汁液后,大蒜植株上西蓟马的虫量和产卵量明显增加,且增加程度与甘蓝汁液的浓度呈正相关.黄瓜和甘蓝相间排列时,西蓟马在黄瓜叶片上的数量与单作黄瓜叶片上无明显差异;但黄瓜和大蒜相间排列时,西蓟马在黄瓜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单作黄瓜上的虫数,多52.4%.【结论】在嗜食寄主植物上喷洒非嗜食植物汁液或间作非嗜食的寄主可以明显减少西蓟马的选择性.研究结果为利用非嗜食植物挥发物防控西蓟马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

  • 标签: 西花蓟马 寄主选择性 植物汁液 相间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