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江河水系是水资源的自然载体,水库、塘堰渠系是水资源供给的人工通道,共同组成水生态环境的基础。有效实施江河库塘渠水系连通联控联调,是优化水资源空间格局、增加水环境容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举措。为了加快陕西水利追赶超越,推进全省江河库渠水系连通联控联调实施工作,根据水利部、水利厅关于江河库渠水系连通联调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汉台区实际与特点,在充分发挥利用已成水利工程调蓄功能的基础上,本次汉台区塘堰引调水工程规划通过实施水系连通联调工程、美丽乡村生态治理工程、防汛安全除险加固工程、稳定水源工程,形成“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空间均衡、水系相通” 的水资源配置格局,达到“北部调水”“中部留水”、“南部蓄水”,实现区内“锅碗瓢盆装满水”。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武冈地区2006~2019年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要素资料,使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武冈地区的酸雨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006~2019年降水样本的平均pH值为5.07,酸雨样本平均pH值为4.56,平均降水pH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年均酸雨频率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13年间,武冈地区各月的多年平均pH值均高于4.56,属于弱酸性或非酸性,秋冬季节为武冈地区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当 偏北风向出现时,酸雨出现几率是最大的,说明武冈地区出现偏北风时更容易形成酸雨,风速超过4.0m/s,酸雨出现频率最低;降水量对酸雨出现频率的影响较大,受到降雨冲刷和稀释的共同作用,酸雨天气出现频率减少。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河西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17年6~7月逐日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数据和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小波分析法、线性趋势法分析河西地区气候变化对干热风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年河西地区的平均气温、最高及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其中温度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相对湿度减少幅度最大;近58年河西地区干热风日数及出现次数呈现出减少趋势。河西地区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干热风次数、日数与河西地区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只是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干热风发生日数的小波系数偏高期同气温及潜在蒸散量的偏高期对应,而与相对湿度则表现为负对应,这种情况在21世纪后表现的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的干热风发生日数同各个气象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交叉,中部及西部地区的干热风日数同潜在蒸发量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简介:摘要:在高海拔冬季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浇筑之后容易因为温度较低而出现逐渐硬化和凝结的现象,直到获得终强度,这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而形成的。一旦室外温度下降到0℃以下,混凝土就没有达到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当中含有的水有一部分就开始结冰,慢慢从液态水变化成固态冰。从而让参与水化作用的水在温度下降之后而减少,直至停止,将对水泥的强度造成影响。水凝结成冰之后,体积将会增大9%左右。并且会形成冰晶应力,让混凝土内部结构出现微裂缝,对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造成影响,在解冻之后,虽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长,但是结构已经无法恢复成原状,并且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强度都要比正常值要低。本文将以混凝土施工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在高海拔冬季时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