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纳米对HepG2细胞DNA损伤、染色体畸变等遗传毒性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纳米体外遗传毒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采用2种纳米材料(20nm-PVP包被纳米、20nm-无包被纳米),分别以20μg·mL^-1、40μg·mL^-1、80μg·mL^-1、160μg·mL^-1的剂量对HepG2细胞染毒24h,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20nmAgNPs组在160μg·mL^-1时引起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P〈0.05);20nmPVP-AgNPs组在80μg·mL^-1和160μg·mL^-1剂量组中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多(P〈0.01)。2种纳米引起HepG2细胞发生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彗星试验结果表明,20nmAgNPs和20nmPVP-AgNPs在40μg·mL^-1、80μg·mL^-1、160μg·mL^-1剂量组中,Olive尾矩、尾长和尾部DNA百分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2种纳米对HepG2细胞DNA损伤程度为:20nmAgNPs〉20nmPVP-AgNPs。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结果表明,2种纳米均不会引起核质桥数发生明显改变(P〉0.05),20nmAgNPs在高染毒剂量下引起微核总数、I型微核、II型微核、核芽数明显升高(P〈0.05);20nmPVP-AgNPs在各染毒剂量下均会引起微核总数及I型微核数量升高(P〈0.01),II型微核数在160μg·mL^-1剂量下升高明显(P〈0.01),剂量大于20μg·mL^-1时核芽数升高(P〈0.01)。20nmPVP-AgNPs对细胞核的影响大于20nmAgNPs(P〈0.05)。总之,2种纳米材料均会引起HepG2细胞DNA损伤及染色体畸变等遗传毒性效应的改变,无包被纳米比PVP包被纳米更容易引起DNA损伤,PVP包被纳米比无包被纳米更容易引起细胞染色体畸变相关效应;2种材料对HepG2细胞的损伤存在浓度-效应关系,浓度越高遗传毒性损伤越严重。

  • 标签: 纳米银 HepG2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 剂量-效应关系
  • 简介:纳米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化产品中.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它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机率,从而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因此,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关于纳米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及分析,综述了纳米的制备、特性、应用、释放情况以及近几年来纳米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银 鱼类 毒理学
  • 简介: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根据2016年广西防城江流域干流及支流18个采样点(6个参照点,12个受损点)底栖动物采样数据,对18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防城江流域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由总物种数、蜉蝣目,襀翅目和毛翅目三目的种类数(Ephemeroptera,PlecopteraandTrichoptera,EPT)、粘食者种类数、蜉蝣目数量所占百分比、敏感类群数量所占百分比等5个指数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入选生物参数量纲,计算其B-IBI值和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标赋分值(BIBr).结果表明,在18个采样点中,BIBr分值在90分以上的样点有9个,80分~90分之间的样点有2个,70分~80分之间和60分~70分之间的样点各有1个,未达到60分的样点有5个.BIBr分值80分以上的样点主要分布在支流(如那东、边岭、黄霜江、那周村、屯蓬、王子城)和干流上游少数几个样点(如扶隆乡、那阮坪、米中),而下游接近河口部分的几个采样断面均较低,木头滩断面的分值更在10分以下.

  • 标签: 生物评价 河流 底栖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防城江流域 健康状况
  • 简介:纳米(AgNPs)因其优越的抗菌、导电、催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中,成为当前产量和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之一。但纳米产品在生产、运输、洗涤、侵蚀、废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在复杂环境因素影响下,纳米本身的赋存状态发生转化,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探究纳米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纳米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天然有机质、pH值、溶解氧、离子强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纳米迁移转化行为以及其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的影响,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纳米的毒理机制,旨在为纳米的环境行为特征研究以及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纳米银 微生物 毒理机制 环境因素 迁移转化
  • 简介:广西大化县属于典型的岩溶地区,具有岩溶区特有的脆弱生态环境系统,石漠化面积较大,生态系统稳定性差.以大化县16个乡镇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9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因子,并建立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从而为大化县的岩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参考资料.结果表明,有4个中度脆弱乡镇,8个轻度脆弱乡镇,4个潜在脆弱乡镇.图1,表5,参16.

  • 标签: 大化县 生态环境脆弱性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 简介:纳米材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颗粒(AgNPs)是使用量最高的纳米材料.本文主要总结了AgNPs在水环境中的赋存、AgNPs的环境行为、AgNPs对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毒性效应以及影响AgNPs毒性效应的因素,最后对AgNPs在河口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纳米银颗粒 微生物 环境行为 毒性效应
  • 简介:通过对广西药用植物园内秋色叶种质资源、习性、园林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范围内常用秋色叶植物约13科41种,其中乔木36种,灌木5种,落叶植物38种,常绿3种.在园林上的应用以群植、片植居多.在叶色上黄色居多.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广西药用植物园秋色叶植物应用的建议.

  • 标签: 秋色叶植物 种类 应用现状 广西药用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