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微囊藻毒素(MCs)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蓝藻爆发性繁殖产生最常见藻毒素,因其分布广、结构稳定、毒性大引起了科学界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水体污染现状和典型毒性效应及毒性作用机制。另外,针对目前藻毒素研究不足提出了建议,可为有效降低环境微囊藻毒素潜在安全风险及深入研究其生态毒性效应提供支持。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环境暴露 毒性效应 致毒机制
  • 简介:为了揭示不同浓度苯并芘(BaP)及滴滴涕(DDT)对海洋贝类胚胎生态毒理效应,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胚胎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BaP及DDT,检测暴露24h和48h后,BaP和DDT对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BR)指数对苯并芘及DDT对翡翠贻贝胚胎综合毒理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aP和DDT胁迫显著影响翡翠贻贝胚胎抗氧化酶(SOD、GPx)和非特异性免疫酶(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暴露浓度升高,胚胎SOD、AKP活性呈现先抑制后诱导趋势。DDT和BaP对ACP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BaP对ACP活性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恢复,而DDT对翡翠贻贝胚胎ACP活性影响不显著。IBR分析表明,在胁迫早期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IB值逐渐增大,随着染毒时间延长,处理组RIB值均减小,总体来说,DDTRIB值比BaPRIB值大,表明DDT胚胎毒性较强。通过探究翡翠贻贝胚胎重要酶应答BaP和DDT胁迫毒理生化响应,评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海洋贝类毒理效应,为敏感生物标志物筛选打下一定基础,且为海洋环境污染早期预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标签: 苯并芘 滴滴涕 翡翠贻贝 胚胎毒性 酶活性 整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指数(IBR)
  • 简介:要了解推动可持续建筑和建筑法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上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方向前进.然而,要建造可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高度审视关联可持续建筑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标准和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为评价水域环境Zn^2+对两栖动物毒性影响,本研究以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蝌蚪为试验材料,对G26期蝌蚪进行了0、10、50、100和500μg·L^-1Zn^2+慢性水体暴露直至蝌蚪发育至变态高峰期(G42期)。分别于暴露15d和30d后取样测定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和发育分期各指标;此外,分析了Zn^2+慢性水体暴露对变态率、变态高峰期(G42)蝌蚪全长、体长、体重、后肢长和骨骼发育影响。结果表明:暴露15d时,各浓度Zn^2+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生长发育均未造成显著影响,而持续暴露30d后,500μg·L^-1Zn^2+处理组蝌蚪生长发育受到显著抑制;各浓度Zn^2+慢性暴露均导致中华大蟾蜍蝌蚪变态率下降,其中500μg·L^-1Zn^2+处理组变态率最低;500μg·L^-1Zn^2+慢性暴露导致G42期中华大蟾蜍蝌蚪形态指标(全长、体长、后肢长)和骨化程度均受到显著抑制。研究表明,水环境中高浓度锌对中华大蟾蜍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具有潜在危害,水域锌污染所引发毒理效应予以重视。

  • 标签: ZN^2+ 中华大蟾蜍 蝌蚪 生长发育 变态
  • 简介:得克隆(DechloranePlus,DP)作为全球广泛使用氯代阻燃剂,具有POPs特性和环境毒性,但其生物毒性数据非常有限。本文选择水生初级生产者纤细裸藻(Euglenagracil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藻细胞生长状况、光合色素水平、抗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DP对其生态毒性效应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DP对纤细裸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DP浓度较低时(0.1和0.5mg·L^-1DP)类胡萝卜素含量受到轻微抑制;较高浓度DP暴露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显著增加,同时高浓度DP(8mg·L^-1)下MDA含量显著上升,提示膜结构受到损伤;表明较高实验浓度范围内,DP对纤细裸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均产生一定影响,结果将为DP环境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得克隆(DP) 纤细裸藻 毒性效应 生长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 简介:湖南省郴州市是湖南省山洪灾害多发一个区域,对郴州市山洪灾害进行快速准确预测意义重大.运用Bayes判别分析法,根据山洪灾害预报简化原理使用灾害发生前10天时效雨量和当日雨量作为预报模型因子建立一组山洪预报模型,计算得出模型预报正确率为86.96%,满足Bayes判别分析正确率大于80%要求,表明该方法预测山洪简单易行,可以为郴州市山洪灾害预测以及防治提供-定支撑.图2,表4,参24.

  • 标签: 山洪灾害 郴州市 预报模型 Bayes判别分析法
  • 简介: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Varieocele,VC)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单侧VC患者135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腹膜后高位结扎组45例,腹腔镜组52例,显微镜组38例,就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手术前后精液质量对比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显微镜组比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3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在腹膜后组、腹腔镜组、显微外科组分别为33.3%、25.0%和10.5%.6个月后复查精索彩超及精液常规,显微镜组精液质量改善最为明显,并未见有术后复发.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为治疗VC安全有效方法,推荐行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表2,参6.

  • 标签: 原发性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 显微镜
  • 简介:近年来,大量规模化养猪场不断出现,任意排放病死猪尸体已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还影响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利用sq复合菌剂、病死猪、米糠、泥炭土作为原材料,在发酵箱内,经过7d反复发酵搅拌后生产有机肥工艺流程,从微生物接种浓度、原材料投放C/N比例、原材料含水率、反应时翻堆间隔时间方面进行单因子试验,探究复合菌剂在工艺流程最优反应参数.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菌剂在接种浓度为2%,微生物与原材料碳氮比例为28∶1,原材料含水率保持在50~60%,12h堆翻一次工艺条件下反应效果最佳.

  • 标签: sq复合菌剂 病死猪 接种浓度 含水率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与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与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DNA损伤与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与尾矩均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水土流失区以提高产量为目的现代集约化生产已经导致农业系统简化,造成农业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本文对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进行概述,结合水土流失区生产实际,提出了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若干建议.包括:1)构建农业种质库,保护遗传基因多样性,2)保护农业半自然生境,提供天敌栖息场所,3)推广生态农业,合理配置农业种养体系,4)统筹兼顾,科学部署农田生态格局.

  • 标签: 农业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保护 福建水土流失区
  • 简介: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存在现有化学品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对新化学品环境暴露进行预测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 标签: 逸度 多介质环境模型 环境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创新性、科技性、智能性”为特征现代社会发展大势,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面临投入大、成效小突出问题及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迅捷、载体丰富多样、交互性强显著优势,使得“互联网+”融合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为必要,“互联网+”视域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内容包含生态环境知识及生态科学技术常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日常生活环境保护实践,“互联网+”视域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路径要从培育互联网平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专业人才,完善互联网平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制度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基于互联网平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体系,建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成效反馈评价机制四方面着手,提高网络条件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效性.

  • 标签: 互联网+ 生态文明 宣传教育 意义 内容 路径
  • 简介: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加剧和营养学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转运与吸收过程,可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用于研究人体肠道吸收物质机制和影响因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Caco-2模型对镉、铬、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及铜、铁、锌、钙等多种营养金属在小肠内吸收、转运方式、代谢机制及影响吸收、转运过程各类条件等研究工作,然后对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方法及其在未来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CACO-2细胞 金属 体外试验 生物有效性 转运与吸收 健康风险评估
  • 简介:为了探讨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处理高砷地下水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了水培条件下砷浓度、形态和碳酸氢盐(HC03)对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吸收砷影响。实验中使用了浓度为0.1~100mg·L-1As(III)和As(V)溶液。HCO3-处理,HCO3-浓度范围为05~20mmol·L-1,As(III)或As(V)浓度为5mg·L-1。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蜈蚣草具有明显耐高砷特征。当介质砷含量高达100mg·L。时,砷去除率可达到80%,且对As(III)吸收效率高于As(V)。植物体内砷形态研究表明,蜈蚣草体内2种形态砷含量与外源砷形态有一定关系,As(v)处理条件下,植物体As(V)比例较As(III)处理高。高浓度HCO3-(20mmol·L-1泌理对蜈蚣草地上部分生物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抑制了地下部分生长,并且对砷吸收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蜈蚣草 As形态 超富集植物 高砷地下水 碳酸氢盐
  • 简介: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耐铝植物生态恢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和AlCl3溶液共同对生长一致八仙花组培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SA对其铝毒害缓解效应。通过形态观察和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SA不能消除铝胁迫对植株生长抑制作用,高浓度会产生毒害效果,但低浓度SA能够有效降低质膜过氧化损伤,增加植株SOD和POD活性,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毒害。

  • 标签: 八仙花 组培苗 铝胁迫 水杨酸 缓解效应
  • 简介:联苯菊酯是农业、园林等领域应用广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然而有关联苯菊酯对鱼类生殖毒性研究却很少。以常见近海鱼类褐菖鲉为受试对象,探讨联苯菊酯对鱼类卵巢发育影响及机制。褐菖鲉在以环境相关浓度(1、10、100ng·L^-1)联苯菊酯暴露50d后,各暴露组卵巢生殖细胞发育均受到显著抑制,卵巢17β-雌二醇与睾酮含量均出现下降,caspase-3活性呈剂量依赖性上升。相对定量PCR分析显示,卵巢雌激素受体(ERβ)mRNA水平下降。结果表明,联苯菊酯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导致雌、雄激素水平和雌激素受体表达下降,环境剂量作用下对褐菖鲉卵巢发育具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联苯菊酯 褐菖鲉 生殖毒性 细胞凋亡 卵巢 机制
  • 简介:研究考察了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24h和72h急性毒性效应。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海水小球藻(Chlorellaspp.)以及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为指示生物,采用COD浓度较高焦化厂实际生产废水和制药厂实际生产废水、COD浓度较低印染厂生化处理后出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作为受试水体,以微藻生长抑制率为测试指标,评价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急性毒性效应和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废水对4种微藻急性毒性效应有所不同:焦化废水对等鞭金藻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制药废水对斜生栅藻毒性效应最为明显,印染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对海水小球藻毒性较为显著,说明不同微藻对不同行业废水毒性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废水毒性评价受试物种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焦化废水 印染废水 制药废水 城市废水 微藻 生物毒性评价
  • 简介:人与自然,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历史甚至比“道德”这个公认最古老命题之一还要长。

  • 标签: 国家公园 发展史 人类 人与自然
  • 简介:在那场大洪水灾难,凭借在诺亚方舟留种,生命得以延续。不管在宗教教义、神话传说还是现实世界,种子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如今,全世界发达国家都开始意识到"种子基因库"重要性。在"生命最丰富地方",中国西南,也建造了一艘种子诺亚方舟,那就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标签: 种质资源库 中国西南 诺亚方舟 野生生物 植物 现实世界
  • 简介:红霉素是一种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多刺裸腹溞连续世代生活史参数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以连续3个世代多刺裸腹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0.02、0.2、2、20、200和2000μg·L^-1)红霉素对其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和总后代数等影响。结果表明,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平均寿命、首次生殖年龄、生殖窝数、窝卵数和总后代数影响在多刺裸腹溞世代间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F0代平均寿命影响表现出"低(0.02μg·L^-1)促高(2-2000μg·L^-1)抑"剂量-效应关系,暴露于20μg·L^-1红霉素溶液多刺裸腹溞F0代生殖窝数显著减小了55.76%,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多刺裸腹溞F1和F2代平均寿命和生殖窝数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多刺裸腹溞F0代首次生殖年龄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暴露于0.2、20-2000μg·L^-1红霉素溶液F1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4.90%-15.69%,暴露于0.2-2000μg·L^-1红霉素溶液F2代首次生殖年龄显著减小了5.00%-16.00%;暴露于20和200μg·L^-1红霉素溶液多刺裸腹溞F1代窝卵数分别显著增加了28.87%和10.18%,但暴露于各浓度红霉素溶液F0和F2代窝卵数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暴露于2-200μg·L^-1红霉素溶液多刺裸腹溞F0代总后代数显著减少了43.99%-62.21%,而暴露于20和200μg·L^-1红霉素溶液F1代总后代数分别增加28.56%和37.17%,红霉素浓度对多刺裸腹溞总后代数显著性影响在F2代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刺裸腹溞对不同剂量红霉素多代暴露表现出适应性或耐受性。

  • 标签: 抗生素 红霉素 多刺裸腹溞 连续世代 慢性毒性 平均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