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亚洲妇女学兴起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亚洲、亚洲妇女和亚洲妇女学各家观点的梳理开始,叙述评论了亚洲妇女学15年来的发端、发展与最新进展,尤其重点评述了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实际运作亚洲妇女学的做法、历程、成就和影响,也从中国参与者的立场检省了我们的作用,并对亚洲妇女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议。

  • 标签: 亚洲 亚洲妇女 亚洲妇女学 女性主义知识社区
  • 简介:当前,关于道德规范问题的探讨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共产主义的实现并不依赖任何道德规范性理念,而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任何道德理念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不同的时代会接受不同的道德与价值观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从不同的立场、地位出发,会拥有各自的特殊的道德观念;而无产阶级为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也会提出新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从单纯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讲,深入探讨道德规范问题是必要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规范 历史必然性
  • 简介:全球造成了世界的不均等,使世界日益成为多节世界,而不是多极世界。既多元有别又重合交织的状况使各个国家难以形成真正的从属者阵营。中国在全球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取代美国,而是代表发展中国家里第一个与美国形成了不对称均衡关系的国家。在多节世界里,如果中美之间争夺控制权,其他国家将群起抵御世界的中心;如果中美之间一方试图遏制或推翻另一方,其余国家将极力避免冲突的产生,最终这一方只会陷入孤立。因此,中国和美国都应该考虑可持续的竞争,而不是权力转移的修昔底德陷阱。

  • 标签: 不对称 均衡 多节世界 中美关系 可持续竞争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内核和学理支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和主要研究方法。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地位表明,哲学原理是衡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理论依据,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和理论建构要以哲学原理为引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简介: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几次重大追问,都蕴含着丰富而科学的学习观。从历史缘由看,每次追问都无一例外地和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解释、应用有关。从追问实质看,各种不同形式的追问实质上都反映了追问者所坚持的科学学习观。从价值诉求看,各种不同的追问都表达了追问者坚决纠正偏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不断寻求真假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标准、牢固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共同理论诉求,从而明确表达了追问者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科学学习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 科学学习观
  • 简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立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状况''理想''运动',全面揭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思想体系,划清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关于共产主义说教的原则界限,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共产主义 状况 理想 运动
  • 简介: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不仅强调“团结”与“正义”的联系,而且强调“妥协”和“宽容”与“正义”的联系,认为只有与“正义”相联系的“妥协”和“宽容”才不与“团结”相矛盾。哈贝马斯视野的“和而不同”,就是正义基础上超越利益和价值分歧的团结、正义基础上不同利益之间的妥协、不同价值之间的宽容。

  • 标签: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 利益关系 价值分歧 哲学思想
  • 简介:延安时期党在“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历史,蕴含着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在思想路线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时代、大众;在政治路线上.把现实纲领与远大理想相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不动摇;在组织路线上,坚持以培养和造就领导骨干为中心.最关键的是建立稳定成熟、全党拥戴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路线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和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相统一,最核心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政策策略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最有效的是运用统一战线“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精神动力上,坚持倡导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精神,最突出的是坚定信念,藐视困难,艰苦奋斗。

  • 标签: 延安时期 排除万难 创造辉煌 经验启示
  • 简介:任何一个政党,都是秉承一定的价值理念而聚集成的政治组织,因此,政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第一次提出并使用"政治文化"的概念,为研究政党文化提供了学术支撑。政党文化研究是20世纪下半叶逐步兴起的一种崭新研究范式,伴随着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和政党政治的实践演进而不断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 标签: 政党文化 文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 综述 政治学理论 政治组织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强调:“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为此,本刊编发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四位专家分别执笔撰写的四篇论文。这组文章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的重大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国际关系 民族复兴 一百五 复兴之路 党员干部 邓小平理论研究
  • 简介: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下,我们的经济在高速发展,同时我们也正在向和谐社会逐步迈进。但如何理解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却出现了偏颇意见:或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强调公平、追求和谐,可以由此减慢发展速度;或者认为追求经济发展必然要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上述两种意见都把和谐与发展对立起来,需要在理论上加以澄清,在实践中加以纠正。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社会和谐 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
  • 简介:理性与现实的统一既是青年马克思世界观形成的重大问题,也是重要的思维方式。把理性与现实的统一作为一个线索,能够清晰地展现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以及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按思想发展的内容和特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理性与现实相统一思想的萌生(中学时期);二、对世界理性本质的探寻(大学时期);三、对世界理性本质的反思(在莱茵报工作时期);四、理性与现实相统一关系的科学确立和理论的初步表现(1843年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

  • 标签: 青年马克思 理性 现实 思想
  • 简介:<正>美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观念,但是我们发现:美可以有许多方面,这个人抓住的是这一方面,那个人抓住的是那一方面;纵然都是从一个观点去看,究竟哪一方面是本质的,也还有很多争论。(黑格尔《美学》第1卷,21页)黑格尔把"美"定义为"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形而上的定义并未直接显现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劳动的关系。然而黑格尔美学的具体论说至少触及了两者间的生成关系,人类劳动是黑格尔美学观的聚焦点之一,我们把这个聚焦点称为劳动本

  • 标签: 美学观 《美学》 感性显现 朱光潜 人类劳动 西方美学史
  • 简介:毛泽东在1960年3月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思想,在1961年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得以具体和制度。其中,确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机制,而该机制的建立主要依存于国营工业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对“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的研究对于当前企业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信任合作机制的确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标签: “两参一改三结合” 信任三维度 信任合作机制 现代产权制度
  • 简介:主要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最具有独创性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创造性发展;这个思想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基本国情、分析社会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等成功运用主要矛盾学说深刻把握不同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形成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依据这个判断制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

  • 标签: 主要矛盾学说 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全景式展现了1976~1984年间,曾经历政治上“三落三起”的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重重阻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刻画了以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国家结束十年动乱、实行改革开放、走向民族复兴的壮举。

  • 标签: 历史进程 邓小平 创作心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 人生
  • 简介:革命文学论争时期也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文艺暴动"期。该时期,"文艺暴动"的参与者、卷入者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缺乏感以及紧迫的革命文学形势,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界第一次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翻译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论、唯物史观文学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都纷纷被翻译到中国,进而使马克思主义文论观念迅速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核心话语,取代了"五四"以来西方各种资产阶级文论思想在中国文学界的主导位置。但是,由于国内国际政治、学术等因素的影响,该时期中国文学界所译介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献,总体上理论成色相对不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 标签: 革命文学论争 文艺暴动 马克思主义文论 无产阶级文学论 唯物史观文学论
  • 简介:马克思的和谐观是自由与秩序、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的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与秩序并存,和谐与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的,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大工业资本时代在场方式的某种超越,但是背后仍然可能隐藏着资本创新逻辑的故事。在以大工业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旧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曾经是反生态的,资本疯狂逐利曾经是造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以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全球化时代,资本创新以各种节约型、高科技、生态产业为主导,表现为一种生态资本主义。生态领域绝不是阻挡资本逻辑深度进入的天然屏障。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必将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强大历史动力;生态产业成为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产物。绿色资本主义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全球现实。深绿思潮是生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社会主义预言“生态是资本主义天然屏障”的判定是对资本创新逻辑的严重误读。但是,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与资本的生态逻辑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全面历史地重新反思生态文明与资本创新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生态的资本逻辑 资本的生态逻辑 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