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王守仁(1472—1528)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他的心学思想,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的乡约模式及与其心学思想的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在主张“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修养和践履、道义事功的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在“心即理”说的指导下,所倡行的治乡方略实践,是王氏的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标签: 王守仁 南赣乡约 心学 “知行合一”说 心即理 明中后期
  • 简介:晏昌贵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全书共36.9万字,403页。是《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丛书的第七册,作者以出土的卜筮祭祷简和《日书》简为基本素材,探讨战国时期楚人的宗教信仰及其实践。全书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楚卜筮祭祷简《日书》简。这一部分是对原始材料的分析。

  • 标签: 宗教信仰 武汉大学出版社 方术 楚简 淫祀 《日书》
  • 简介:2012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华朱子学会、中国朱子学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开拓: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悠久且具有理学学术传统的岳麓书院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5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朱子学 研讨会综述 传承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
  • 简介:儒学本是东方的一种古老的学术文化,其成为当代的话题并引起世人的关注,乃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70年代东亚经济起飞,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东亚现代化的推进,显示出一种有别于欧洲的“集团主义人文类型”的现代化模式,不仅令西方经济界瞠目,而且使得许多西方人士意识到:亚洲今天发生的种种革命性变革背后,有一个传承数千年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追寻儒学变化的踪迹,必须具备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大视野,应该说,东方文化东方哲学,即是我们了解东方儒学的大背景。

  • 标签: 当代 东方儒学 东方文化 东方哲学 经济 类型
  • 简介:发式是指头发梳成的各种样式。发饰是安发、固冠、装饰的梳理工具。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男女老少还是一直沿用着前人蓄发不剪的习俗,梳成发髻,在头上插簪笄、饰珠翠精心梳理,从简到繁。随着社会审美观的发展,人们对发式、发饰造型美的追求也日渐增强,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发式及发饰。发式的发展大体是从春秋的垂云髻到秦代的凌云髻、九鬟仙髻,汉代的堕马髻、高髻等发式。发饰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木笄、玉笄、竹笄等。秦汉逐渐用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成发笄,雕刻形象上更加细致生动活泼。发式、发饰的发展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对丰富我国传统的发式发饰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发式 发饰 春秋战国 秦汉
  • 简介:对于八卦五行两种理论体系结合的根据,学界尚未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两种理论各自的特点,依据有关的史料,“象”和“四方四季”可能是导致八卦五行结合的两个原因。不能简单地用阴阳的概念代表八卦,阴阳是五行和八卦两者共同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八卦 五行 阴阳
  • 简介:5月25—26日在广东梅州召开,由嘉应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张志林教授和嘉应学院沈健副教授组织筹办。来自全国17所高校的30余位学者参会,就“社会科学哲学——现状问题”和“自然的发现”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研讨会涉及了科学哲学学科发展的最新趋向。

  • 标签: 社会科学哲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现状 专业委员会 信息网络
  • 简介:鲁文化儒学学术讨论会概述刘示范由山东孔子学会主办的鲁文化儒学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2月26日至27日在济南召开,有70多位学者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和提纲50余篇。广大与会学者自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自觉坚持"古为今用"、...

  • 标签: 鲁文化 学术讨论会 儒学 儒家文化 周文化 政治观
  • 简介:以“应该”的语言来表达具有规范性的实践规则,并以此去引导行动,这是现代实践哲学的一个基础性思想。通常认为,在两个关键的指标上,道德意义上的“应该”不同于其他意义上的“应该”概念。这两个指标,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表征的规范特征,另一个是“应该”概念所蕴含的规范力量。

  • 标签: 道德原则 绝对律令 “应该” 逃避 神话 实践哲学
  • 简介:<正>如果说先秦儒家(主要指孔子和孟子)是以道德理想的提升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超凡人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先秦道家(主要指老子和庄子)则是以其精神的净化而达到超越自我和世俗的限制,以实现其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如果说先秦儒家采取的是一种积极肯定人生、提高道德学养的方法来实现其超越,那么先秦道家则是以消

  • 标签: 精神境界 性问题 肯定人生 道德理想 内在精神 普遍原则
  • 简介:<正>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六百多年,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学术界,特别是哲学史工作者对理学本身作了大量研究,但对理学产生和发展同教育的关系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试图用历史学综合考察的办法,研究教育宋代社会和理学宋代教育的关系,透过两宋学校教育内容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理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经学流派逐渐发展壮大,最后主宰全国教育的过程和原因。

  • 标签: 理学思想 王安石 统治地位 理学家 朱熹 宋代社会
  • 简介:关于人道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讨论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可以简称为“相容论”和“互斥论”。前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连续性”,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没有取消或削弱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反而使它建立在真正的科学的基础上而得到了加强”;后者立论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观的“断裂性”,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根本不能互相混合、互相纳入、互相包括或互相归结”。

  • 标签: 人道主义思想 唯物史观 马克思历史观 相容性 20世纪80年代 历史唯心主义
  • 简介:12月21—22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由中国伦理学会和山东省伦理学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围绕会议主题,就诚信的伦理内涵、诚信对社会治理的价值、诚信道德治理的关系、具体领域的诚信要求、中国传统诚信的现代意义、诚信公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 标签: 诚信伦理 社会治理 学术研讨会 山东师范大学 中国伦理 专家学者
  • 简介:5月30日至6月2日在湖北武汉召开,由世界著名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倡导,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与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承办。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道家道教的经典文献、道家道教的生态哲学以及道家道教儒家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的主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道家道教 生态文明 华中师范大学 道教研究 专家学者
  • 简介:狩猎呆集民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中,她往往处于周边民族的边缘地带。本文在对于全球范围内的狩猎采集民的研究在人类学的学术定位以及他们目前面临的共同的社会、生态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中国大小兴安岭的狩猎民族——鄂伦春族为研究对象,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鄂伦春族所处地区的自然生态和人口变化,讨论了清朝和伪满洲国时期的近代以来的政策,包括日本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对鄂伦春族的负面影响。重点探讨了1949年以后的森林开发、定居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荣猎转产”等政策,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如何使原住民族——鄂伦春人的生计、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后,笔者把此研究提升为对于“进步”和文明的表述问题的讨论。

  • 标签: 开发 国家政策 狩猎采集民 鄂伦春族 定居化 进步
  • 简介:《周易禅解》是蕅益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儒家经典《周易》的智慧结晶。四悉说法是天台宗讲经说法绵密细致的体现,智旭以之注疏《周易》,希望由此实现“诱儒以知佛”的目的,他从佛教的立场上认为《周易》充分体现了四悉檀的基本精神。天台宗讲经说法,主张运用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方式来解释和消化经典的文句,此谓“四释消文”,智旭对“四释消文”的运用,为《周易禅解》披上了天台法衣,使其成为宣扬天台宗思想和义理的一部力作。天台宗主张解行并进,故有十法成乘之说,智旭将此十法运用到了对《周易》的注疏上,充分展现出天台家法在注疏《周易》上的灵活性。天台宗用“六即”判定修行达到的次位高下和境界浅深,智旭时常运用“六即”疏释易卦六爻的基本含义。智旭运用天台家法注疏《周易》,不仅充分展现出天台宗诠释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且还显示出天台宗思维方式《周易》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

  • 标签: 蕅益智旭 天台家法 《周易禅解》
  • 简介:摘要:李尚信在《周易》卦序解卦这两个重大的易学领域,尤其是在卦序和今本卦序问题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比如,他为今本《周易》卦序找到了六条易学象数和义理相符的排卦原则,并且能对所有卦体和绝大多数的自然卦在卦序中的确切位置提供解释。其研究有着强烈的方法论意识。他对于今本《周易》卦序以及解卦方法的思考,对易学研究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同时也免不了在一些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 标签: 李尚信 卦序 解卦
  • 简介:本文将传世品陈璋方壶、80年代新出陈璋圆壶铭文今本及其它史籍相对征,考证出孟子在齐燕战争时(305BC)正在齐国,其时齐国面临着兼并燕国的绝好战机,孟子及其朋友储子、匡章等人极力主张伐燕.孟子劝齐宣王伐燕的动机是因为他期望周初文王-武王-周公-成王模式能够重现,因此他设计的"伐燕"、"取燕"策略也是模仿周初克商及统治商后裔的旧套路.孟子有关禅让、仁政和义战的理论,与其劝齐伐燕并无矛盾,均可从周初模式中得到圆通的解释.这一事件的历史复原,有助于分析孟门弟子是如何围绕它对文本进行叠加累造的,进而重新排定相关篇章的文本编年.这一事件,也应当成为剖析文本形成过程的一个界标个案.

  • 标签: 《孟子》 史籍 文本编年 齐燕战争 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