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一、总量与增速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达160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4.7亿美元,增长23.4%,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其中,中方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中方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中方贸易逆差182.1亿美元,比上年的196.3亿美元略有收缩。东盟继续是中国该年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 标签: 中国-东盟 贸易分析 进口来源地 预测 货物 出口市场
  • 简介:19世纪下半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改善了犹太人的社会法律地位,犹太人开始逐步接受俄国文化,并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在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卓越的人才。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俄国的文化生活。

  • 标签: 俄国 犹太人 艺术活动
  • 简介:日俄战争后,朝鲜人民反日运动高涨,俄远东的朝鲜移民也投入斗争中,成立大韩国民会、劝业会等朝鲜民族组织,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国内的革命运动,同时也为俄国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在远东的政治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20纪初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朝鲜人 俄国远东 政治活动
  • 简介:十年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不论是战略判断还是战术预测,大多与事实相去甚远。当时那些预测背后的理论、事实、逻辑、方法,不仅反映出学界对两场战争的研究轨迹和缺陷,还可以折射出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无序混杂,构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奇形怪状的基石,浮躁的学风和研究激励机制则进一步加剧了乱象。

  • 标签: 国际关系理论 研究方法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 简介:本文评述近代华人与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相关研究,分5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回顾学术史上华人和东南亚海上贸易组织的几部经典研究。第二部分在这种学术脉络下评述新近吉普鲁《亚洲的地中海》一书的优劣得失,揭示其在组织研究以外的意义。基于前述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进一步阐明和评估环南海地区研究与基础训练的意义。第四部分列举研究该区值得进一步注意的一些新旧材料。最后一部分展望未来研究可行的若干主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对时间和空间重新理解的可能。很大程度上,环南海的研究在国际学界是由东南亚史和海洋史的研究牵引的,在华文世界则主要是由华人华侨史和台湾史所引导,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关注主题的侧重和历史解释方向的差异。在历史解释上,学者既受自身身份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殖民主义和民族主义语境。在环南海区域研究中,华人的适应性和在客居社会的嵌入机制、去国家中心历史叙述或以海洋史为中心视角下商贸组织的演化与各口岸网络化的联结、边界的非实体化与流动性等议题均有很大拓展空间。

  • 标签: 华人 东南亚 贸易组织
  • 简介:2014年越南总的情况是:政治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政治局势保持稳定,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反腐败的力度;经济上,采取积极、稳定、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上年;外交上,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初步显示越南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015年,越南政府继续采取各项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年初以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有望实现年初提出的各项主要经济目标。

  • 标签: 越南 2014年报告 2015年发展态势
  • 简介:国际政治学贴近现实政治,必须服务于现实国际政治斗争。中国政治的高度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者们在某些问题上看法的齐一性。一切正确的知识都必然包含着某种预见性。对于重大事态、重大问题的阶段性变化,国际政治学者须凭借正确的历史观,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独自做出判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把“中国和美国”这个题目弄清,应是中国国际政治学者主要的使命之一。作为知识生产机构的智库远景无限,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自身会塑造出满足其需要的知识人才。

  • 标签: 国际政治学 研究方法 时代特征 美国 中国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二战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的类型。一般认为,二战英属马来亚华人的群众运动受到民族和爱国主义的影响。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进行探讨,即:运动的本土性,符合居住地的现实考虑及需求等。本文通过分析典藏在星、马和台湾的档案,把二战马来亚华人的社会运动分为两个种类:一、倾向支持中国的社会运动,二、响应本土性课题而开展的社会运动,由此去探索二战马来亚华人的本土关怀。

  • 标签: 社会运动 英属马来亚华人 霹雳 梁燊南 本土关怀
  • 简介:一、印度劳工流入马来亚马来亚半岛和印度之间的接触可以追溯到基督时代.然而在英国殖民统治之前,马来亚半岛的印度人数量并不多.直到19世纪晚期,随着英国人在马来亚半岛的稳固,印度人才逐渐增多.而印度工人大量涌入马来亚,与橡胶种植的兴起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来亚 印度人 19世纪中叶 劳工 二战前 种植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