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抗凝治疗是其有效治疗方式。所有急性VTE患者均推荐至少3个月抗凝治疗。识别VTE患者复发危险因素以及对其复发风险进行评估,对决定患者在3个月抗凝治疗后是否继续无限期抗凝这一重要临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血动脉介入栓塞对于颅内富血供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行开颅手术切除前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45例颅内富血供肿瘤患者资料,总结其肿瘤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术前栓塞指征、栓塞效果和栓塞相关并发症,从而评估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5例患者中21例为血管母细胞瘤,15例为脑膜瘤,5例为血管外皮瘤,4例为颈静脉球瘤。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达97.8%(44/45),其中1例脑膜中动脉过于迂曲,栓塞微导管无法到位。介入栓塞成功病例中,41例患者采用液体栓塞剂Onyx,3例采用液体栓塞剂NBCA。完全栓塞7例,大部栓塞26例,部分栓塞11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共4例,其中2例脑膜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Marathon微导管无法拔出,1例功能型颈静脉球瘤术中发生嗜铬细胞瘤危象。该4例患者术中均及时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对于颅内富血供肿瘤,术前介入栓塞安全有效,但需严格掌握介入手术指征并选择合理的栓塞方式和栓塞材料。

  • 标签: 颅内肿瘤 富血供肿瘤 术前介入栓塞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由血管内胆固醇结晶脱落后散落到全身血管引起,以肾脏血管受累最常见。我们报告1例脑动脉支架术后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病例,并复习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诊断和治疗等。

  • 标签: 栓塞,胆固醇 病理学 肾疾病 胆固醇结晶栓塞性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诊断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男女比例为2.2∶1(20/9);年龄范围为1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6~41)个月。其中22例为静脉栓塞,以下肢静脉栓塞常见(13/29,44.8%),其次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29,20.7%);6例为动脉栓塞,左心耳血栓1例。纳入患儿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最为常见(19/29,65.5%),其次为心肺复苏术后(3/29,10.3%)、川崎病(3/29,10.3%)。对导管相关、长期卧床、D-二聚体升高、机械通气、静脉应用激素等血管栓塞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29例患儿中同时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9.2%(25/29),具有5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2.8%(24/29)。结论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以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多见,对存在中心静脉置管、D-二聚体显著升高、长期卧床、重症肺炎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儿,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风险较高,临床中应监测凝血功能并观察局部症状,以期早期识别。

  • 标签: 儿童 血管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移植是目前整形美容外科常用的美容及修复方法,近期自体脂肪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特别是血管栓塞并发症,一旦发生,一般都极难处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该文对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的血管栓塞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 标签: 脂肪组织 自体移植物 眼动脉 栓塞,脂肪 肺栓塞 颅内栓塞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肺栓塞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第三大原因。由于肺栓塞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具有辨识性,以致早期或急性发作时易被漏诊误诊,从而延误肺栓塞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病死率居高不下。本例体检时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心扩张,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高压(70 mmHg,1 mmHg=0.133 kPa);进一步加做下肢深静脉及肌间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侧腘静脉云雾状回声,双下肢股静脉未见明显异常。立即行CT肺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双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充盈缺损影,双肺下叶膨胀不全,诊断为肺动脉栓塞。即住院给予抗凝、溶栓、改善循以及降血压等治疗,治疗14 d后,一般情况良好。

  • 标签: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 健康体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第三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相关并发症和长期随访数据,亚段肺栓塞在临床意义和抗凝治疗益处方面仍有争议。本文就亚段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亚段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拓宽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范围。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孤立性亚段肺栓塞存在2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这些是否为血栓,其次即使真实存在血栓,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需要抗凝治疗?文献报道,急诊约11%的SSPE为假阳性。最近对SSPE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献综述结果显示,未进行治疗的SSPE患者复发率很低,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临床出现重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高通量测序研究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基因表达谱数据,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及肺栓塞患者的共同信号通路,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差异mRNA。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肺腺癌合并肺栓塞、单纯肺腺癌、单纯肺栓塞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每组4例,共计16例),采用RNA测序技术检测16例入组人群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与单纯肺腺癌组基因表达谱数据作为一个数据集,单纯肺栓塞组及健康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数据为另一个数据集。经R语言筛选两数据集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经Excel软件取交集,获得两对比组共同差异mRNA。并通过基因本体(GO)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两对比组共同的功能聚类及信号通路。结果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组对比肺腺癌组、肺栓塞组对比健康对照组的共同差异mRNA有14个,其中上调10个,下调4个,差异最明显的下调mRNA是溶质载体家族9成员3(SLC9A3);GO分析表明两对比组均与细胞生物过程、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表明两对比组的共同富集的通路包括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结论显著下调的差异mRNA SLC9A3或可作为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生物标志物。肺腺癌合并肺栓塞的发生可能涉及补体反应、炎性反应等分子功能,也可能与补体和凝血级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

  • 标签: 肺腺癌 肺栓塞 RNA测序 基因表达谱 差异基因 静脉栓塞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种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肺栓塞合并脑梗死时需考虑卵圆孔未闭,并且在针对血栓的抗凝治疗过程中,容易继发颅内出血。本文通过对2例中高危肺栓塞患者在治疗肺栓塞过程中合并脑梗死、脑出血等情况的救治过程的展示,总结其经验教训,为今后更好地救治此类患者提供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诊断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纳入29例血管栓塞性疾病患儿,男女比例为2.2∶1(20/9);年龄范围为1个月~13岁,中位年龄16(6~41)个月。其中22例为静脉栓塞,以下肢静脉栓塞常见(13/29,44.8%),其次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6/29,20.7%);6例为动脉栓塞,左心耳血栓1例。纳入患儿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最为常见(19/29,65.5%),其次为心肺复苏术后(3/29,10.3%)、川崎病(3/29,10.3%)。对导管相关、长期卧床、D-二聚体升高、机械通气、静脉应用激素等血管栓塞性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29例患儿中同时具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9.2%(25/29),具有5个以上危险因素达82.8%(24/29)。结论儿童血管栓塞性疾病以深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较为常见,原发疾病以重症肺炎多见,对存在中心静脉置管、D-二聚体显著升高、长期卧床、重症肺炎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儿,发生血管栓塞性疾病风险较高,临床中应监测凝血功能并观察局部症状,以期早期识别。

  • 标签: 儿童 血管栓塞性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即时床旁超声检查(point-of-care ultrasonography,PoCUS)诊断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住院的可疑急性PE患者196例,根据CT肺动脉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非PE组(143例)和PE组(53例)。PoCUS观察有无右心室功能不全(右心室扩张、右心室游离壁运动幅度减低、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减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胸膜下肺实变,一个或多个参数阳性作为PoCUS诊断PE阳性征象。结果以CTPA为诊断金标准,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下肢静脉加压超声(lower limb vein compression ultrasonography,CUS)与肺部超声(lung ultrasonography,LUS)联合诊断PE的敏感性(94.34%)、约登指数(0.531)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0.765)最高。LUS诊断PE的特异性(94.41%)和准确率(81.63%)最高,误诊率(5.59%)最低。TTE、CUS与LUS联合诊断PE的敏感性高于TTE与CUS联合(P=0.016),TTE、CUS与LUS三者联合诊断PE的整体准确性高于TTE和CUS联合(P<0.005)。结论TTE、CUS与LUS联合诊断PE的准确性最高,LUS诊断PE的特异性高,误诊率低,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即时床旁超声检查 CT肺动脉造影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性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随着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发病率、病死率的增加,社会负担的加重,医护人员对VTE重视及认识程度不断提高。VTE作为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VTE的预防主要包括药物预防、机械预防。但药物预防可能带来出血的风险,使药物预防的应用受到限制。机械预防因无创、患者依从性高、并发症少、简单方便、效果佳,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针对机械预防的方法及优缺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机械预防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肺静脉栓塞为罕见疾病,通常与肺部手术、肺癌、二尖瓣狭窄或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并发症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栓塞与肺结核在部分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因而不易被临床医师发现,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现报道1例73岁男性肺结核患者,其停用抗结核药物至再次正规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肺静脉栓塞,后予以抗结核、抗凝治疗,其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动、静脉栓塞的认识,以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结核,肺 肺静脉栓塞 抗结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患者出现肺栓塞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1月于我院年龄≥65岁、患恶性肿瘤合并深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原发灶情况、肿瘤转移情况、伴随疾病、发生血栓类型及部位等。计算Charlson共病指数。根据深静脉血栓部位,分为深静脉血栓(DVT)组和肺栓塞(PTE)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318例患者中281例(88.4%)为深静脉血栓组,37例(11.6%)为肺栓塞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肿瘤类型及肿瘤转移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共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肝病发病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harlson共病指数方面,肺栓塞组(7.22±3.95)显著高于深静脉血栓组(5.69±2.89)(P=0.0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0.9,95%CI:0.846~0.985,P=0.001)、肿瘤是否转移(OR=0.006,95%CI:0.001~0.032,P=0.000)、Charlson共病指数(OR=2.278,95%CI:1.772~2.929,P=0.000)均是影响肺血栓栓塞症(P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是否转移、Charlson共病指数是老年肿瘤患者出现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栓塞 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