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17世纪中期的朝鲜,政治上党争激化,思想上出现了向朱子学一边倒的倾向。在当时的思想持续僵化的大环境中,霞谷郑齐斗(1649~1736)决然地选择阳明学,并继续将其发展,最终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选择阳明学并一直试图从中找到新的'活力'。郑霞谷并不是单纯地吸收阳明思想,而是把阳明学的主要核心思想要素与当时朝鲜学术的潮流加以整合,进而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学说。霞谷对阳明思想的理解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还在某些特定的点上进行了'独辟蹊径'式的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以郑霞谷之生平及对四句教的解释为中心,探究阳明思想的形成背景及其思想特征。

  • 标签: 郑霞谷 四句教 无善无恶 善恶无定形
  • 简介:如同托马斯·哈代之于威塞克斯、贾平凹之于商州、莫言之于高密东北乡,广西作家龚桂华也找到了一个讲述系列故事的独特载体——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桂北农村。近年来,龚桂华精心发掘着这片给他滋养和灵感的神奇土地,把这里的世事沧桑、人生悲欢演绎成了祖居高尚坪的黄、秦、令大家族与不同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而经久争斗的现代“国故事”。

  • 标签: 长篇小说 文化思考 叙事情境 家族 三国故事 历史事件
  • 简介:西藏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和长期遗世独立的神秘色彩契合了英国文学中久已存在的超现实传统。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洛桑然巴”的“自传”写作所构建的西藏神秘形象迎合了西方人对西藏的集体想象。“神秘的西藏”实质上是西方书写的创造物。

  • 标签: 英国文学 西藏 神秘形象 《第三只眼睛》
  • 简介: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运用象征的手法,借用大刀、脚凳和圆球的形象阐释了"幸福"、"幸运"、"正义"的含义,成功缔造了大刀、脚凳和圆球的文化意象。本文认为这种文化意象具有互文性特征,与遥远的希腊文化存在一定联系。这种文化意象的互文性经两位译者之手,在英语文本中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 标签: 《福乐智慧》 文化意象 互文性 英译比较
  • 简介:电影的魅力,在于它以视觉表达的方式撞击我们的思想,以语言表达的方式抵达我们的灵魂。“青春”这一永恒的话题,也是电影艺术的永恒书写对象,在博大深邃的电影艺术世界中,我们重新发现了“青春”在时间与空间交错中显现出来的人生价值与社会意义。孟繁华先生就认为“青春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面貌,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环境”。①那么,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的电影,如何表达了青春?

  • 标签: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青春期 电影艺术 泡桐 人生价值 时间与空间
  • 简介:贾平凹是一位擅长从地域文化和民风民俗角度描写爱情的小说家.20世纪80年代的"商州系列"与90年代的"城市文化"小说就是有力的例证."商州系列"中的《天狗》、《五魁》以风格独特的色彩和情调深深地吸引着读者.90年代的"城市文化"小说《废都》更是众说纷纭,舆论哗然,创造了一个推倒道德文化大墙的神话.

  • 标签: 《天狗》 《五魁》 《废都》 爱情小说 贾平凹 地域文化
  • 简介:经历九年,毛南族、京族、仫佬族部文学史作为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从书》之一,于1992~1993年先后出版。所见丛书本侗、赫哲、布依、纳西等族文学史都是由“当代文学编”的。但是在198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学术讨论会上,有同志引一位权威学者的意见“当代文学不宜入史”提供与会各文学史课题组成员思考。“当代文学入不入少数民族文学史”今日已不成问题,已经出版的七

  • 标签: 当代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史 学术讨论会 文化心态 汉族人民 文艺工作
  • 简介:21世纪,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知识文化的研究传播领域也处处伴随着数字革命。中国古典文献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开发对象。从传统汉语古籍的数字化检索到汉语古籍的人工智能开发,

  • 标签: 电子文献 文献目录学 古籍 传统 汉语 张三夕
  • 简介:晚清如梁启超等受过严格八股文训练的学人,要想摆脱八股文句式构造和思维方式的约束,实现文学的现代转换,往往要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本文以梁启超为个案,试图探讨他在文学实践中解构八股文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晚清批判八股文的言说场域以及梁启超的姿态;其次分析了梁启超"时务文体"和前期"新民"以对八股文的"二分对比"句式的改装实现了对八股文的初步解构,最后重点分析了梁启超后期"新民"通过与《民报》的论战而引入"段论法"后彻底解构了八股文。

  • 标签: 梁启超 八股文 二分对比 三段论法
  • 简介: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湾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是继1995年北京首届、1996年南京二届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又一次学术氛围浓厚、争鸣相当激烈的研讨会。来自大陆各地及香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女性文学研究者共60人出席研讨。女作家舒婷、胡辛、王英琦、张冀雪、陈志红等应邀赴会。本次会议议题为“女性文学本体特征研究”,侧重对当代女性文学及其批评本身的反思。与会专家学者所撰

  • 标签: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写作 中国女性文学 九十年代 女性文化 问题意识
  • 简介:作为“70后”乡土文学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家叶炜的“乡土中国部曲”——《富矿》《后土》《福地》细致真实地展现了“70后”一代复杂而又独具个性的乡村记忆和经验。“部曲”既是作者有意识的依托乡村记忆对乡土风物的呈现和乡土精神的反思,又是作者承续千百年来的乡村集体记忆在作品中的无意识表达,还原展现作家自我内化的生命体验对乡土中国古老文明深层的关怀、投射和凝思。这极大地丰富了当下乡土文学表达的现代经验,拓展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多维空间。

  • 标签: 乡土文学 叶炜 乡土中国 集体无意识
  • 简介:《金阁寺》以发生于1950年的"金阁纵火事件"为题材,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沟口)回述了灰暗的童年以及自己从迷恋到焚毁金阁的异常过程。其中,不可靠叙述突显了主人公沟口无意识的压抑,固着于金阁这一理想意象。最终,沟口的纵火行为带有强烈的侵凌倾向,揭示了日本战后青年个体处于精神真空而面临的自我同一性危机。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同一性危机 无意识 侵凌
  • 简介:优秀文艺作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在《新战争与和平》第次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力群我首先祝贺《新战争与和平》第次研讨会的召开。这次研讨会是在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时...

  • 标签: 战争与和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艺作品 抗日战争 研讨会 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