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运用了弗莱等人的原型理论,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反映当代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使作品获得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内涵。原型作为历史在当下再现的一种有效方式,成为人们回归历史的一条通达途径。本文采用原型批评与叙事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占有》一书的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进行分析和归纳,抽绎出《占有》与叙事文学的整体经验相吻合的诸多共性,求证《占有》与叙事传统的源流关系及其所体现的承继意识,揭示作品所表现的人类历史的循环性和文学传统的延续性,以期把握《占有》所承载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价值。
简介:六盘山花儿是中国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北"花儿"的一个分支,是流传在宁夏南部六盘山地区的一种山歌体民歌,蕴含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而衬词及其旋律是六盘山花儿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六盘山花儿中的衬词旋律在花儿的音乐表现中具有引子、连接、结尾、扩充等结构功能,这从另一方面彰显了六盘山花儿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简介:<正>浪迹风尘二十六年的牧羊女季叶塔,蓦然间衣锦荣归回到乡间,荒凉的海滨小镇阿格列斯捷顿时活跃起来,死寂般的生活中突然掀起层层波涛,涌起阵阵涡旋,由于每一涡旋都萦连着主人公的吉凶难卜的命运,而这主人公的形象又极真切可信,于是读者便不由自主地关切和悬念着小说人物的每一行程,为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产生一种一气读完的愿望。这部小说何以具有如此强劲的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其原因是否可归结为,亚马多善于通过生动情节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高尔基把情节称作
简介:在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现实往往被解构成为反讽的对象。当代著名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的代表作《兰纳克:生活四部书》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特征。这部小说以现实生活中的格拉斯哥为背景,将现实与虚幻混淆,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以独特的方式解构了现实。它在呈现出后现代主义创作种种特点的同时,又体现出某种统一性。本文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具体分析,揭示其在时空结构上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进而探讨它为文学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简介:长期以来,国内对于德语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较多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于小说叙事范式的研究很少。而探讨小说叙事范式的变化,不仅能够揭示文学观念的变化,而且还能了解特定时代的思想文化。本文探讨的是德语现代主义文学从传统的以时间为基本线索的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变,分析了空间叙事的具体手段。最后,文章还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了这种转变。
简介:按照不少莎学研究者通行的看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是自传性很强的作品。一般认为,诗集除最后两首外,讲述了诗人如何跟一位漂亮的青年男子相爱的故事。青年男子移情别恋,喜欢上了诗人的异性相好,一位黑肤女郎。为此,他们争风吃醋,最终却言归于好,
简介:本文将《阿Q正传》置入到发生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方法"的理解结构之中。在批评庸俗社会学因离开文学文本分析而有害于作品理解的同时,指出鲁迅笔法与技巧等个体行为与他所处的环境与集体行为密切相关。但其"冷嘲"的风格却影响到读者对作品的把握与理解,尽管如此,作品仍因其深刻的复杂性而耐人寻味。
简介:20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以《金锁记》名震上海文坛。作品既有《红楼梦》《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的遗风,又兼有西方某些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下面笔者将立足杨义《中国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金锁记》文本的结构艺术。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李健吾先生的名剧《这不过是春天》,认为这部描写草命题材的剧作,事实上也是一个反映两性关系的悖论。革命话语形成这部戏的表层结构,而深层结构则是两性间的矛盾与紧张,这是剧作家在创作中无意留下的性别痕迹。
简介:<正>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和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在前期苏联文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它们都属于历史纪事体小说,并且是这类小说的姣姣者。可是这两部巨著在叙事结构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如果说在这里阿·托尔斯泰是“以极大的努力将小说许多方面的传统叙事移置到史诗的轨道”,那么肖洛霍夫则更显出其文体综合的才能,在他的作品中,既有荷马史诗《伊里昂纪》和俄国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所特有的那种历史“文献精神”(普希金语),又有司各特历史小说所开创的那种将“整体事件文学化”的风格;既有
简介:通过对古辞《公无渡河》与刘孝威拟作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的对立冲突在刘孝威的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对立。
历史的循环——拜厄特小说《占有》的情节结构原型
试论六盘山花儿中衬词旋律的结构功能
亚马多《浪女回归》的人物形象与情节结构
论《兰纳克:生活四部书》中的后现代时空结构
从线性叙事向空间叙事的转向——德语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结构初探
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十八首的音乐主题结构
意义与结构的重新梳理——鲁迅《阿Q正传》的文学社会学批评
一间华美而苍凉的屋——从杨义《中国叙事学》看《金锁记》的结构艺术
革命题材下的两性悖论——李健吾戏剧《这不过是春天》的深层结构
一幅色彩斑斓的“马赛克镶嵌画”——试评《静静的顿河》的叙事结构
从语言结构看乐府古辞到文人拟乐府的变化——以古辞《公无渡河》与刘孝威拟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