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美国知名诗歌评论家玛乔瑞.帕洛夫的《不确定诗学:从兰波到凯奇》是一部深入探索当代美国诗歌特色及其创作走向的理论力作。在这部论"不确定诗学"的扛鼎之作中,帕洛夫从"不确定诗学"的鼻祖兰波入手,以从斯泰因到凯奇等为主的七位诗人为研究对象,以大量翔实的文本分析为基础,深入阐释了文化语境中当代美国诗歌的"不确定性"特色和反象征主义倾向,并提出重绘现代诗歌地图的必要性和反思现代主义的迫切性。帕洛夫的研究为微观文本细读和宏观批评建构都带来了实践性和理论性上的双重挑战和启发。
简介:E.L.多克托罗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其作品经常以对美国历史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式来批判美国的社会现实,这在《自来水厂》和《大进军》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两部作品里,作者分别借助"镀金年代"和美国内战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想象,揭示了当代美国科学主义影响下的科学伦理危机:科学家在实验中对弱势群体的无情利用,科学与财富和权力的勾结以及科学家在对理性知识的过度追求中所出现的伦理情感异化,从而变成了科学主义"怪人"。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美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危机及其社会危害不仅可以增进读者对多克托罗本人及其作品的认识,也更能让他们反思科学发展中出现的伦理问题。
简介:在当代美国诗歌评论界,玛乔瑞.帕洛夫是少有的几位关键性人物之一。她的《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便是一部研究新世纪美国诗歌特色和发展的新作。帕洛夫坚持其一贯的审慎、精确和全面的风格,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诗歌的走向与创作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主要研究艾略特、斯泰因、杜尚和赫列勃尼科夫等几位诗人的基础上,帕洛夫肯定了语言派诗歌的实验与革新意识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明确指出世纪之交诗歌发展之间的呈递性、联系性和整体性特色。帕洛夫在20世纪诗学评论上及时而令人信服的介入,不仅是她作为当代语言诗歌最佳阐释者身份的明证,同时还是当代诗学研究的绝佳范本。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文学创作的空前繁荣,自我意识的觉醒,理论领域的拓展都为这一时期本土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土裔美国学者主动参与到本民族文学、文化的批评与重构活动当中。他们一开始以"他者"的姿态出现,将印第安文化本质化,并将其看作一个与欧洲美国文化完全不同的体系;随后他们将目光转向民族文化内部,提出了部落现实主义的构想,更加强化了这种"他者"意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的融合主义又成为新的热点。本土裔美国文学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声音,而开放性正是这一领域的魅力所在。本土裔美国学者的批评活动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他者"表达的典范。
简介:当代著名菲裔美国作家兼诗人卡洛斯·布洛桑的成名代表作《美国在心中》甫一出版便引起美国文坛和学界的热切关注。这部半自传式的菲裔移民作家的在美经历书写,同时也奠定了布洛桑在菲裔美国作家中不可撼动的经典地位。本文试图以英国诺贝尔获奖作家奈保尔的短篇小说《众生之一》作对比,试论布洛桑在《美国在心中》中所描绘勾勒的美国梦的虚幻性,以及世界性普世价值在一个以白人为主流的美国社会(WASP)中对少数族裔的潜移默化影响和其实质性的文化霸权主义。卡洛斯的理想美国社会内化了白人主流意识,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性别政治色彩,此点可从书中主人公对待来自不同族裔女性的态度上显现。文章指出布洛桑的这种同化性的“美国梦”不能作为完美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诸如《众生之一》里的小人物主人公桑托什关于移民的困惑,并解释其在美遭遇的诸般失败。因而卡洛斯·布洛桑在其代表作中所表现的不过是一种世界性想象,作者通过文学性想象所勾勒出来的世界主义社会正是菲裔在美实际经历的反照,揭示了菲裔等少数族裔在美的苦难遭遇和生命体验,同时也饱含了卡洛斯对少数族裔未来美好生活的一份期许和希冀。
简介:本文以庞德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讨论为出发点,针对国内庞德研究中出现的过激甚至错误的观点--有的文化批评者对庞德与中国的关系采取敌视的态度,并给庞德冠以法西斯集权主义者和肆意篡改与背叛中国文化的文化霸权主义者等名称--试图通过例证,以答疑的方式,以庞德的诗学和译学原则为基础,以译者的特殊翻译情态为前提,来阐明:文化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客观性,批评者应尽量避免运用不适当的理论基础和采取不适当的批评视角对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做主观臆测,从而导致不应有的文本误读,甚或中伤批评对象.同时,本文还试图从中外文化交流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借鉴原则和批评原则两方面,启发探讨国际文化交流的规律和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