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在近现代评书评话的历史上,扬州评话还有一门以表演评话《三国》见长的艺术流派,人称“康三国”,是以康氏一门三代艺术客为代表的扬州评话流派。形成于晚清,延伸发展到现代,是扬州评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康三国”形成较早,保存下来的资料十分稀少,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筹备组通过康氏第三代传人康重华的后人征集到一些“康三国”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康国华、康又华老先生的珍贵历史照片原件,康重华先生的《三国》评话录音:评话书籍;论艺、简历等手稿;演出照片;巡回演出的票据等等,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把我们带进了“康三国”的发展历史之河,帮助我们更全面仔细地了解评话“康三国”的历史和特色

  • 标签: 扬州评话 《三国》 历史照片 藏品 艺术流派 巡回演出
  • 简介:这是一首“别致”的歌。别致的歌名,别致的歌词,别致的音乐。自然,也给我们带来了别致的感受。先说歌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几个字一映入眼帘,一进入耳际,立即使人产生一种悬念:“我”是谁?“你”又是谁?“我”成了“你”是怎么回事?诱使人要看下去,听下去,以解其中奥妙!作者在歌名上的构思极其巧妙,抓住了学校生活中最典型的人际现象──师生关系,进行深度开掘,提炼出惟有在教育领域里才会有的这种“我”和“你”的特定关系。而更为精妙的是,学生长大后也当了教师,带着那份崇敬,也带着那份自豪,更带着那份神圣,“我”成了“你”。再谈到歌词。写作视角的独特为其一大特色。两段词中,前部分均是写“小时候”,以孩子的眼光、学生的心理来望视老师,“神气”、“神秘”是他们对教师工作自然而纯朴的认识。无疑,这带有相当的感性成分。后部分均是写“长大后”,当年的孩子成了大人,昔日的学生成了老师。这时的“我”,从教师的角度,带着教师的职业感受与人格体验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师──“你”,得出了“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样深刻的理性认识。应该说,这种对教师认识上的提升极其感人,因其真实,因其内在,完全是那种...

  • 标签: 感人至深教师 成艺术 教师颂歌
  • 简介:本文从身体动作的连接探寻、人与人交汇的心灵解读、流畅内省的东方审美探讨了谢欣舞蹈剧场作品《一撇一捺》的艺术特色,指出在全球文化冲突与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浪潮中,如何更好的以东方审美为主导,创造属于中国当下现代舞的身体语言,将本土现代舞推向世界,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中国特色现代舞的传播、交流、推广,以及东西方舞蹈文化的共生与融合,是我们需要不断深入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谢欣以其关乎动作,起止于心的身体表达给予我们真诚回答。

  • 标签: 谢欣舞蹈剧场 动作 连接 心灵 审美
  • 简介:《贺绿汀传》是一部介绍贺绿汀生平的纪实性的文学传记,融史实性和文学性为一体,具有一定的审美欣赏价值。全书的谋篇布局很好地展示了贺绿汀的活动、品德和性格。作者从历史事实出发,没有把贺绿汀拔高,写成完人。浮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活中的音乐家。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 标签: 贺绿汀 艺术形式 审美欣赏 游击队歌 中国音乐 嘉陵江上
  • 简介:<正>2009年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长白山国际酒店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近50位专家

  • 标签: 戏曲理论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戏剧学 艺术通讯 中国艺术研究院
  • 简介:新媒体平台对于音乐学术类编辑提出了很多诸如量化效率优先、面向搜索引擎以及全媒体整合分析等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以中国音乐学网的得失经验为例,阐明了在全媒介融合重整的时代进程中,特别呼唤具有广博胸怀、创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 标签: 新媒体 网络编辑 人才培养 媒介融合 中国音乐学网
  • 简介:2010年8月1日至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办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有着“音乐教学领域的奥林匹克”美称的世界音乐教育大会首次光临中国,本人有幸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六千音乐教育人士共享了此次音乐教育的饕餮盛宴。

  • 标签: 世界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 学习体会 教学体系 北京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
  • 简介:在《音乐教育与创作》2018年第二期“乐苑新葩”专栏中,发表一首由唐剑萍作词,唐远善、刘希韵作曲的女声独唱《佤乡吊脚楼》(责任编辑:尹晓星),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亲切动听,形象鲜明,堪称一首声情并茂的好歌。

  • 标签: 创作特色 女声独唱 声情并茂 吊脚楼 歌曲 音乐教育
  • 简介:本文对江苏音乐、舞蹈、戏曲三种艺术形式的区域特色例举出实证并分析,认为江苏风格的艺术创作应更具地方特色性,艺术活动应更具市场性。艺术发展要更具开放性。并对扩大江苏文化(音乐、舞蹈、戏曲)的影响力提出了实施对策的措施。

  • 标签: 文化 音乐 舞蹈 戏曲 发展
  • 简介:文章以1980-2007年间武汉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学科历任教师和1987年以来历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论文与专著为对象,对其学科发展概况作了大致的回顾,并对其研究特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作者认为,该学科历史悠久,成果丰厚,并在国内外音乐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与国内同类研究相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是武汉音乐学院和中国民族音乐学界一支重要的学术力量。

  • 标签: 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学 学科建设 研究特色 回顾 思考
  • 简介:本文结合笔者对作曲家的专访及相关文献,就钢琴曲《梅花三弄》的艺术特色加以研究。并通过钢琴曲与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比较,从钢琴语汇、曲体结构、创作意图三个方面就该曲的创作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该曲的教学和演奏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王建中 钢琴曲 《梅花三弄》 古琴曲 艺术特色
  • 简介:本文从招生考试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毕业后工作方向等几个大的方面,从整体上概括并总结了音乐教育系的基本办学方针和教学现状及自身特点,并且同相对应的其它各音乐表演专业作了相应的比较,在此基础之上,对音乐教育系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及设想。

  • 标签: 音乐教育系 主项和副项 专业教师 学生 专业技能和综合音乐能力等.
  • 简介: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特色馆藏黑胶唱片的数字化建设项目为例,就黑胶唱片数字化处理的原则和方法,数字化处理后的数据保存、检索及系统管理、维护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音乐院校图书馆对有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 标签: 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 黑胶唱片 保护与传承 数字化典藏
  • 简介: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性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性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性、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

  • 标签: 音乐民族志书写 共时性平台 “显-隐”历时研究观 云南与东南亚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