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小三线建设系1960~198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进行建设。时至1985年底,全国小三线拥有229家企事业单位。小三线建设研究是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收集和整理有关小三线建设的政府和企业档案的近况,以及这些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在推进当代史学科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认为,只有在尽可能完整收集利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同时辅以其他各类史料,才有可能开展对小三线建设全方位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令其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最终拓展为中国当代史学科的重要分支。同时作者呼吁档案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整理公布中国当代史方面的档案资料。
简介:今天,《洛阳石油化工总厂志》评稿会召开,我受省志办领导委托,代表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向石化总厂领导,厂志办同仁及全厂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向来自省志办的领导,石化战线的专家学者表示崇高敬意。
简介:1956年工资改革奠定了计划经济时期工资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很大程度上希望通过建立等级工资制、扩大级差、推广计件工资和建立奖励制度等方式,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笔者以上海市档案馆藏相关档案资料为依据,对全行业合营前后上海纺织业新合营企业工人的工资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认为1956年的这次工资改革在增资指标不断降低、保证工资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贯彻所谓"按劳取酬"的工资原则、建立合理等级工资制度、促进劳动生产率发展的目的。而在全行业合营前后积累的如工资制度混乱、冻结工资、取消变相工资等问题,更加剧了这次工资改革的负担,最终导致这次工资改革只能是一次十分不彻底的调整性改革,不仅没能建立稳固的工资体系,甚至加剧了工资工作的随意性。此后企业职工工资制度不断受到政治、文化等非生产因素影响,逐渐走向"平均主义",成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非制度"化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