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川的成都、眉山一带,是宋代全国的三大刻书中心之一,所刻书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宋开国后不久,太祖就派人到成都监雕大藏经,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开宝藏》。南宋初,眉山刻有大字本《七史》。以上只是著名的两例,事实上,蜀中刻书极为丰富,经、史、子、集门类俱全。到南宋中叶,蔡宙曾上奏,说“全蜀数道文籍山积”(见《道命录》卷四),我们可以想象当时蜀中图书业的发达。我国现存的许多重要典籍,都出于蜀刻;当日的蜀刻版本,有少数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还保存至今,珍贵不啻珙璧。宋代蜀中刻书既然如此之多,如果没有人将那有如“山积”的典籍记录整理,那将是令后人十分遗憾的事。
简介:青海多民族聚居,是民族工作大省,全省民族区域自治面积占总面积的98%,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7%。针对青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成立于1986年。过去的30年,是大通、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30年,是两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30年。大通和民和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实践,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实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民族地区的光辉实践。
简介: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新民话、麻介话、(亻厓)话,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习惯上又把使用客家话的人称为客家人。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的移民。据史籍记载,西晋永嘉之乱以后,由于胡人入侵,战争频仍,灾荒连年,中原地区的人民迫于生计,大规模地向南方迁移,成为占籍南方的移民。现在的客家人主要居住在东南沿海一带,客家话也以广东梅县为中心,通行于客家人居住的区域,如广东东、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然而在远隔东南数千公里之遥的四川却也有客家人,客家话也在四川的一些地区通行。四川的客家人通常被称作“土广东”,客家话称作“土广东话”,以示与“真广东”相区别,大概表示是土著广东人的意思。这部分土广东人就是东南客家人移民的后裔,虽然离开本土已经几百年,但是他们大多仍然保持着祖辈的文化传统,有着独特的方言体系,与西南官话(普通话的西南方言)迥然有异,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文化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