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尽管有研究证明收益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利润水平,但并非所有实施收益管理战略的酒店都能够获得成功.本研究调查主要旅游城市高星级酒店,试图了解目前中国影响酒店企业实施收益管理战略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管理公司的属性是影响酒店收益管理水平最显著的因素;技术型驱动因素中的定价能力和需求预测能力,以及社会型驱动因素中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和组织架构设置都会对酒店实施收益管理战略产生显著影响;但市场细分能力、房间分配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相关激励措施对收益管理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效果.本研究表明,技术准备是应用收益管理战略的必要条件;但想要提高收益管理绩效,中国酒店企业不能只考虑技术因素,还需要更多关注相关社会型因素,充分借鉴国外酒店管理公司的成功经验.
简介:在理解转型中国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时,管治的理念提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管治的研究与其他关于政府的研究不同,它强调政府与市民社会以及市场的互动关系,探讨政府角色的定位和市民社会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本文综述十余年来内地以及港澳人文地理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适当结合国内其他社会学科的有关研究,回顾管治研究的发展,追踪其前沿,以期对我国管治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首先回顾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管治研究被引入我国人文地理学界以来,其兴起和进展两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以及存在问题。文章接着围绕尺度的概念,对当下各相关学科在管治领域的研究做了横向比较,指出人文地理学在管治研究中从尺度切入的优势。进一步地,文章介绍了管治研究的一个新探索一协作管治。文章指出,无论是城市还是区域尺度,地理学界对于“管治”的研究可以继续有所贡献。
简介:本研究以东部典型入境口岸城市上海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调查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节点、方向及路径三个角度研究上海市入境旅游流的路径转移扩散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作为入境1:7岸的入境旅游流扩散人次排前十的节点城市依次为:北京、西安、杭州、成都、南京、桂林、广州、昆明、苏州、深圳;按照旅游流扩散方向可将入境旅游流扩散方向分为四类:北向、南向、西北向和西南向,并在每个方向上分别归纳出4条扩散路径,其中上海→北京→西安这→路径人数比例最高,上海→成都→西安→北京次之,上海→西安→北京处于第三位;同时研究显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存在着路径依赖及路径依赖锁定现象。
简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中心性模型和结构洞模型基础上,对河南省9个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4对旅游流联系,每个重点旅游城市平均与其他4.89个旅游城市间存在着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联系,同时在旅游网络中承担8.25次中介者的角色;其次,郑州处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的核心地位,洛阳位居次核心,其余重点城市地位较低,处于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边缘;最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高,但明显存在着不均衡性,不同城市之间差异较大。
简介:作为旅游者在目的地进行的不可或缺的活动,饮食消费既是满足旅游者基本需要的行为,也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旅游学界对旅游者的饮食消费关注较少。基于此,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者的饮食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旅游者的饮食消费主要受“文化象征”、“基本需求”、“人际关系”和“健康考虑”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在旅游者的个体特征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同时,当旅游饮食消费作为一种日常延伸的支持性体验时,其明显受到“基本需求”和“健康考虑”的影响;而作为一种颠覆日常的高峰体验时,受“文化象征”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较大。基于旅游者的饮食消费体验,提出“旅游者的自我矛盾”的概念。
简介:目的地形象研究在中国走过二十年,作为热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相比于国外文献综述,对国内该领域文献进行综述的文章非常匮乏,成为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选取1994至2014年共20年间收录在中国知网CSSCI期刊上的94篇重点文献,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定义和内涵、形成机理、测量、影响和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归纳和述评。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虽然和西方国家的研究相比,我国的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近二十年来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同时,我国对于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存在着研究零散、不成体系、缺乏深度、创新不足等问题,整体研究的前后相继性较差,很多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文章最后对我国目的地形象研究未来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简介:福柯研究对西方地理学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国内地理学界对福柯的引进和讨论不多。本文基于福柯对权力关系和不正常的人的研究,以异端空间的生产为切入点,归纳了异端空间与权力交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其中,权力主要通过特殊化、风险化和知识化取得干预的合法性,而又通过监视、照料或隔离等手段确保对异端的治理。应用谱系学方法,本文总结了四个异端空间生产的原型,并通过将这四个原型应用于一系列中国日常政治地理现象的解释,展示了异端空间生产对理解权力关系的重要意义,揭示了知识一权力与空间生产过程的相辅相成。最后,讨论了异端空间生产的分析对于扩展中国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和研究话题的重要性。
简介: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今天,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前提,笔者提出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路,并于2017年10月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部分学生为调研对象,进行了高职旅游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思想现状和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根据调研结果,笔者深入了解了学生们的现实思想情况,详细分析了高职旅游学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调研中,绝大多数学生经过自我思考及剖析,提出希望开展“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提升自身“匠”的精神品质以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并能够认同体育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互通有无.由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利用体育课程“知行合一”的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以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更好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简介:日本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中国风土建筑的系列研究,使用东亚传统建筑学与美国现代人类学结合的方式,以解开风土民居建筑研究中所存有的“视野”与“方法”的困惑。以浅川滋男的研究为案例,考察在风土建筑研究时,日本学者如何带有认识人类学的“视野”,同时,考察如何迁移民族考古学所注重三方面的论证,构成风土建筑研究“三重论证”的“方法”,最终形成民族建筑学这一研究中国风土建筑的方法体系。实质上,浅川滋男以语族划分建筑类型的研究意识,形成了以语系研究风土建筑的雏形,对当代中国本土学者进行的风土建筑谱系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进一步的,浅川滋男大篇幅追踪干阑式(高床)建筑,显示日本本国学界对文化传播路线的始端始终感兴趣,修复自身“民族史”的目的事实上贯穿学界研究走向并延续。
简介: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中的地位越显突出。本文以江西旅游扶贫村落车田村为研究对象,在与该村166位村民(含17位旅游经营者)对话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运用SPSS工具,重点研究了受访者对旅游扶贫的权力认知问题。研究表明,受访者对直接的经济权力和心理权力认知较强,但对政治权力及社会权力的认知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借鉴系统动力学中的因果图原理,采用Vensim软件,构建了旅游扶贫背景下对贫困人口进行“赋权-限权”的内容和框架,并从经济、心理、政治与社会层面提出了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发展时的“赋权-限权”路径,以期为政府等扶贫部门在旅游扶贫事业中建构贫困人口的权力体系和获益机制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