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从暴雨实况及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诊断、雷达特征等角度针对2017年7月5日发生在四川省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高纬度地区维持两脊一槽的环流形势,高原槽及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影响,再加上充沛水汽条件的影响,导致四川大部分地区发生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发生过程中四川上空位于水汽饱和状态,空气湿度比较大,湿层深厚,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到四川上空,为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四川省上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此时四川位于高能区域,Θse值比较高,为暴雨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条件。南部暖湿气流逐渐北抬及局部不稳定能量释放是四川省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分析大气光学厚度不同算法的特点和差异对于研究这一地区气溶胶具有很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运用扩展暗像元法和V5.2算法反演该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由这两种算法得到的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用扩展暗像元法反演得到的结果比V5.2算法得到的结果大;(2)水体对扩展暗像元法反演得到的结果影响很大;(3)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德阳等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
简介:由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四川联合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5月28日至6月2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的16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哲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工程技术等.据统计,代表中90%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其中还有不少国际国内知名度很高的科学家、管理专家.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乌杰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柳斌杰同志、四川省科协副主席周之常同志、四川联合大学校长陈君楷教授、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廖世昌教授、
简介:摘要应用江西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区域气象自动站资料、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对2018年3月4日和5月18日上饶市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相同处在于强对流发生前偏强的垂直风切变,高空云系少,地面辐射增温显著、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中低层上干下湿的水汽条件以及强垂直温度直减率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不同处在于“3.4”属于槽前暖平流强迫类,500hpa-700hpa强盛的引导风形成的动量下传有利于极端大风的出现,显著的中层干区,有利于DCAPE的增强,强盛的冷池密度对区域性大风的出现起重要作用,强对流风暴持续3到4个小时维持飑线形状往东北移动。而“5.18”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东北冷涡后部的偏北风携带冷空气偏东路径南下与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形成强的锋区和锋生,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南压的过程中与暖区内的对流回波逐渐结合后发展成飑线、发展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低仰角距离地面1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m.s-1)和中层径向辐合(MARC)等特征;风廓线雷达的100-1000米风速的变化为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40kg·m-2,且在同一位置维持3个体扫时间则很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