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深入研究了由一种各向异性材料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中TE模式和TM模式中缺陷态的频率分布与缺陷层宽度之间的关系。与布拉格带隙相比,这种新型的光子晶体可以通过改变偏振方向实现缺陷态密度的改变。得出将高折射率层与外界接触时态密度最低并最适合于滤波特性的结论。对制作偏振变化滤波器方面和缺陷宽度控制滤波频率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各向异性 传输矩阵 态密度 局域特性
  • 简介:建立了等效基带模型的频域方法,分析了大口径反射面天线微波短脉冲辐射特性,理论推导了辐射场基带波形的重构方法。以Ku波段4.5m口径的单反射面天线为例进行仿真验证,重构出天线主瓣、3dB波束方向、第1,2,3旁瓣的辐射场基带波形。仿真结果表明:在主瓣和3dB波束方向辐射场波形与辐射源基带波形完全一致,但是第1,2,3旁瓣辐射场波形出现轻微畸变。

  • 标签: 大口径天线 微波短脉冲 信号重构
  • 简介:通过理论分析和PIC数值模拟,研究了阳极腔区结构对无箔二极管I-Ⅴ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束流强度和结构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阴阳极间距大于0时,无箔二极管的结构影响因子随着阳极腔区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且对于较小的阴极外半径、较大的漂移管半径、较大的阴阳极间距,达到稳定后的结构影响因子越小,并给出了结构影响因子的可调节范围.在TPG700脉冲驱动源上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对实验中的回流电子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去除其影响以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了理论分析结论.

  • 标签: 无箔二极管 强流电子束 I-V特性 结构影响因子
  • 简介:基于地下强爆炸诱发出的具有独特性质的非线弹性摆型波的试验和理论证据,系统开展块系岩体中的非线性摆型波特性在核试验核查中的应用研究.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仪器,成功模拟出块系岩体介质中低频、低速的变形波——摆型波,并通过试验揭示了冲击扰动作用下非线性摆型波产生的力学机理与传播规律,同时还研究了由摆型波传播诱发岩块的不可逆位移、动力滑移失稳的条件.通过构造冲击扰动下岩块振动的等效振动能量表达式及变分原理,提出了摆型波传播的特征能量因子,利用特征能量因子临界阈值界定了地下爆炸不可逆位移范围.结合卫星侦察等爆炸后效应监测手段,可对地下核爆炸的当量和埋深进行有效评估,为地下大当量核爆炸试验核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标签: 摆型波 冲击扰动 地下核爆炸 核试验核查
  • 简介:爆轰波对碰驱动下金属圆管对碰区易出现过早断裂现象,为了推迟圆管对碰区的断裂时间,文中在紫铜圆管对碰部位设计了铝保护环结构,以研究加环后紫铜圆管对碰区的膨胀变形特性及其对圆管对碰部位破裂时间的影响。采用高速分幅摄影、脉冲x光照相两种观测技术,对加环紫铜圆管在爆轰波对碰驱动下的膨胀变形及破坏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装置示意图及高速分幅摄影实验结果见图I。

  • 标签: 金属圆管 变形特性 爆轰波 紫铜 驱动 高速分幅摄影
  • 简介:采用燃烧法合成了La1.6(MoO_4)_3:Eu_0.4^3+纳米晶末,研究了其声子一掺杂-晶格相互作用和发光性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表明,在500~900℃退火后,La1.6(MoO_4)_3:Eu_0.4^3+样品为单一晶相。对样品进行了光致发光(PL)测量,激发Mo^6+-O^2-电荷迁移带,观察到Eu^3+的系列发光,表明Mo^6+-O^2-带和Eu^3+间存在能量传递,中心波长分别在λ1=469nm和λ2=426nm处的两个one-phonon边带,相应的声子能量分别为767和1202cm^-1,分别对应于Mo=0和Mo-0-Mo伸缩振动。同时,计算了两个局域模电子一声子耦合强度的黄昆因子分别为S1=0.055和S2=0.037,为揭示其三价离子高传导特性及其负热膨胀物理特性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发光特性 燃烧法 La1.6(MoO_4)_3:Eu_0.4^3+纳米晶 局域模 one-phonon边带
  • 简介:目的:探讨作用于大跨度曲面屋盖非定常气动力的特性,为考虑非定常气动力影响的大跨度曲面屋盖抗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创新点:1.采用强迫振动试验;2.采用大涡模拟(LES)流入脉动风的生成方法;3.研究大跨度曲面屋盖非定常气动力特性。方法:1.通过强迫振动风洞试验方法探讨风速、强迫振动振幅、屋盖的矢跨比和缩减频率对非定常气动力的影响;2.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重现风洞试验,从而在更宽的缩减频率范围内分析非定常气动力的特性,并且通过可视化流场的分析探讨风与屋盖相互作用的机理。结论:1.屋盖的振动对屋盖表面的风压分布影响较大。2.屋盖的振动可能抑制屋盖背风面漩涡的脱落。3.根据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得到的矢跨比、风速和振动振幅对气动阻尼系数和气动刚度系数的影响较小;气动阻尼系数和气动刚度系数主要随着缩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4.气动刚度系数为正值,使得结构的总刚度减小,从而减小结构的固有频率;气动阻尼系数为负值,使得结构总阻尼增加。5.风洞试验和LES模拟结果的一致性可以说明,LES是一个能够有效研究非定常气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

  • 标签: 大涡模拟 大跨度曲面屋盖 非定常气动力 风洞试验 强迫振动试验
  • 简介:对单晶硅太阳电池进行150℃、200℃的热处理,发现其输出特性有所提高。将单晶硅太阳电池在灯光下辐照12小时,在灯光辐照过程中,样品的转换效率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呈总体下降的态势,且下降一定程度后转换效率基本不变,对辐照过的样品分别进行150℃、200℃的热处理,热处理后的电池样品的转换效率得到了回复。

  • 标签: 太阳电池 热处理 灯光辐照
  • 简介:通过溶胶-凝胶法、离子束磁控溅射法和化学腐蚀法分别制备了PZT薄膜、PbZr_(0.52)Ti_(0.48)O_3/Ni(PZT/Ni)复合薄膜材料的鼓包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diffraction,XRD)表征了PZT/Ni复合薄膜材料的物相结构;利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新型鼓包测试平台,在力场、电场、磁场作用下分别测试分析了PZT/Ni复合薄膜材料体系的力电磁耦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PZT薄膜的弹性模量E先增大后减小;PZT/Ni复合薄膜在电场作用下实现了电磁调控,矫顽磁场强度Hc提高了33.4%;随着测试平台油压的增大,PZ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分别增加了17.1%和32.1%,PZT/Ni复合薄膜的矫顽磁场强度提高了46.1%。

  • 标签: PZT/Ni 鼓包法 多场耦合 弹性模量 矫顽场
  • 简介:用微波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r^3+单掺Lu2O3,Li^+与Er^3+共掺Lu2O3及Li^+,Zn^2+,Mg^2+掺杂Lu2O3∶Er^3+的荧光粉。实验表明金属离子Li^+、Zn^2+、Mg^2+、Er^3+掺杂Lu2O3,不影响Lu2O3的立方晶相。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表明,Li^+掺杂可以有效改善粉体的分散性和形貌,Li^+,Zn^2+,Mg^2+共掺杂获得的粉体颗粒分布更加均匀,粒径范围为80~100nm。379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发光较单掺Er^3+样品在565nm处的发光增强了4.5倍,而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较其发光增强5.3倍。980nm激发下,Li^+与Er^3+共掺样品,Li^+、Zn^2+、Mg^2+与Er^3+共掺样品的发光分别比单掺Er^3+样品在565nm处发光增强23倍与39倍,在662nm处发光强度分别增强20倍与43倍。379nm激发下,较单掺Er3+的样品,掺杂Li^+的样品和Li^+,Zn^2+,Mg^2+和Er^3+共掺的样品荧光寿命均有所增加,而Zn^2+、Er^3+共掺及Mg^2+、Er^3+共掺样品的荧光寿命则有所缩短。

  • 标签: 微波高温固相法 Li^+ Zn^2+ Mg^2+掺杂Lu2O3∶Er^3+荧光粉 发光强度 上转换发光 荧光寿命
  • 简介:制备了金属-铁电层-绝缘层-半导体(Pt/Bi3.15Nd0.85Ti3O12/YSZ/Si,MFIS)二极管,研究了该二极管的存储窗口电压、疲劳特性和高温保持特性。结果表明:该二极管的存储窗口电压随扫描电压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存储窗口电压约为0.88V且存储窗口电压的变化几乎不受扫描电压的扫描速度与频率的影响;该二极管在109次翻转循环后,其积累电容和耗尽电容基本没有变化,且存储窗口电压仅下降了5%。另外,该二极管在80℃下加速测量8h(相当于常温下测量60d)后,加速后器件的电容差比加速前降低了13%,说明该二极管抗疲劳特性和高温特性良好。

  • 标签: 铁电存储器 MFIS 存储窗口 疲劳 保持 BNT
  • 简介:阳极杆箍缩二极管产生的X射线焦斑小,达亚mm量级,且焦斑位置稳定,是一种理想的闪光X射线照相加速器二极管.但是,由于其工作阻抗较高(约40~60Ω),导致无法与大电流低阻抗的脉冲功率源匹配.通过预先向二极管中注入等离子体,可以降低二极管最初工作阶段的阻抗,实现与低阻抗驱动源的匹配.预充等离子体的密度直接影响二极管的工作状态,特别是对等离子体鞘层和空间电荷限制流的形成具有较大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预充等离子体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的工作过程和等离子体密度对二极管的电子束箍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剑光一号”加速器水线输出参数(峰值电压为1MV),给出了合适的预充等离子体的密度范围为1015~1016cm-3.

  • 标签: 等离子体密度 预充等离子体阳极杆箍缩二极管(PFRPD) 鞘层 空间电荷限制流
  • 简介:在未采取预电离措施的情况下,研究了纯sf6气体及sf6/h29sf6/c2h6两种混合气体激光介质脉冲放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无预电离时SF68其混合气体介质可以实现自引发体放电,气体介质体放电维持电压主要由SF,;含量决定,C2H6具有抑制电弧的作用,可以有效延长体放电维持时间。分析认为,sf66体高折合场强E/P导致的放电通道电流密度受限和高电负度■引起的放电通道中负离子分解产生二次电子,是介质实现自引发体放电的重要机理。

  • 标签: HF激光 自引发 体放电 电弧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