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铁山南气田长兴气藏经4次容积法储量复核差异较大.为了搞清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气藏的开发效益.本次研究是在钻井、试油及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生物礁的有效分布范围求得储量.该储量值经压降法与数模法的验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也说明对该气藏储层地质特征的剖析,是符合气藏实际的.文中认为,造成储量复核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长兴生物礁的地质储层展布特征认识不同造成的,气藏生物礁的储层展布主要受断层及岩性因素的控制.储层孔隙以晶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物性具中低孔、中低渗特征,储层构造缝发育,属裂缝-孔隙型储层,且可划分为Ⅳ种类型.气藏Ⅱ类、Ⅲ类储层在较发育裂缝的连通作用下,获得了高产.
简介:苏伊士海湾含油气盆地以分布中一上中新统蒸发岩盖层为特征。野外及井下研究结果表明蒸发岩盖层除含硫外,通常还包含两类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岩。一类为在低温静海环境下,由硫酸盐还原细菌对溶解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和对有机质的氧化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同生碳酸盐岩;这类碳酸盐岩和元素硫往往局限于蒸发岩层序中,而与油气无成因关系,另一类为在低温环境下,由地下渗出的烃类与上覆中新统蒸发岩之间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生物后生碳酸盐岩。这类碳酸盐岩孔洞发育,通常含油气斑点,具有油气味,其δc13平均值(-7.8—27.2‰)比附近原油的δc13值(-28.1—29.3‰)重。这类碳酸盐岩在其它一些含油气盆地中也较常见,常被看作是微油气苗的一种标志,这暗示着地下深处存在潜在的油气藏。
简介:四川盆地北部环开江一梁平海槽区带长兴组生物礁气藏是四川气田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生物礁气藏系成因较复杂的岩性圈闭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受地质认识程度、地震资料品质及处理解释技术的局限,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和圈闭预测有着较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对海槽东侧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这对海槽东侧生物礁气藏滚动勘探开发部署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沉积相、储层特征、地震响应特征以及气藏动态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高峰场地区位于开江一梁平海槽东侧的碳酸盐缓坡相带,峰X井、峰Y井和峰Z井分别钻遇了两个规模较小的点礁,礁体规模有限。高峰场地区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属于小型的中深埋深、高压无水干气岩性圈闭气藏,在该区内进行生物礁气藏专层井勘探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谨慎部署。
简介:为了评价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中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的影响,开展了遗迹化石(Skolithos,ThM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和Phycosiphon)和遗迹相(Skolithosthos,Croziana和Zoophycos)的计算机模拟。为了测定潜穴之间的连通性,模型的体积有数字建模的遗迹化石随机占位。垂向和横向的相互连通概率与生物扰动作用的强度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生物成因的流动网络是在很低的生物扰动强度下发育的,也就是介于10到27.5%-C间的生物扰动作用(BI-2)。但连通的有效性是由潜穴的结构控制的。就全部遗迹化石和遗迹相的模型而言,不管遗迹化石如何定向,在0到10%的生物扰动作用范围内都可以实现穿越沉积物体积的水平和垂直的连续连通性。在地下的水层和油气储层中,生物扰动作用的存在可以明显影响流体流动。特别对潜穴的渗透性要高于周围沉积物骨架的海相沉积岩而言,较高程度的三维连通性可以产生通过岩石的优先流体流动通道。识别这些流动通道有可能优化资源的开采,也可能有助于增加原先解释为非储层岩石所提供的储量估算。
简介:本尼维斯L-55探边井(BenNevisL-55)位于纽芬兰近海让娜达尔克盆地(leanned’ArcBasin)希伯伦一本尼维斯油田(Hebron-BenNevisfield),目的层是富含石油的白垩系本尼维斯组(BenNevis)。这项实例研究聚焦于生物扰动净产层段,并研究了动物一沉积物相互作用在控制砂岩储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方面的重要性。我们的数据显示,生物扰动于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既有可能使它们或降低幅度达33%,又有可能是它们增加600%,这取决于潜穴类型以及产生遗迹的生物的特性。本尼维斯L-55井取心井段的净产层vXOphiomorpha(蛇形迹)占优势的遗迹组构为特征。生物扰动作用可根据生物开展沉积物混合、沉积物净化、沉积物充填以及管道系统构建等的方式来分类。生物扰动作用的结果:1)通过潜穴的均质化破坏沉积纹层,从而增加粒度的各向同性或均质性;或者2)根据颗粒大小选择性地分选进入潜穴衬里和填充物的颗粒,或产生开口潜穴系统,随后充填与主体沉积物性质不同的后期沉积物,从而降低储层各向同性。储层储集岩相的岩石物性特征与遗迹化石形态、潜穴存在抑或缺失、潜穴填充物的性质、潜穴大小以及生物扰动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富泥岩沉积相和含泥质填充和/或衬里的潜穴遗迹组构,如Ophiomorpha(蛇形迹)和Chondrites(线粒迹)簇等化石,是渗透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与之相反,渗透率增强的证据出现在含净砂质充填潜穴(如Thalassinoides)的泥质砂岩相和含潜穴斑杂或扩散一块状结构的净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