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并对其治疗的安全性做出评价。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眼科门诊所接的63例青光眼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采用0.1%布林佐胺滴眼液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降眼压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结果采用布林佐胺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眼内压下降迅速稳定,但有轻度不良反应出现如味苦、眼刺痛不适、点状角膜炎等,症状较轻可自行恢复,不影响治疗效果。结论布林佐胺对于青光眼造成的眼内压过高有显著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对疗效无明显影响。临床治疗应可以广泛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为了探讨当前青光眼临床护理路径对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一共选取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最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健康教育效果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在健康教育效果、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高,且数据对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降低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让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26例27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结果手术均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眼压均能控制正常;视力3例3眼为<0.1,19例20眼为0.1~0.3,4例4眼为0.4~0.6,大部分保留了可用视力。结论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合药物治疗48~72h而眼压仍不易下降时,应行紧急抗青光眼手术,以抢救患者的视力。术中应注意控制眼压,以免眼压骤降而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关键词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实施原发性青光眼诊治处理的患者62例,应用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参照组给予基础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加入关键词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记录、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护理干预后,较之参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超出19.36%(P<0.05),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加入关键词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护理结局甚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简介:【摘 要】目的:阐述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值对选择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是2018年~2020年全年收治的患者,共计40例,按照每组20例均分为药物组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值、视力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分析,两组间视力变化并无显著差异(P>0.05)。药物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例),手术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35.00(7例),比较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x²=5.62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中,对于眼压值较低的患者,可以倾向于选择药物治疗方式,眼压值较高的患者倾向于选择手术治疗,需要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便于取得可观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青光眼术后继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01-2021.12本院收治的25例青光眼术后继发白内障,对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状况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状况。结果:相比于术前患者视力良好率(68.00%),术后患者(92.00%)更高(P<0.05)。相较于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状况(1877±751)106个,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状况(1791±731)106个更高(P<0.05)。结论:对青光眼术后继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视力恢复,保护角膜内皮细胞。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在轻中度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0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患者15例(18眼),于术后3个月观察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中、近距离视力(LogMAR),离焦曲线及眼压。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远、中、近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眼压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离焦曲线的波峰较宽,在1.5 D的波峰视程内视力大于0.6。其中原发性开角型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波峰略低。结论: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可为轻中度青光眼患者提供良好的视觉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11月于我院手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作为主要对象,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的手术方式分别是单纯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将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眼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①视力:两组术后患者的视力水平均大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的视力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眼压:术后两组的眼压水平较术前相比均降低,观察组术后的眼压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运用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