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III和IV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并研究其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III和IV级视网膜病变患者(HRP组)和正常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脂,分析HRP组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HRP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BMI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P组患者TC、TG、LDL和LP(a)均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均P<0.05),HDL显著低于CON组正常健康人(均P<0.05)。HRP组原发性高血压视网膜病变III级患者TC、TG、LDL和LP(a)显著低于视网膜病变IV级患者(均P<0.05),HDL显著高于视网膜病变IV级患者(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III和IV级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显著血脂异常,可反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细胞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结果替米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清TNF-α、IL-6和hs-CRP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够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使炎症反应得到适当控制,利于血压稳定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均得到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要优于单独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及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将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与对照组72.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更加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提高了血压控制率,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的9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45例。常规组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优质组患者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应用各护理方法的护理满意度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优质组患者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95.56%)较常规组患者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护理满意度(80%)高,且差异P<0.05;(2)优质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P<0.05。结论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手术期行优质护理,值得推广借鉴和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9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进行MS筛查,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腹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于MS的发生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较女性高(P<0.06);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BMI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单纯高血压及合并高血糖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BMI与MS的发生无关;MS组与非MS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MS在男性中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于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等因素相关,高血压合并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乙肝患者病毒感染的有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60例(男87例,女73例,年龄18~75岁,平均50岁),对乙肝感染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伴肝硬化138例,慢性乙肝患者112例,首发症状以肝区疼痛为多占48.4%,ALP升高118例,AFP升高患者115例,GGT升高患者142例。抗HBe、HBsAg、抗HBc阳性者68例,抗HBc阳性和HBsAg患者58例,HBeAg及抗HBc阳性者21例。HBV-DNA阳性者104例。肝癌位于肝右叶者106例。结论乙肝病史患者,尤其是患有肝硬化病史者,若AFP、GGT、ALP升高,应该定期行CT或者MRI、腹部B超检查。要定期随访抗HBc阳性、HBsAg病人。乙肝病毒复制仍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氢氯噻嗪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给予对照组患者卡托普利单用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氢氯噻嗪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76.2%,组间经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应用氢氯噻嗪联合卡托普利,其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0月~201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中选取11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采用氯沙坦钾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采用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进行治疗,探究110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肌酐、血钾、蛋白尿水平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肌酐、血钾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结果相比较,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在蛋白尿水平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炎康复片联合氯沙坦钾治疗原发性IgA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有效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PHC)中三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特异性标志物糖蛋白CA125与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实验组,包括有原发性肝癌(PHC)组,共50例患者;乙肝丙肝组,共50例患者;肝硬化组,共50例患者;正常对照组,共50例患者。采用特定方法检测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与乙肝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检测所得的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66.5%、81.5%、66.5%。结论血清AFP、CA125以及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PHC阳性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的分析,总结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32例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食管小细胞癌分为单纯小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两种类型,镜下多为单纯小细胞型。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NSE(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Syn(突触素)、CgA(嗜铬蛋白A),阳性表达率NSE为91.3%,Syn为94.3%,CgA为80.1%。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点,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分别检测PH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纯PHC患者、单纯T2DM患者、健康人群中IGF-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此4组组间IGF-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PHC组IGF-1水平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药氨氯地平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组间数据。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对比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手术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3例病例情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5年。分别于术后3天、1周、1月、半年四个时间点复测血小板水平,比较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各时间点总有效率差异。结果28例患者术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35.6±8.4)×109/L,术后3天、1周、1月、半年复测平均血小板分别为(186.5±37.1)×109/L、(367.0±54.9)×109/L、(322.8±46.3)×109/L和(168.5±23.4)×109/L,结果显示术后血小板技术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1周、1月、半年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6.42%、82.14%和92.85%;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后总有效率高且稳定。结论脾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且血小板上升迅速,并稳定维持在正常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3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吉西他滨1000mg/m2,d1、8,奥沙利铂130mg/m2,d1,每3周重复。使用RECIST1.0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NCI-CTC3.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共计接受化疗161个周期(4.5周期/例),获得PR6例(16.7%),SD16例(44.4%),PD14例(38.9%),无CR病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0.8月。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多见,按化疗周期数计算,Ⅲ~IV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1.1%。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均为Ⅰ度。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EH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用依那普利,观察组63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79.37%,两组相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糖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EH合并T2DM的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和降低尿蛋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