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氧化锆全瓷系统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需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200例,采用二氧化锆全瓷系统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修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修复前,龈沟出血指数2级、3级、4级、5级患者例数分别为56、89、36、19例;采用二氧化锆全瓷系统修复后,患者的龈沟出血指数均为0级或1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龈状况。所有患者的二氧化钴全瓷修复体无变色、崩瓷、裂纹、脱落等情况的发生,且无牙龈红肿、出血、黑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采用二氧化锆全瓷系统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可以改善牙龈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核磁共振内标法定量分析丁二酰化天然多糖的羧基含量方法。方法基于天然多糖核磁共振氢谱主要集中在化学位移δ3~6ppm之间,而在低场δ7~10ppm范围内没有任何干扰,因此我们通过引入在低场δ7~10ppm有信号的吡啶为内标,以吡啶对位上H(δ8ppm)的积分面积为1,与丁二酰化天然多糖的丁二酰基的积分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定量样品中丁二酰基的含量,进而推导出引入羧基含量。同时进行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测试该方法的实用性,并与气相色谱法进行对比。结果应用核磁共振内标法能够成功测出丁二酰化肝素和丁二酰化葡聚糖中引入羧基的含量。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稳定和灵敏的检出能力,与气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基本相符,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度高,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定量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体金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下简称乙肝两对半)的结果,探讨这二种方法的符合率。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法检测200例成人血清标本乙肝两对半,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例标本中,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法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符合率分别为100%、100%、100%、98.00%、99.00%;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易观察,适合大规模标本的测定。胶体金法简便快速,特异性较高,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观察结果,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基层医疗单位、急诊标本和单份标本初筛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内粘连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8例腹部手术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预防术后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数量和使用粘连液数量、方法并对术后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随访,包括出现粘连的例数,出现时间、肠梗阻例数等。同期手术患者未使用防粘连药物的者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中胃大部切除术39例,结肠手术41例,肝脏及胆道手术26例,其他手术22例。对照组139例,胃大部切除术48例,结肠手术45例,肝脏及胆道手术33例,其他手术12例。随访时间18-76个月,使用医用聚乙二醇小檗碱液组术后出现肠粘连11例,其中肠梗阻3例,手术治疗1例。对照组出现肠粘连25例,肠梗阻5例,手术治疗2例。统计显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24)。结论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对第三磨牙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存在下颌第三磨牙的青少年患者,将其分为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组(18例)和非拔牙组(18例),通过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对患者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拔牙与非拔牙组术前术后第三磨牙位置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下颌第三磨牙萌出间隙增大,第三磨牙长轴与平面的交角变化量大。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增大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使第三磨牙更加直立,有利于第三磨牙的正常萌出。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屑病采取甘草酸二铵静脉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研究组采取甘草酸二铵静脉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则为80.0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皆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屑病患者采取甘草酸二铵静脉注射液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应用不同剂量的戊酸雌二醇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育龄女性90例,按术前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A组予以戊酸雌二醇3mg/d,连服3d;B组予以戊酸雌二醇1mg/d,连服3d,术前2h阴道置入1枚卡前列甲酯栓;C组术前服用戊酸雌二醇1mg/d,连服3d。比较三组的节育器取出效果及宫颈软化度、镇痛效果。结果A、B组的宫颈软化度、节育器取出术成功率、镇痛效果显著优于C组(P<0.05);A、B组的节育器取出成功率、镇痛效果及宫颈软化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应用不同剂量的戊酸雌二醇疗法,服用大剂量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提升取器成功率,降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意义,同时探讨提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整体检测效果的方法。方法以随机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伤后二十四小时内入院治疗的50名成年颅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于门诊接受血样抽取,而病例组于入院二十四小时、第三天以及第七天分别予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D-二聚体,并观察2组检测结果。结果重型脑损伤组病患血清D—二聚体总含量最多,其次为中型脑损伤组,最少的为轻型脑损伤组。同时,预后不良患者组血清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组(P<0.05)。结论基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可对其损伤程度进行客观判断,可将其视作防治并发症、评估预后水平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临床数据统计与效果分析,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联关系,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病理与心理关联。方法依据功能性消化不了的诊断标准,抽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50例FD患者,无差别随机分为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81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阿普唑仑加伊托必利二联合疗法进行心理与病理综合治疗;对照组69例,去掉阿普唑仑用药,伊托必利治疗单种药物治疗。比对观察临床表现,记录分析上腹胀满、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以及变化情况。结果采用阿普唑仑加伊托必利二联疗法治疗FD,临床表现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医学实践意义。结论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了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加用阿普唑仑进行心理与病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对阳江市连续2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vaccine,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2009年3月对全市8月龄至14岁儿童和2010年9月对4岁以下儿童MV强化免疫报表数据、现场评估和2008年麻疹疫情数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阳江市2009—2010年M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25%,调查接种率为98.05%,均>95%,达到预期目的。2009—2011年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04/10万、0.04/10万、0/10万。结论阳江市经过连续2年MV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显著,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