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降钙素原(PCT)测定在小儿肺炎中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儿科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88例(细菌性肺炎40例、病毒性肺炎38例、支原体肺炎1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任意抽取8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他们血液中的PCT浓度,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性肺炎的患儿入院时血液PCT平均浓度为3.25±0.75ng/ml,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性肺炎以及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性肺炎患儿的PCT浓度稍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表明人体血液内PCT检测不单是筛查感染性疾病的良好指标,也有助于对小儿肺炎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血清检测展开分析,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从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同期我院收治的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开展血清MP抗体以及血清酶的检测,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清检测结果,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MP抗体阳性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普遍为阳性结果,同时患儿的血清AST、ALT、CK-MB水平也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患儿,临床中可利用血清检测技术开展小儿支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彩超对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治疗的30例肠重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彩超小儿肠套叠病症诊断,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明确彩超对于肠重叠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小儿肠套叠具有彩超声响图的特异性,通过这种声响图能大致判断出病患病情特点。结论彩超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较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深度剖析中医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从2013年2开始至2015年2月结束,接收过的小儿腹泻患者,共计180例来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严格依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80例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90例。其中,研究组实施“常规治疗+小儿止泻汤+云南白药”治疗;而对照组则实施“体液补充+对症治疗+思密达+妈咪爱”治疗。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半个月。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研究组的疗效达到显效的患者,有60例;有效患者,有25例;无效患者,有5例;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达到显效的患者,共29例;达到有效的患者,共33例;达到无效的患者,共28例;有效率为68.89%。研究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实施中医治疗,能收到比较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表发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观察组选择喉罩实施麻醉,对照组选择气管插管实施麻醉,全部患者采用同等剂量的麻醉剂。并对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与拔出时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心率方面不存在明显的变化,(P>0.05);对照组在每个时段内的平均动脉压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2%(P<0.05)。结论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明显,操作便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PICU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6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96.67%>81.67%)、及其家长的满意度(93.33%>80%)相对更高(P<0.05),而PICU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3.33%<11.67%)相对更低(P<0.05),机械通气时间(16.81±2.18)d<(25.16±3.45)d、症状改善情况(5.15±1.46)d<(9.22±1.31)d以及住院时间(17.42±4.41)d<(28.66±3.58)d相对更短(P<0.05)。结论优质的PICU护理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的治疗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1年12月8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儿平均年龄(2.26±1.22)岁,惊厥发生时体温(38.83±0.19)℃,发作时间(5.48±4.29)min,单纯型高热惊厥70例,复杂型高热惊厥10名,予保持呼吸道通畅、镇静止惊、降温、吸氧、降低颅内压、治疗原发病;均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随访(19.58±9.90)月,30例复发(37.50%),复发平均(2.01±0.33)次,2例患儿出现智力障碍,2例患儿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在儿科常见,虽然预后良好,但复发率高,应积极控制惊厥发作,并预防高热惊厥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早期经验性用药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肺炎患儿的合格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3份痰标本共培养出致病细菌292株,阳性率为26.5%,其中阴性杆菌242株,阳性球菌40株,真菌10株。主要分离的G-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而G+菌则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情况严重,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显示高度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尤其突出,但其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敏感率达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大环内酯类以及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也较高,但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结论本组小儿肺炎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药敏结果显示细菌耐药性明显增强,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应引起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1月到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喷雾治疗;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沙丁胺醇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多种相关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患儿提出多种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了2007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320例首次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其中140例女,180例男。年龄在3.5个月-4.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2.2岁±0.4岁)。体质量在3.3kg-22.6kg之间。其中,128例呼吸道感染,52例婴幼儿急诊,60例肠道感染,9例麻疹,10例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对上述患儿进行3-6a的随访,调查患儿的复发情况。将热性惊厥复发的儿童作为观察组,没有复发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进行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80例患儿复发,复发率是25%,热性惊厥复发的时间是0.25a-3a,热性惊厥的复发与性别,体温,首次热性惊厥年龄,生活环境,热性惊厥发作的具体情况,就诊环境,围产期损伤,合并症,病史等原因有关。而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5个主要因素是年龄,体温,生活环境差,异常围产史,复杂型惊厥。结论在首次治疗热性惊厥患儿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降温治疗。同时进行多种复发因素的评估与预测,加强对有复发危险性的儿童的观察和治疗,必要时,可以进行间歇性的短程用药,从而防止多次热性惊厥复发对于患儿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和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