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B超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心脏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心电图诊断,对两组患者心脏异常状况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检出左室肥厚22例(33.8%),其中对称性肥厚9例(占13.8%),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3例(占20.0%);左房增大18例(27.7%),左室增大3例(4.6%);对照组检出左室肥厚10例(22.2%),其中对称性肥厚4例(占8.9%),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6例(占13.3%);左房增大8例(17.8%),左室增大1例(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采用心脏B超诊断比采用心电图诊断敏感性、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高危新生儿使用心脏超声诊断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作用。方法本实验抽选我院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20例高危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儿均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情况。结果320例高危新生儿提示异常者158例,异常率为49.38%(158/320)。其中青紫型、非青紫型先心病各有20例(12.66%)和138例(87.34%),青紫型先心病中以依赖动脉导管供应肺循环、大动脉转位居多,非青紫型先心病以动脉导管未闭者最常见。结论对高危新生儿使用心脏超声技术筛查,有利于及时确诊先天性心脏病病情,并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措施治疗和处理,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住院病例中的7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临床资料,按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其中39例患儿接受常规麻醉,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39例患儿接受快通道麻醉,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术后转归差异。结果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要更短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5.1%更低于对照组的20.5%,差异存在讨论价值(P<0.05)。结论快通道心脏麻醉副作用少,有利于加快患儿的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是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心功能测定,评价治疗后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符合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行CRT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天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心脏超声检测,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径、EF值,Te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F值显著增大(P<0.05),Tei指数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早于结构的逆转。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行化疗期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5例行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并发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及时给予抗凝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均能早期再通,未发生肺栓塞。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化疗过程中,行PICC置管的上肢肢体形成深静脉血栓,其原因与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VT的护理有关。通过使用抗凝药物,观察其效果和并发症,使血栓形成的深静脉尽快复通,化疗得以继续进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建议普及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减少穿刺次数,避免DVT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术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拨管时限的选择,对孕、产妇心理、尿道刺激症状及拨管后对排尿的不同影响程度,从而选择最佳置管与拨管时机。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60例宫产术孕、产妇,术前留置导尿管置管与术后拨管时限的不同选择,将术前30分钟置管、术后24小时拨管与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心理、尿路刺激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产妇进行比较时发现麻醉平面出现后置管、术后12小时拨管对孕、产妇尿道激症状轻容易被孕、产接受。术前30分钟置管、24小时拨管对尿道刺激症状重不易被孕、产妇接受。结论剖宫产术前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机是麻醉平面出现后,术后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对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同时强化早期心脏康复计划,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在临床护理满意率、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以及总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心脏康复计划有助于提高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服务质量,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花针和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采取梅花针叩刺联合拔罐治疗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的4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刺联合拔罐在治疗带状疱疹患者方面简单易行,同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疼痛显著减轻,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成人心脏超声探头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745例疑似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都选择成人心脏超声探头进行产前检查,同时,把超声检查结果、引产病理结果以及产后随访结果情况比较,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采用成人心脏超声探头的筛查情况给予评价。结果产前超声检查出1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主要包括4例单纯心脏畸形,9例复杂心脏畸形,都通过引产与产后超声随访结果确诊。误诊的2例胎儿分别为室间隔缺损以及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结论成人心脏超声探头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其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较高的准确性,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与普通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和差别。方法将2012年4月—6月在我院综合科住院治疗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组(观察组)74例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78例,比较观察两组在留置时间、回血、堵管、外渗、针刺伤、静脉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期间血管外渗发生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回血、堵管、针刺伤和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无针连接式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减少回血、堵管、静脉炎和护士被针刺伤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