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这两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8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人间布病疫情流行实验室结果,为我旗布病疫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通知要求,2010~2014年连续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对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间6个苏木镇的18个嘎查的抽样调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布病发病率为1.3/10万,2011年为0.6/10万,2012年为0,2013年为6/10万,2014年为21.33/10万。结论我旗布病疫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2013年~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表明布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DH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所有入选病例均获得12至18个月以上有效随访,结果显示PFNA组优良率为96.67%(29/30),与DHS组的90.00%(27/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0.73±2.84)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97.56±2.25)min(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81.34±25.68)mL,明显少于DHS组的(332.33±18.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疗效与DHS相当,但PFNA治疗较DHS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明显较短,而且患者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治疗创伤性指间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患者,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的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足趾的游离足二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的方法在治疗创伤性指间关节炎方面,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创伤性指间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之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断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存在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更加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壁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壁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选择在2010年1月—2017年8月,在一级甲等中心卫生院外科救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依据使用不同的麻醉进行分组,可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5例,实验组使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的方法,常规组患者使用静脉全身麻醉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手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结果两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中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在手术的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比较,实验组在手术中使用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患者,对其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均优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的静脉全身麻醉的术后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手术中使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上均有着有益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8年7在我院医治的72~94岁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患者(110例)当分析的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甲、乙,每组55例。此次研究甲组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乙组是人工粗隆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结并发症、手术情况、负重时间。结果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大于乙组,甲组出血量小于乙组,甲组的负重时间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手术时间大于乙组,甲组术后引流量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5。结论在高龄股骨粗隆间患者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优于内固定术,可尽早下地先走活动,安全性高,且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体酮与间苯三酚分别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定2018年3月到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先兆流产患者,在均接受HCG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黄体酮)与观察组63例(间苯三酚),比较两组血肿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流产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血肿吸收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早产率、流产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小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HCG方法可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会隔离对老年APP/PS1小鼠抑郁样行为及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15月龄APP/PS1小鼠,随机分为社会隔离组(SI)和群养对照组(GR),分别予以单笼饲养和群养,3个月后,通过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行为学表现。行为学检测结束24h后灌注取脑,恒冷箱冰冻切片,挑选含中缝核的脑片进行5-H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GR组相比,SI组小鼠旷场实验中中央区时间比减少,穿越中央区的次数减少,总休息时间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累计不动时间延长。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社会隔离使老年APP/PS1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降低了脑内中缝背核束间部5-HT能神经元的数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后路椎管成形术、C4-5椎间孔扩大术用于多节段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9,单纯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及研究组(n=49,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6.33%(8/49),研究组2.04%(1/49),(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C4-5椎间孔扩大术联合治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疼痛程度及神经麻痹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