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产后女性的身心需求。方法对5位产后女性进行焦点团体访谈,并根据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将产后女性的身心管理需求归纳为多种负面情绪、家庭摩擦无法避免、有了孩子的新家庭需要爸爸参与、主动接受变化、自我调整四个主题。结论成为一名妈妈是一个过程,新妈妈们随着育儿时间的变化,其身心需求也随之变化,新妈妈有寻求倾诉和分享经验的需求,期望新爸爸也更多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月嫂和月子中心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爸爸、妈妈完成新的角色的转换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内科护理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其管理的效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时间段内,心内科的患者一百二十例,对其一百二十病患进行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将病患平均分为两组,一个管理组,一个对照组,每组各六十例病患,管理组对其相关的药品使用进行安全管理的方式,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用药护理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对两个实验小组内病患身体内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比对。结果管理组内的病患对其相关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比较高,其百分比大大高出了对照组的相关的数据,其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差错率也比较低(P<0.05)。结论心内科的病患在进行护理以及用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采取安全的管理办法,以此来提高对病患的治疗程度。
简介: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状况,识别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效应对压力、释放压力,使辅导员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上海市、江苏省两地8所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随机开放式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398名对象中75.4%的辅导员有轻度职业倦怠,其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职业倦怠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A型性格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26-35岁的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倦怠感也在增加;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0-12h,压力感最大;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性质积极评价,职业倦怠感较低,消极评价心理压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也影响其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角色认知为组织者、人生导师或保姆,职业倦怠感较高,认知为知心朋友,倦怠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繁重的工作、发展前途、职称晋升、低收入、考核制度。75.4%的高校辅导员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客观工作任务和主观评价相关。建议合理布置工作任务、客观评价自己、改变不良认知与习惯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二胎时代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的孕期健康宣教;干预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孕期管理,对这两组产妇的高危因素发生情况以及分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高龄孕妇的高危因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自然分娩率达到90.0%,对照组仅为60.0%,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高龄孕妇给予孕期管理,能够有效控制产妇高危因素的发生,提高自然分娩率,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前在医疗机构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十分广泛,赋予医学信息数字化特征;再加之大量应用电子病案或病历及数字化医疗仪器与设备等,致使医院数据库信息数量庞大且容量不断膨胀。对上述海量信息资源予以利用,可促使疾病诊治基于科学决策上开展,将类型多样的医治方案疗效总结,便于医院开展教学、科研、决策管理等工作。此外,医疗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临床十分关注如何自动处理与提升医疗数据,使其更好发挥保健与诊断功能,促使医院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基于此,数据挖掘应运而生。应用该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医院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便于疾病诊治与远程医疗。现具体探讨在医疗管理领域中数据挖掘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