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兔前交叉韧带(ACL)不同部位部分损伤后ACL内本体感受器形态和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共选用28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其中A、B组各12只,分别于兔单侧ACL中部和ACL近胫骨1/3处制作部分损伤,对照组4只不进行手术操作。对照组于实验后2个月,A、B组均于实验后2、4、6个月各取4只兔行体感诱发电位和腘绳肌肌电图检测,之后取ACL行氯化金染色检查,评估韧带内神经组织形态及功能情况。结果A组和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其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逐渐延长和波幅逐渐下降;A、B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损伤侧膝关节的肌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组随着观察时间延长,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逐渐减少,异形的本体感受器增多、体积缩小;A组和B组ACL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ACL不同部位的损伤均会导致韧带内本体感受器数量减少、形态异常及本体感觉下降,且不同部位的损伤导致的本体感受器及本体感觉变化无差异,其机制可能与韧带内血管对总体血供影响不大有关。
简介:背景:距下关节制动器在儿童平足畸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尚缺少相关的中长期随访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柔韧性平足患者31例(56足),男17例(31足),女14例(25足),年龄8~14岁,平均(12.6±1.2)岁。所有患足均行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满意度调查及影像学正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骨第2跖骨角(T2MT)、距舟覆盖角(TCA),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55~63个月,平均(60.5±3.2)个月。2例(2足)因负重出现跗骨窦区疼痛,更换较小型号的稳定器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很满意22例(70.97%),满意6例(19.35%),一般3例(9.68%)。末次随访时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良好,平足畸形改善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筛选病例为我院牙科接收的口腔正畸治疗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组别主要包括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治疗分别运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传统固定矫治器治疗;详细比对两组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终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患者的牙齿咀嚼能力得到良好恢复,牙齿美观程度也明显提高,最终发生的牙齿松动现象较少,两组之间数据差值明显(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患者的咀嚼功能以及牙齿美观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 试探究在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后的恢复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自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期间进行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中,选取240名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2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参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个组别患者在并发症、睡眠、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仅为6.67%,远低于参照组的25.00%,在情绪、睡眠方面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评分也要高于参照组。结果 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的恢复过程中起到优良的护理作用,能够极大的促进患者在睡眠质量、情绪稳定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化。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Library(2008年第1期)、OVID(1950~2008.04)、VIP(1989—2008.04)、CNKI(1979~2008.04)、CBM(1978~2008.04)等数据库。由3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包括1287例患者。仅2个研究描述了具体的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其余研究均未完整描述。按定位方法和测量指标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阻滞绝对成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成功率高于异感定位法[OR=4.36,95%CI(1.97,9.67),P=0.0003]和解剖定位法[OR=30.3,95%CI(1.73,532.74),P=0.02],但低于超声定位法[OR=O.27,95%CI(0.06,1.21),P=0.09]。②阻滞起效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78,95%CI(-4.50,0.95),P=0.20],比动脉搏动法快[WMD=-6.00,95%CI(-11.71,-0.29),P=0.04],但慢于超声定位法[WMD=8.38,95%CI(0.72,16.04),P=0.04]。③阻滞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神经刺激器定位法与异感定位法[OR=0.98,95%CI(0.33,2.93),P=0.97]、解剖定位法[OR=0.06,95%CI(0.00,1.21),P=0.07]和动脉搏动法[OR=0.65,95%CI(0.10,4.11),P=0.65]相似,但高于超声定位法[OR=4.87,95%CI(1.68,14.15),P=0.00430④阻滞实施时间:神经刺激器法与异感法相似[WMD=-0.62,95%CI(-3.09,1.86),P=0.63],比动脉搏动法短[WMD=-4.00,95%CI(-5.58,-2.42),P〈0.00001],但长于超声定位法[WMD=1.90,95%CI(0.47,3.33),P=0.00910⑤患者接受率:神经刺激器法比异感法具有更高的接受率[OR=2.32,95%CI(1.02,5.30),P=0.05],但与动脉搏动法相似[OR=8.14,95%CI(0.88,75.48),P=0�
简介: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妇女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也发生于外暴力导致的骨折;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有两种固定方法,外固定器固定法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本研究主要探讨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不同效果。通过对10例桡骨远端骨折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例患者,分别为外固定器固定方法治疗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组,进行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治疗效果、手术预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优于外固定器固定方法治疗。本研究结果为指导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检测以及放疗智能检测仪检测,并通过对这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的方式,来研究在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中采用放疗智能检测仪的作用。经过实验可得,在治疗床的横向、纵向以及垂直上的理论值,常规检测结果是 300.60mm、 299.30mm、 299.70mm,放疗智能检测仪检测结果是 300.52mm、 299.65mm、 299.56mm,且这两种检测结果的理论值都在可允许误差范围内。不论是在激光灯的理论值方面,还是在光野、准直器以及机架的理论值方面,这两种检测结果都在其可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并且放疗智能检测仪所检测出的结果数字更加精确、可靠。因此,在直线加速器质量控制中使用放疗智能检测仪的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绝经期取环时运用三组不同的药物辅助扩张宫颈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围绝经期取环妇女1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62例)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联合丁卡因用药组;B组(63例)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药组;C组(55例)盐酸丁卡因单独用药组。每组用药后均常规行妇科取环术,分别记录每例受术者镇痛、宫颈扩张软化及取环顺利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各组间率的X2检验,即A组分别与B、C组;B组与C组资料的分析对比。结果各组观察对象的宫颈松弛率、镇痛效果及取环顺利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伍用丁卡因用于围绝经期女性取环成功率高,痛苦小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5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6.56%、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45%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P<0.05)。结论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1892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患者中1423例增强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469例为离子型造影剂。对穿刺情况、造影效果、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1853例患者穿刺成功,成功率97.94%,共50(2.7%)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采用离子型造影剂的患者中不良反应较多(39/4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患者中不良反应较少(11/13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结论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简便、高效,获得CT增强效果较为满意。造影剂应优先选择非离子型造影剂。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意识,积极预防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牙科2016年10月-2017年11月采用正畸固定矫治器矫正牙齿的口腔正畸患者,(该患者群中共有160颗牙实行口腔正畸治疗)对其牙釉质正畸脱矿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计算EDI即牙脱矿指数。结果68例患者在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牙齿正畸的治疗过程中,共有36颗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现象,脱矿率达22.5%(36/160),其中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概率为72.2%,下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概率为27.2%,上颌牙牙釉质脱矿的概率明显高于下颌牙的平均脱矿指数为0.29±0.06。结论应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对患者进行牙齿正畸的矫治中,容易发生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尤其是上颌牙,故在此过程中,医师需要及时预防患者上颌牙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情况并对已出现牙釉质脱矿的患者采取一定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