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将 2017年 7月 -2019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历综合 ICU的机械通气患者 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受到创伤后由科室专业心理医生以 DSM-I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准则)为标准,借助 PTSD症状检查量表( PCL-17)作为创伤应激障碍测量及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病症表现将入选患者分成 PTSD组及非 PTSD组,对导致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单因素进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 PTSD组人数 39例( 21.67%),非 PTSD组人数 141例( 78.33%);单因素分析,年龄> 45岁占比明显高于年龄< 45岁( 26.92%: 14.86%),女性患者高于男性( 35.08%: 15.44%),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者较高于无此类病症者( 93.10%: 7.94%),机械通气时间> 20d者较高于≤ 20d者( 30.99%: 15.60%),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较高于施以有效镇痛( 26.48%: 18.75%),以上各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及民族均非导致 PTSD的危险因素,数据对比 P> 0.05。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 45岁 (OR=2.521, 95% CI: 1.042-5.101)、女性 (OR=2.422, 95% CI: 1.142-5.106)、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 (OR=132.673, 95% CI: 29.084-665.905)、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OR=2.543, 95% CI: 1.212-5.308)、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 (OR=0.545, 95% CI: 0.216-0.802)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患者年龄大于 45周岁、女性、既往或合并精神科病症、机械通气时间大于 20d及机械通气期间未施以有效镇痛干预均为 ICU机械通气患者创伤后导致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因素对 ICU机械通气创伤患者施以有效的防护措施干预,以降低 PTSD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风湿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后的疼痛与满意度情况。方法:研究观察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接收的 96例风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 4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状况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疼痛程度、睡眠状况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总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 95.83%,对照组 79.1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湿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疼痛程度,优化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风湿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后的疼痛与满意度情况。方法:研究观察 2018年 4月至 2019年 8月期间接收的 96例风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 48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分析不同护理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状况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疼痛程度、睡眠状况评分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总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 95.83%,对照组 79.1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风湿患者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疼痛程度,优化睡眠质量,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由于食管癌的特殊解剖位置,手术时需要在胸腔和腹腔进行操作,消化道重建后的胃或结肠占据一部分胸腔而影响呼吸功能,因而容易出现肺部并发症,而呼吸衰竭即是最严重的一种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在安静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并出现明显的症状[2]。出血是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腹膜后血肿是外科腹部常见急症之一,较少见于胸部手术后。腹膜后血肿多由外伤所致腹膜后脏器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顾着和腹膜后血管损伤,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形成巨大血肿,巨大血肿失血量多大3000~4000mL,可引起严重的失血性休克[3]。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后并发呼吸衰竭和腹膜后巨大血肿,病情复杂,症状严重,护理问题多,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将其应用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中,探究采取心肺复苏后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择42例在我院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案,以平均动脉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做为此次研究参考的有利依据,并以表格形式详细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引用统计学检验对其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组康复效果较理想,平均动脉压值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2%,比参照组高且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在采取心肺复苏措施的心脏骤停患者中,救护效果显佳且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起着积极作用,可在平稳患者动脉压的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进程,此急诊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倡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宫颈癌放疗后皮肤溃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放疗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住院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集数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宫颈癌放疗后皮肤溃烂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是临床护理实践中的理想方式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行复发性流产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63±12.12),自我效能总分为(22.36±3.45),社会支持总分为(62.35±5.48)。创伤后成长(除与他人的关系外)与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术后出现创伤后成长现象,且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创伤后成长有正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复发性流产患者术后社会支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创伤后成长,从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
简介:[目的]设计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院后延续护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由广州市两家综合性医院出院、符合研究标准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73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定期门诊复查,干预组同时接受3个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使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分别在病人出院时、出院4周及出院12周时评定其综合功能,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时间总效应在各维度及综合功能总分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呈上升趋势,干预前与干预后4周、干预前与干预后12周、干预后4周与12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除言语维度外,干预主效应在其他维度及综合功能得分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言语维度在出院后4周时间点上两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出院后4周和12周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其他维度和总得分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综合功能。
简介:目的分析随访对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患者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AMD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在患者每次返院复查时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由专科护理人员利用病案管理系统进行复诊通知、患者评价、病情跟踪、健康指导等。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失访率、复发率、视力上升情况、焦虑和抑郁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在复查期间的失访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视力上升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结论对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药物治疗后应用病案管理系统随访,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与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9年 2月期间由本院确诊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总计 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 25例。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治疗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统计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缓解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50例患者全部完成化疗过程,未发生中断治疗情况。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异常、发热、脱发、口腔溃疡等,比较得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缓解率比对照组高, P< 0.05,有对比价值。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中表现出多种不良反应,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相比普通常规护理的效果更显著,建议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