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后,早期口服营养的可行性。方法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就诊的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28例,观察组114例在内镜止血后12h早期给予口服营养,114例对照组患者则接受流质饮食。结果治疗后1w,观察组血清TBIL为(15.4±4.2)μmol/L、ALB为(32.4±6.1)g/L,对照组则分别为(18.7±3.67)μmol/L和(29.1±3.7)g/L,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NR为(12.0±1.0),对照组为(14.5±0.7),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阵相差(P〉0.05)。结论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存内镜下止血后早期进食营养,对肝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并可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口服营养液
  • 简介: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治疗酒精性肝病(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给予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治疗,对照组32例只接受UDCA治疗,均治疗4w。结果在治疗4w结束时,试验组和对照组AST为[(46.2±17.2)U/L和(96.4±37.3)U/L,P〈0.05],GGT为[(78.9±19.1)U/L和(123±54.5)U/L,P〈0.05],TBIL为[(44.8±20.7)μmol/L和(85.3±29.6)μmol/L,P〈0.05],ALP为[(79.6±22.3)U/L和(101±29.7)U/L,P〈0.05],APTT为[(46.4±14.2)s和(58.8±14.9)s,P〈0.05],TBA为[(47.7±19.3)μmol/L和(111.2±36.3)μmol/L,P〈0.05]。结论UDCA联合脂溶性维生素治疗ALD伴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近期疗效确切。

  • 标签: 酒精性肝病 胆汁淤积 熊去氧胆酸 脂溶性维生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甘草酸镁注射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对急性肝衰竭患者清蛋白(A1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1月我院62例急性肝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治疗,观察组于异甘草酸镁注射治疗基础上予以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1b及PTA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AST、AL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PTA、A1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两组疗程结束后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与对照组的12.9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联合序贯血液净化疗法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效果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肝衰竭 序贯血液净化疗法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
  • 简介:目的比较磷酸钠盐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效果、患者耐受性。方法将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B组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患者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差异恶心、呕吐、腹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组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病人腹胀程度轻(P〈0.05)。结论磷酸钠盐口服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肠道清洁中效果无明显差异,耐受性恶心、呕吐、腹痛无明显差异,但磷酸钠盐口服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腹胀程度轻,如果患者肠道准备前有腹胀等不适,使用磷酸钠盐口服较理想。

  • 标签: 肠道清洁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复方聚乙二 醇电解质散
  • 简介:今年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培养成功30周年,BarryMarshall和RobinWarren因在H圳。一研究中的贡献,荣获2005年度诺贝尔医学奖。这一通向诺贝尔医学奖的道路是值得回忆的,对医疗科学的研究有很多启迪。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这一历史。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消化性溃疡 胃炎 诺贝尔奖金 培养成功
  • 简介:目的比较淋巴细胞分离(LS)、Percoll(PS)和Nycodenz(NS)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枯否细胞(KC)和星状细胞(HSC)的优缺点。方法①采用链酶蛋白酶E、胶原酶Ⅳ联合原位灌流消化,分别以LS、PS和NS的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同步分离培养大鼠KC和HSC。②碳素墨汁吞噬试验鉴定K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HSC。③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显示细胞活性,计数后计算细胞的得率、存活率和纯度。结果体外成功地同步分离培养了KC和HSC;培养的KC吞噬功能明显,而传代HSCα—SM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者几乎达100%;采用PS或NS体外同步分离KC的细胞得率和纯度均显著高于采用LS分离细胞所得(P〈0.01),而采用NS体外同步分离肝KC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PS或LS分离细胞的存活率(P〈0.05);分别采用LS、PS和NS同步分离HSC,三者的细胞存活率逐次升高(P〈0.05或P〈0.01),而使用LS同步分离的细胞虽然细胞得率比较高(P〈0.05),但其细胞纯度较使用PS和NS明显降低(P〈0.05),PS和NS分离获得的HSC得率和纯度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Percoll和Nycodenz液体外同步分离培养大鼠肝KC和HSC效果好,且后者的细胞存活率最高。

  • 标签: 细胞分离 枯否细胞 肝星状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