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32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分为三组药物组(6例),手术组(10例),手术药组(16例)。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并与治疗前后都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抽取腹腔液,血清测定其CAl25水平,观察其治疗效果的情况。结论手术组(10例),手术药组(1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0%.95%,明显高于药物组(6例)总有效率50%。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腹腔液和血清CAl25含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最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加药物治疗。医源性内异症特别是剖宫产术后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重要因素。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手术技巧,可以减少或避免内异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1996年2月至2010年2月间行大剂量孕激素治疗的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的年龄为28~39岁,中位年龄35.5岁。所有患者均未生育,其中诊断为不孕症者26例,9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重度不典型增生伴局部癌变的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1例。高分化18例,高-中分化17例。ⅠA期30例,ⅠB期5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9例,阴性6例。随诊8~5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22例获得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5例无反应。完全缓解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9例,均有排卵;妊娠足月剖宫产3例;复发1例。最终行子宫切除术6例。结论应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但有复发可能,应密切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全麻诱导方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过程和冲气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手术的30例冠心病70-80岁患者,据诱导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l0例),分别为I组用咪唑安定0.04mg/kg,异丙酚l.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Ⅱ组用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3g/kg,阿曲溴胺0.4mg/kg;Ⅲ组依托咪酯0.2mg/kg,异丙酚1.0mg/kg,芬太尼4g/kg,阿曲溴胺0.4mg/kg。3组患者分别记录.诱导前时(T0)、诱导后2min(T1)、喉镜显露声门时(T2)、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时(T3)、充气腹5min(T4),MAP、HR、CSI。结果与T0相比T1、T2时,各组血压显著下降;T3,T4时,I组Ⅱ组血压、心率显著升高。与I组相比Ⅱ组各时点CSI显著下降,各时点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Ⅲ组CSI显著下降,T3、T4时,心率、血压显著下降。Ⅲ组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T1、T2、T3、T4时的血压均显著减低;Ⅲ组患者T3、T4时的心率显著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诱导时应做到(1)麻醉诱导要有一定的麻醉深度;(2)麻醉诱导时可适当加大芬太尼的用量;(3)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联合应用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中药肾衰宁胶囊与药用炭胶囊联合口服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治疗,探讨该方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原发病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肾衰宁胶囊和药用炭胶囊。结果治疗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总有效率73.5%,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均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宁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的功效,药用炭胶囊直接吸附毒素,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改善症状,明显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并且相互抵消两药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脓毒性休克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下对循环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损伤的影响。方法3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分为0.9%生理盐水复苏组、7.5%高渗生理盐水复苏组、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130/0.4)复苏组,分别于开始治疗开始前、开始治疗后2h、12h、24h、48h、72h各时间检测循环内皮细胞以及检测血浆VEGF浓度。
简介:摘要目的胺碘酮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属于Ⅲ类作用为主的多通道阻滞剂,能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无论是自律性增加、触发活性或折返激动都有效。临床经验表明,部分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肯定,或存在负性肌力作用致心衰加重、低血压,有的可诱发更为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而胺碘酮促心律失常作用小,不影响室内传导,无负性肌力反应,不增加起搏阈值,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所以主要用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肌肥厚,左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笔者对我科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23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做出一些总结,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气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气变化机制,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进入实验组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动脉血气分析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记录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其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变化,采用GOS评分表对患者近期预后(出院时)进行评定,利用统计学分析血气分析结果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低氧血症(Pa02<60mmHg组)影响患者预后,与氧分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酸碱失衡(pH<7.35/pH>7.45组)影响患者预后,与pH值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时间早晚影响患者预后,缺氧24小时后气管切开组与24小时内气管切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后患者pH值、PaO2、PaCO2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与气管切开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SpO2指标改善,与机械通气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性碱中毒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主要酸碱失衡类型。结论1.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关系密切。2.气管切开可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3.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并影响预后。4.血气分析可有效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并影响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