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FDS)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523例,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09例(39.96%)。20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93例良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16例恶性病变(乳头状瘤恶变6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钙化、乳腺腺病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1例)分别行保留乳房手术5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假体即时置入术4例;所有手术采用FDS结合扩张探针定位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时间5~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结果193例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无复发。16例恶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应用FDS诊断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临床参考价值,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行二维超声扫描及STIC筛查。分析其随访结果和比较各项检测方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水平。结果联合检测诊断CHD的敏感性水平、特异性水平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单一检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联合检测诊断CHD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9%。结论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应用于CHD病症的诊断在临床上,可提高诊断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二维超声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敏感性 特异度
  • 作者: 马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剖宫手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法
  • 简介:第32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于2009年12月9~13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成功举办,交流了乳腺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上有关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文章约30余篇,涉及到乳腺癌保乳手术及疗效评估,外科治疗新技术及探索性尝试等。笔者就研讨会上乳腺癌外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以及人口老龄化改变,高龄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越来越多。高龄患者在借助辅助生育技术实现生育目标时,面临卵巢功能下降导致的周期获卵数少等问题,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受精方式,提高仅有的卵母细胞受精率,成为目前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高龄女性卵母细胞发育特点、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的应用及其影响,对近年来高龄低反应患者受精方式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 高龄 卵巢低反应 受精方式
  • 简介:目的:通过对宫腔填塞纱条法和改良B~Lynch缝合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对比应用,比较二者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2008年1月-2012年5月间所施行的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仅选择单纯性宫缩乏力出血的患者共47例,其中有29例行宫腔纱条填塞术作为对照组,从2009年开展B—Lynch缝合术后有18例行B-Lynch缝合术作为研究组,两组在年龄,孕龄及剖宫产指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别。结果: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及产褥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研究组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宫腔乏力I}生出血的患者B—Lynch缝合术优于宫腔纱条填塞术,通过熟练掌握B—Lynch缝合术的方法和技巧后,笔者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宫腔乏力性出血基本行B—Lynch缝合术取代了宫腔纱条填塞术,正尝试把B—Lynch缝合术应用于多因素的产后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 宫缩乏力性出血 宫腔纱条填塞术 改良B—Lynch缝合术
  • 简介: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常导致不可控制的大出血,增加切除子宫风险,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现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凶险性前置胎盘伴穿透性胎盘植入并侵及宫颈2例的成功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患者,女,35岁,足月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2次,药流1次(G5P1A3),因“停经32+5周,胎盘植入”于2017年3月1日收入院。彩超诊断:中央型前置胎盘.

  • 标签: 胎盘植入 凶险性前置胎盘 球囊阻断 缝合技术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观察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在体外干细胞培养和常规培养条件下雌激素受体(ER)变化及对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初步探讨肿瘤干细胞与内分泌耐药的关系。方法分别于常规培养及干细胞培养条件下(悬浮球培养)培养激素敏感的MCF-7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表型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ERa和ERl3的表达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对他莫西芬的敏感程度。分别以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细胞培养条件下CD44^+CD24^-/low亚群细胞的比例为(1.60±0.08)%,比常规培养条件下的(0.27±0.08)%显著增加(t=-12.10,P=0.00),而CD44+CD24+亚群细胞比例由(5.59±0.88)%增至(30.63±4.40)%(t=-5.58,P=0.00)。干细胞培养条件培养下ERα和ERβ表达率较常规培养下调,分别由85.27%和90.53%降至69.43%和7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64,P=0.00;χ^2=303.58,P=0.00),且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降低,IC50值由(9.82±0.31)μmol/L升至(16.46±0.50)μmol/L,再次诱导分化后ER并未出现上调,对他莫西芬的敏感性仍旧降低(F=113.63,P=0.00)。结论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体外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培养出含高比例具有干细胞特性的CD44+CD24^-/low与CD44+CD24+亚群细胞的微球囊,其ER仍为阳性表达,但对他莫昔芬治疗敏感性减低,推测其可能是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原因。

  • 标签: 乳腺肿瘤 干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CD44+CD24-/low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DNA甲基化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大鼠自体移植方法构建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2次开腹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游标卡尺测量记录异位灶体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2只)、PBS组(12只)和对照组(11只)。同时选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组(10只)。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5-氮-2’-脱氧胞苷(2.5mg/kg/d),PBS组注射等量PBS溶液,对照组未用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异位灶内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情况。收集腹腔冲洗液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结果50只大鼠根据大鼠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方法成功35只,造模成功率为70%(35/50)。实验组大鼠经药物处理后异位灶体积明显缩小(P〈0.05),PBS组及对照组异位灶体积无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用药后异位内膜组织上皮细胞体积缩小,腺体萎缩,囊液分泌减少;异位灶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1的表达低于PBS组及对照组(P〈0.05),PBS组及对照组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大鼠腹腔冲洗液中TNF-α含量较PBS组及对照组降低,造模组(实验组、PBS组、对照组)较空白组均升高(P〈0.05)。结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明显缩小异位灶体积,促进异位灶萎缩。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异位灶中DNA甲基转移酶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病灶生长的途径之一。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能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腹腔环境中TNF-α的含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DNA甲基化 大鼠模型 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析促卵泡汤辨证加减治疗联合经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在不孕症妇女助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兰州市解放军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孕症妇女,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50例。均采用促卵汤泡辨证加减治疗,接受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为观察组,未接受阴道彩超监测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经周期后受孕率。结果观察组受孕率为72.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卵泡汤辨证加减治疗联合经阴道彩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有助于提高不孕症妇女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促卵泡汤 经阴道彩超 卵泡发育 子宫内膜 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