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众多,应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时,选取突出预测指标是关键。基于经验和所谓“多多益善”原则的选择方法都有一定的不合理、不科学性。笔者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突出预测指标,结合神经网络建模进行突出预测,使突出预测指标的选择由定性分析转化为定量分析,实现了灰色理论同神经网络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内的结合。经过实例验证,本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煤与瓦斯突出 预测 灰色关联分析 神经网络
  • 简介:针对沁水盆地柿庄区块煤层气井普遍高产水的现象,对柿庄区块进行了详细的水文地质研究。建立了柿庄区块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以对煤层气井产水影响较大的含水层为目的层,分析出区块东南侧为补给区,西南和东北角为排泄区。根据概念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Modflow软件对柿庄区块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煤层气井产出水量进行预测,预测出三个高产水区域。

  • 标签: 柿庄区块 水文地质 模拟 产水量
  • 简介:针对鄂尔多斯地区矿井开采过程中的涌水问题,以核桃峪井田为研究对象,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梳理,确定合理的概念模型和边界范围,建立了Visual Modflow数值模型,应用模型的排水沟边界模块,预测响应工作面采掘进度的矿井涌水量变化.并对排水沟水力传导系数C与含水层渗透系数K两个影响因子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确定C的取值对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的影响更显著.根据临近的雅店井田两个工作面实际涌水量对C值进行反演,确定研究区域C值范围并代入核桃峪井田工作面预测中.结果表明:工作面涌水量预测值会随着C值取值增大而增大,当C取值约6.5×10-5 时,雅店井田工作面涌水量接近实际涌水量.基于该值计算出核桃峪井田各工作面矿井涌水量情况,待5 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后,矿井涌水量总量达到2697.2 m3/h.

  • 标签: 涌水量预测Visual Modflow排水沟边界含水层渗透系数排水系数
  • 简介:二1煤层沿倾向上主要受埋深和地质构造控制,随着埋深的增大瓦斯含量增大:二1煤层沿走向变化主要受褶曲构造控制,区内主体构造是鹿楼背斜,张庄向斜、桐家庄向斜,为瓦斯聚集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随着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的增大,不仅使瓦斯的纵向和横向运移赋存条件变好,而且使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变强,煤层瓦斯含量增大。根据地质特征将井田划分为南、中、北三个采区单元。1993年至2004年发生9次突出,其中南翼采区二单元瓦斯突出2次;中央采区瓦斯突出4次;北翼采区瓦斯突出3次。煤与瓦斯突出全部发生在煤厚急剧变化的区域,说明突出与煤厚变化有密切联系。

  • 标签: 瓦斯 赋存规律 突出危险性 预测
  • 简介:以沁水煤层气田开发实践为基础,建立煤层气压裂直井理想产量模型和全生命周期产量预测模型,通过Eclipse软件数值模拟分析煤层气井压降模型,结合实际生产规律统计,分析不同开发地质条件煤层气井全生命周期内产量与生产时间的关系,确定稳产气量、递减率及各阶段资源采出程度等气田开发关键指标。

  • 标签: 煤层气 压降模型 递减率 采收率 沁水盆地
  • 简介:为提高基坑开挖过程中变形监测实时预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文章结合灰色系统理论,考虑关于监测数据与基坑开挖深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离散灰色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原始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利用离散灰色系统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预测精度可靠,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基坑 基坑开挖深度 沉降监测 离散灰色系统模型
  • 简介:多项式拟合是预测建筑物垂直沉降时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但模型受外界影响较大。为了更加充分的利用观测信息,减少外界因素影响,提出了滑动多项式拟合模型。该模型要求参与建模的数据个数保持不变,以新观测的数据取代旧有的数据,从而获得新的拟合参数,预测沉降量,并利用秩和检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实例验证,得出滑动模型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模型预测效果的结论。

  • 标签: 多项式拟合 滑动多项式 秩和检验 沉降预测 建筑物 模型
  • 简介:某水库拟选定坝址在前期勘察过程中发现坝轴线处有一大型变形边坡,通过多种勘察方法,确定了变形体范围、性质,并在各种工况下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避免了在施工时或水库运行时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的可能。

  • 标签: 变形 边坡 勘察 稳定性分析
  • 简介:以铁水沟库岸为研究对象,对库岸进行稳定性分析,采用佐洛塔廖夫法和计算法进行塌岸预测,并提出防护措施,防止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再造,维护坡面设计形态。

  • 标签: 库岸 塌岸预测 库岸防护
  • 简介:为了精细监测和了解排采过程煤储层参数的动态变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补偿算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产气、产水量进行了预测。对大佛寺典型的煤层气水平井(DFS-C02井)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30d的产水量、产气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9%(0.07~0.26%)和0.72%(0.01~2.4%),预测结果较准确。BP神经网络补偿算法为煤层气井的产量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为排采工作制度提供依据。

  • 标签: BP神经网络 补偿算法 煤层气井 产量预测
  • 简介:通过对陕西省斗门水库钻孔水位、井水位、周边水系调查,使用数学模型法及作图法分别对水库库区蓄水前期及后期浸没范围进行预测评价,分析表明,蓄水前期浸没范围主要受下部地层渗透系数、现状地下水位埋深、内外水位差等多重影响,其中渗透系数影响最大,渗透系数及内外水位差通过影响补给作用对地下水位变化产生影响,蓄水后期浸没范围除受渗透系数影响外,现有地面高程与蓄水位的关系影响也较大。通过分析预测,对斗门水库库区周边浸没问题进行了分段评价,有利于分段采取工程措施,对同类工程浸没问题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平原型水库 浸没 评价
  • 简介:通过对平煤五矿己四采区己15煤的坚固系数,瓦斯放散初速度,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等瓦斯基础参数的实际测定,并结合五矿己四采区瓦斯地质特征和己15煤层破坏情况,采用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法与工程类比法对平煤五矿己四采区已,,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区域预测,确定己四采区己15煤层在原煤瓦斯含量达到5.4m^3/t,绝对瓦斯压力0.79MPa为突出危险区的下限指标,对应煤层底板标高-600m,在标高-600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600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

  • 标签: 瓦斯压力 突出危险性 瓦斯地质单元 区域预测 可解吸瓦斯量
  • 简介:本文利用地震多属性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对测井数据与地震多属性进行训练,从而利用测井信息和井间地震资料反演出全区密度等储层参数的分布图,为煤层气富集区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寺河矿区实例分析,该方法与常规反演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它不但克服了常规反演只能计算声波、密度、波阻抗的限制,可以反演电阻率、孔隙度等储层参数,还融入了地震道的多种地震属性,信息更为全面。

  • 标签: 煤层气 地震多属性 测井 反演 富集区
  • 简介:选取厦门港海沧港区软基处理工程为例,针对试验区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运用浅表层快速加固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技术思路、作用机理以及与真空预压法的区别,评价这项技术的加固效果。然后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BP网络、RBF网络,Elman网络时序预测模型程序对加固后试验区的沉降量进行预测研究,从预测结果看,Elman网络的预测精度最高,其次为BP网络,相对最差的是RBF网络,Elman网络的反馈型网络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时序预测能力。

  • 标签: 吹填淤泥 沉降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本文依据煤田勘探地质资料和煤层气井钻孔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从沉积建造与后期改造等方面分析了胡家河-小庄井田4号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通过相关分析及多元统计方法,得出4号煤层含气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煤层顶面至安定组范围内泥岩和粉砂岩的厚度与4号煤层厚度,构建了4号煤层含气量预测数学模型,并对全井田4号煤含气量开展了预测,研究成果对指导矿井煤层气(瓦斯)抽采与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含气量 控气因素 建模预测 4号煤层 胡家河-小庄井田
  • 简介:本文考察了位村矿二。煤煤层气地质特征,并运用经验类比,等温曲线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预测气体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N2+CH4带位于位村矿北部,深在-100--250m煤层底板等高线之间,北西部较浅,北东部较深;矿井中部气含量达到最高,北东部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较快,南西部增加较慢;区内较大的正断层附近不利于煤层气的保存,煤层气含量降低;煤层段含水性弱,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排水降压;综合三种采收率预测方法,预计该区二,煤采收率为40%。

  • 标签: 位村矿 二1煤 煤层气 含气性 构造 采收率
  • 简介:根据多年的勘查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滇东晚二叠系煤田正常地层层序下钻孔见煤的一般岩心岩性特征,对指导见煤预告、钻机钻遇煤层、地质鉴定员等有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根据区域性特点滇东晚二叠系含煤地层称为宣威组或长兴组+龙潭组,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含煤地层的特性、煤层、岩层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白龙山煤矿勘探及老厂矿区勘查的成果资料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滇东二叠系含煤地层、煤层的顶底板特征与变化规律,对滇东煤田勘探设计、煤层认知有参考价值,同时可较准确提前预告煤层,有利于钻探中更好的控制钻速钻深和煤层厚度,同时为对该区域地质深入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岩性及特征 聚煤作用 见煤特征 标志层
  • 简介:在分析坚硬岩层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降低管岩体综合抵抗强度,使手掘式顶管施工由传统的操作模式“开挖—顶进”改为新的操作模式“劈裂—凿挖—顶进”,提高岩体凿挖施工效率,使得手掘式顶管在坚硬岩地层中施工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 标签: 手掘式顶管 坚硬岩 施工效率 工艺
  • 简介:研究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部,该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成矿作用的多样性。基于ASTER多光谱遥感数据,以已知地质背景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波段比值法开展工作区蚀变信息提取及矿产资源潜力遥感评价。在重点预测区内进行野外查证,新发现两处矿化线索——胡卜赖铜矿化点和塔色勒垄磁铁矿化点。经化学分析,胡卜赖铜矿化点样品银品位在0.39%-5.36%之间,平均为2.377%,铜品位在0.337-2.376%之间,平均为1.289%,表明该区域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重点成矿潜力区。塔色勒垄磁铁矿化点围岩主要是磁铁矿化超基性岩,表明该处很可能为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封闭的位置,地质意义重大。

  • 标签: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ASTER 蚀变信息提取 铜多金属矿 找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