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随着微信公众号运营模式的成熟,用户在享受微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经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的层出不穷的犯罪活动所造成的损失。目前微信公众号主要存在发布虚假类信息、发布危害社会安全的内容、使用暗语进行非法销售、使用黑客技术非法获取他人信息、非法诈骗和多团伙共用一个公众号犯罪等犯罪手段。此类犯罪侦查时应注重侦查取证的思路、策略、方法及数据的恢复。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应加强微信公众平台严格把关认证服务,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用户识别微信公众号犯罪的能力;完善网络监管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投入和研发;加强公安机关的协调作战机制。
简介:微博已成为社会危机事件网络集群行为的重要平台,本文旨在探析网络微博集群行为意向影响要素及内嵌规律,以防控其产生、扩散与次生危机迭加。基于对Fishbein模型的修正,研究采用焦点案例观测、感知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焦点案例,通过微博高频共词矩阵的网络结构与分层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修正模型五大分析维度的现实存在、具体表现及语义内涵;(2)借助感知实验,研究发现五类危机事件中产品伤害和社会安全类最易引发网络微博集群行为;(3)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实证分析发现,理性情境中社会规范感知因素对行为意向起主导作用,而在非理性情境中不确定信息影响和群际情绪感染则占据主导,但理性集群行为会最终实现回归。研究也显示了Fishbein模型的可扩展性和现实适用价值。
简介:编辑同志:刘某来到即将竣工的某城市名人雕塑园参观游玩。当晚,有感而发的他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某市名人园建造得像故宫。园里不仅有名人还有各种名树。还有石林,该市真有钱!”为了使内容更形象些,他还给文字配了一组图片作为佐证。之后有数位网友对此条微博进行评论。随后,双方在微博上展开了一场“口水仗”,其间不乏粗口。网友陆某在微博上公开了刘某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及其工作单位。同时,还将对刘某的恶意评论链接到刘某的同学、同事及单位的微博上。刘某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了陆某的身份信息,并要求陆某停止侵害其名誉权、隐私权,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请问,陆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