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8 个结果
  • 简介:领主句与其他相关句型的句法推导并无本质不同,其“遭受/获得”语义源于领有名词在合并位置上被指派的题元角色。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是实现定指语义和领属语义的形式手段,也是语音部门和语义部门辨识句法体的结构图式。汉语有领主句而英语无领主句,是因为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赋义的参数化定值不同:英语设定为不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不完整的there来实现;而汉语设定为定指语义,通过在spec—VP合并Ф完整的DP来实现。

  • 标签: 领主属宾句 局域非对称成分 统制结构 题元角色 参数化 跨语言差异
  • 简介:研究针对汉语(二语)教学会话体语料语义功能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语料库,探讨了一种语料库语言信息标注框架。围绕日常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以及教学范围,提出19类对答结构,刻画了引发语与应答语的基本形式。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答结构的自动识别算法研究,选取问候、感谢、祝贺、赞扬、介绍5个类别进行试验,实验测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答结构的标注框架对于会话体语料相关表达式的抽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动识别算法可用于语言信息的自动抽取以及语料库扩展应用软件研发等。

  • 标签: 汉语二语教学 标注框架 对答结构 语义功能 自动识别
  • 简介:作为指导语文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具有鲜明的国际性、时代性、统筹性与前瞻性等特性,它不仅规范当下语文课程实施的取向,还引领未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近30多年来信息社会的积累与发展的时代格局中,公平与质量成为全球教育的主题,聚焦"全民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的共同话题以及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教育质量的评估业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趋势。

  • 标签: 语文课程标准 国际视野 课程结构 课程理念 语文教育改革 解析
  • 简介:本文在对电视剧《亮剑》台词作定量考察的基础上,对汉语中“我李云龙”一类的“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进行分析。本文从结构的内部构成、NP的语义特征和句子谓语及情态特征等多侧面进行描写。本文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复指结构是一种隐性述谓结构,其“NP”的功能在于凸显“人称代词”所指代对象在当下话语情境中说话人所认定的某种属性特征,从而造成该种结构表达的强主观性。这种强主观性的凸显,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句子[-事件]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人称代词+NP”结构是一种话语功能独特的短语结构,其主要的话语功能在于凸显代词所指对象在特定话语情境中所拥有的某种特定属性要素,从而规定着言者对这一对象的主观评价或是预测代词所指对象在话语情境中所要采取的特定行为。

  • 标签: 人称代词 复指结构 主观性 隐性述谓关系 话语功能
  • 简介:鲁迅在论及我国传统戏曲的创作时指出:“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的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致窦隐夫》)案头戏曲剧本多半是文人“掉书袋”之作,故多为历代进步剧论家所不齿,因而我们谈戏曲欣赏,多是对舞台演出的戏曲剧本的欣赏。

  • 标签: 传统戏曲 阅读欣赏 案头戏 舞台演出 生活真实 舞台时空
  • 简介:由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充任分句的并列复句“一边p(v/vp),一边q(v/vp)”有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的差异与该复句前后两个分句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小类有关,与动词所表示动作的实际施事者有关,与动词所激活的语义场景有关。把“一边p(v/vp),一边q(v/vp)”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和结构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出来,可以更好地解释“一边p(v/vp),一边q(v/vp)”成立的条件以及该结构所表示的不同语义类型的理据性。

  • 标签: 语义功能语法 一边p 一边q 语义类型 动词小类
  • 简介:“去、多”作述程式结构的程度补语源于它们的高层语义和程度意义的一致性,即[+变化]。由于受述程式结构表示程度高的语法意义及述程式内部成分语义关系的制约,只有“a多了”“-a多了”“a(了)去了”“-a(了)去了”成立。“a(了)去了”和“a多了”在表达功能和表述功能上都存在对立。通过比较“a(了)去了”和“a多了”,发现述程式“程度高”的语法意义须下分为程度绝对高和程度相对高两种。

  • 标签: 述程式 语法意义 表达功能 表述功能
  • 简介:语篇是一个充满争议并且广受关注的概念。在相关学界讨论语篇的众声喧哗中,“修辞结构理论”(RST)以其独特的切入点引起广泛而持续的兴趣。这是一个以“修辞”的名义研究语篇组织原理的理论模式。它通过识别使语篇的多模态成分得以组合为功能单位的“修辞关系”,揭示由处在不同层面的这些关系自下而上递进交织而在语篇中形成的全覆盖、级差化的单一修辞结构(singleoverarchinghierarchicalrhetoricalstructure),为判断语篇的连贯性确定了一个独特的标准,同时也为理解语篇的总体目标及其实现方式提供了一个不无启发的视角。然而,假如将修辞结构理论置于当代修辞思想及语篇理论发展的大视野中加以考察,则不难看出将该模式用作阐释工具所造成的问题远超过它所能提供的帮助。考虑到语境已成为主流语篇研究的着眼点,修辞结构理论对文本本身的专注凸显了其阐释能力的局限。另一方面,该理论所预设的“修辞”及“修辞关系”与修辞学界对“修辞”的主流理解也相去甚远。将“连贯”确定为探索语篇组织原理的核心议题尤其使人对这一模式的“修辞”属性生疑。对修辞研究而言,该理论的真正价值或许在于它将注意力引向在语篇研究中构筑起一个有别于主流路径的修辞视角的可能性,促使修辞学家思考跟语篇及其概念化相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 标签: 语篇 修辞结构理论 修辞关系 连贯 “辩动”
  • 简介:<正>一、“四缺一”模式及“倾向性”现象“本次列车开往成都,沿途经过郑州、西安等地”。其中的“等”和“地”如分别用双音形式“等等”和“地方”去代替,共可得四种格式。很明显,只有“等等地”是被严格排除的。如果四种可能的格式都合格,那这里就看不出什么规律。如果四种格式都不合格,那就根本没有这种现象,也无从研究。值得研究的正是“有所残缺”的现象,所谓规律,可以说就是“全部逻辑可能中的实际可能性。”如英语中p、e、s、t四个音位,全排列是P_q=24种,但其中只有pest,step,epts等8个合乎英语的音节结构模式。这里也就反映了人类语音共同的以及英语语音特有的规律。“四档子”中有残缺有三种情况,缺一,缺二和缺三。“缺

  • 标签: 节奏 单音 汉语 不合格 名词 松结构
  • 简介:汉语句式结构框架在其产生之后并非静止不动,除其自身的丰富发展之外,它还向不同的语法结构层面渗透,汉语词、词组、句子在结构关系上所具有的一致性由此产生。本文以能充分显示其中间过渡状态的明末清初年间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冲的两种基本旬式来加以说明。此种观点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句管控”“小句中枢”的语法观不谋而合,它从发生学上阐释了“句管控”“小句中枢”何以存在的缘由。对与此有关问题上所存有的模糊认识,本文也试图加以阐明。

  • 标签: 句式发展 层面渗透 醒世姻缘传
  • 简介:汉语动结式是在句法中生成的结构,本文从补语对述语的“完结”功能出发,提出补语在汉语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完结短语”,是述语最近的功能短语,是动词的“内部体”,补语给述语动作一个“完结”状态。并通过分析名词短语的受影响性,指出动结式的宾语是补语指派的论元。“完结短语”这一理论假设解决了将补语处理为句子第二谓语所产生的很多理论问题,使动结式分析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普遍意义。

  • 标签: 动结式 补语 内部情态体 “完结短语”假设
  • 简介: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上)──汉语的介音对声母系统的演变的影响徐通锵汉语有丰富而浩瀚的文献,这是研究语言史的宝贵资料,我们的先辈学者曾用这些资料为汉语音韵的演变整理出一个大致的轮廓。由于方块汉字不能如实地反映实际的语音演变,因而要对演变规律进行...

  • 标签: 内部拟测法 结构格局 声母系统 介音 音系结构 汉语方言
  • 简介:读完全书,又回到前言,不禁感叹此项研究的辛苦,敬重作者不仅勇锐地进行符号学理论批评,还大胆尝试寻找跨学科符号学理论突破,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多种理论;也理解了作者在前言部分自述的第一句,这是“一项进行了十余年的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因为本书不是某个专门学科的符号学研究,而是试图在诸多社会文化现象,甚至成形成熟的批评理论中找到不同于传统符号学的一般符号学规律和透视方法。

  • 标签: 社会符号学 罗伯特 解构 结构 社会文化现象 符号学理论
  • 简介:粤东北部三县见组字在细音条件下只有/KiAC/类音节变音为龈腭音:^*[k]、^*[k^h]、^*[η]分别变成[t]、[t^h]、[η];音变后介音也流失了。/KiC/类音节不变。这个观察有别于前人的记述,但可以通过语图分析得到验证。借助音节建构的分析,文章说明不平衡的演变来自见组细音的两组音节内部结构的不同:/KiAC/类音节中K,与[i]同属音首,所以糅合为龈腭辅音;而/KiC/类音节中,[i]却作为韵核,与音首关系疏远,所以未能糅合。

  • 标签: 客家话 辅音音变 见组细音 音节建构 软腭音 龈腭化
  • 简介:根据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借鉴梵·迪克的新闻整体结构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人民日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对2006年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实例来研究双方硬新闻报道在标题、导语、事件、后果、背景、反应等叙事结构元素上的异同。

  • 标签: 《人民日报》 《纽约时报》 硬新闻 叙事结构
  • 简介:<正>一、教材分析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Unit3的单元主题是电脑。语法板块是被动语态,有A、B两部分,其中A部分介绍了被动语态的例句、结构及用法注意点,B部分主要介绍被动语态接by的用法,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本课重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并掌握其结构,而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则是本课难点。二、学情分析电脑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且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操作经验。被动语态这一语法点是初中语法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学生已

  • 标签: GRAMMAR UNIT 3 被动语态 语法学习 教材分析
  • 简介: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工人人数进一步减少,职员、公务员等新中产阶级成为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主力军,他们更为关心能否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男女平等等后物质主义问题。社民党仍然坚持以维护产业工人利益为主的物质主义政策主张,无法得到广大新中产阶级成员的支持,这是该党这一时期无法赢得大选的重要原因。从1989年的《柏林纲领》到1998年的竞选纲领,再到2003年的《威斯巴登声明》,社民党最终提出了一个全面转向中产阶级的纲领。由“纲领党”向“选举党”的转变是其这一轮转型的主要标志。不断右转的社民党陷入了转型的定位困境。

  • 标签: 社会结构变迁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中产阶级 转型
  • 简介:本文以电话谈话、电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和电影(《甲方乙方》、《大腕》)为语料,先后考察了把字句、被动结构、光杆动词句、否定反问句等语法现象,特别比较了自然会话与影视对白或文艺口语体的语法差异。说明(口语)语体细分对语法研究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自然会话 影视对白 语体细分 语法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