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在杜甫的写画诗中,有两首尤为引人注目,即《画鹰》与《画鹘行》,这两首诗都是写画,都是写画中的动物,而且,都是用“以真代假”、“以真乱假”的手法来写的。这一个特点已为前人认识到,清人仇兆鳌就引用过杨廷秀的话说:“(杜诗)以画当真。”在《画鹰》一诗中,杜甫首句便是写真:“素练风霜起”,风霜起,仿佛鹰就要展翅而飞,这里写的是真的、会飞的鹰。

  • 标签: 杜诗 佛罗伦萨 通性 创作 仇兆鳌 杜甫
  • 简介: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和郑振铎以翻译和创作为焦点发生了论争,论争涉及对翻译和创作的不同比喻、翻译之功用、翻译中的创造性以及翻译的地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历史上那场论争,同时也对争取翻译的合理地位,改变"译不如作"的固有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翻译 论争 创作 功用 地位
  • 简介:本文拟按照符号学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析“人文话语”构成中的“功能二分法现象”,亦即创作与研究。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大方向”区别;2.电影创作和电影理论的功能区别;3.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理论;4.媒体文化和媒体学术;5.史书编著和史学研究;6.儒学研究中的对象和方法之别;7.汉学和比较研究。

  • 标签: 人文话语 创作 研究 存在主义 结构主义 电影
  • 简介:沈善宝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女诗人,她幼年遭逢家难,以卖文卖画供养八口之家,有《鸿雪楼诗集》等著作问世,她编写的《名媛诗话》为清代女性诗话的集大成者,她同顾太清等人组织的秋红吟诗社标志着女性诗社的成熟。沈善宝的创作和文学活动对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 标签: 沈善宝 名媛诗话 秋红吟诗社
  • 简介: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莎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莎剧译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受到几代汉语读者的宝爱。朱生豪将莎士比亚戏剧以具有强烈诗歌韵味的口语化散文形式表达出来,具有不是诗词,而在诗意的表达上,创作了胜似诗剧形式翻译莎作的译作。朱生豪的译文押韵的地方较多,句式整齐,上下句之间形成了对称、对比的形式,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整齐美的特点,符合汉语读者的审美习惯。他的译文在准确的基础上符合汉语读者对诗歌和戏曲的审美欣赏习惯。他翻译莎剧的成功是与他具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修养分不开的。

  • 标签: 朱生豪 莎士比亚戏剧 诗词创作 译文
  • 简介:加拿大立国近一百五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主流社会对待原住民的态度也逐步发生着变化——政府的归化政策已逐渐被尊重和保护包括原住民的所有族群的多元文化政策所取代;而原住民自身也日渐觉醒并通过文学创作探寻和重新确立自己一度被抹杀或边缘化了的族群身份。与此同时,原住民文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多元文化、民族和谐等当代进步理念在加拿大社会的全面普及。本文拟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从主流社会的白人文学作品和原住民自身的文学创作这两方面来探讨和阐述上述的互动性社会进步。对“联邦诗人”司各特其人其作评价的变化提供了第一方面的范例。司各特创作了不少同情和赞美印第安人的诗歌,为此他长期受到普遍的赞誉;但在后殖民批评的重新审视下,其诗歌中流露的殖民主义思维却受到当代文学批评界和普通加拿大人的诟病。至于第二个方面,本文选取了两部获奖作品——印第安剧作家海威的《保留地的姐妹》和完全由因纽特人白编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冰原快跑人》——为例,以此揭示原住民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的维护本民族文化身份、弘扬本民族传统的努力。

  • 标签: 加拿大社会 后殖民主义批评 原住民文学 族群身份 互动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