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三里墩出土齐小刀币铸行年代的讨论王恩田一、问题的提出齐国刀币分为大小两类。大刀币如“齐之法化”等,通长18-19厘米左右。重40-61克不等。小刀币面铸“明”字,背铸“齐化”,“齐化共金”,“平易冶宋”等不同铭文,长11─14厘米左右、重11.7─13.5克不等。这些小刀币一般都认为是燕乐毅伐齐时在齐国铸行的。由于以往出土的齐刀币大都出于窖藏,地层关系不清楚,而且没有其他任何共存遗物。即使有盛钱币的陶罐也大都丢失,给讨论刀币铸行年代带来一定困难。六十年代中期,江苏涟水三里墩的一座墓葬内出土了一批小刀币,共重五斤,总数在300个左右。墓内还出土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其他遗物①。一次发现这么多的小刀币,而且有众多的遗物共存,在齐刀币发现史上还属首次。对于讨论小刀币的铸行年代,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墓内还“出土”有五铢钱,故发掘简报将该墓年代订为“西汉”,而且说:“墓内出土有大量的未经锉磨和使用的小刀币,从地理上看这里战国时属楚,不是使用刀币的地方,因此我们怀疑它是西汉时齐国的自铸币”。西汉初年币制混乱的确是事实。考古发现证明汉初或曾有过沿用六国货币的现象。如山东曲阜董大城一次出土楚蚁鼻钱近16000枚②
简介:象思维的发展是文字萌发的内在动力,文字的起源始于文的出现,经衍象孳形的过程,最终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的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的阶段,而不是字的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的基因——象。由文到字的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的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的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