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加强护患沟通,实现零纠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儿科患者400例,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0例,试验组在对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方式,同时运用一些沟通技巧如赞美性语言等,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沟通(缺乏技巧性)。结果试验组的患者家属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的家属认为护患沟通十分重要,试验组中78%对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方式非常满意,12%基本满意,5%不太满意,对照组中9%对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方式非常满意,38%基本满意,53%不太满意。结论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在儿科病房非常必要,可提供诊断依据,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率,降低焦虑,促进患儿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把病人放在主要地位,尊重病人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口腔种植逐步发展成为牙列缺损或缺失的一种重要修复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口腔种植中的影像学应用主要包括测量设计,确定种植体直径、长度和植入位置.制定治疗计划;制作手术导板,将术前规划准确地转移到实际操作中,简化手术过程;术后随访评估。临床上与口腔种植学密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根尖片(periapicalradiograph)、曲面体层摄影(panoramictomographv)、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和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本文对口腔种植领域中常用影像学方法尤其是CBCT的应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癌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状况,所接受到的护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的状况。方法通过对139例肝癌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包括入院后、治疗前、治疗后、出院前)分别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系统的健康教育,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的心理状态以及配合治疗的健康知识。结果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比较,患者焦虑和恐惧症状明显减轻,焦虑症状下降88-100%,恐惧症状下降92-100%,治疗信心增加3倍,配合治疗有效率增加35%。结论因肝癌患者对介入治疗方面知识缺乏,护士在肝癌介入治疗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经口气管插管的应用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病例50例。ASAⅠ-Ⅱ级,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采用静脉快诱导,视频组(G)组25例均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做气管插管。直视组(M)组25例均采用直接喉镜做气管插管。并分别记录采用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喉部显露分级,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操作次数。结果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在所有患者获得的喉部显露分级均为Ⅰ-Ⅱ级,直视喉镜在所有患者获得的喉部显露分级为Ⅲ-Ⅳ级,其中Ⅲ级为15例,Ⅳ级为10例,气管插管操作时间和插管次数视频组较直视组少。结论GlideScope可视喉镜作为一种新型的气管插管工具,采用其实施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具有喉部显露清晰,损伤小何可降低气管插管难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浓度变化的意义及其对临床瘢痕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100例,根据瘢痕增生的不同时期分5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变化,并比较PⅢNP的血清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和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瘢痕增生早期,1-4个月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开始增加,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其血清含量进一步的增加,到5-8个月,PⅢNP含量达到了高峰。伴随瘢痕的成熟,PⅢNP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PⅢNP的浓度变化和瘢痕临床演进过程基本一致。同时证明了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与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的浓度呈定量的显著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不同的瘢痕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筛选的客观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中使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则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输入异体血量与比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b、Hct值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入异体血量(255.1±19.5)ml及比例4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异体血,降低输异体血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方法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北京5家二级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后3个月的患者进行登记和基线调查.共登记1087例患者,其中1074例符合入选标准并完成抑郁自评量表检查.每6个月随访一次患者卒中的再发和死亡情况,随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SD与卒中再发及死亡的关系.结果①基线调查时PSD患病率为49.9%(536/1074).轻度和中、重度PSD的构成比分别是52.2%(280/536)、47.8%(256/536).②在平均3.5年的随访中,卒中累积再发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12.9%和7.6%.③在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卒中病史、血脂代谢异常、体质量超标或肥胖进行调整后,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PSD患者死亡的风险比(HR值)为1.66(95%CI:1.04~2.68),卒中再发的HR值为1.41(95%CI:0.99~2.01).轻度PSD是卒中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7,95%CI:1.02~2.24),而中、重度PSD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8,95%CI:1.61~4.46).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较高的PSD患病率,PSD患者卒中再发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简介: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和卒中后失语症分类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入排标准的421例急性卒中患者,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汉语失语检查法中的利手评定标准进行利手判定、西部失语成套测验进行失语症的分类及失语指数(AphasiaQuotient,AQ)评分,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中、老年三组,按卒中类型分为脑梗死及脑出血,结合不同性别观察失语症类型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卒中类型间失语症类型分布有无差异。结果入选患者均为右利手,男性占69.60%,女性占30.40%。失语症类型如下:运动性失语116例(男85例,女31例),感觉性失语35例(男20例,女15例),传导性失语15例(男10例,女5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63例(男50例,女13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11例(男8例,女3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27例(男13例,女14例),命名性失语73例(男47例,女26例),完全性失语81例(男60例,女21例),经统计学分析,男性卒中后失语症发生率(69.60%)明显高于女性(30.40%)(χ2=11.57,P=0.003),尤以青中年(≤65岁)为主(73.38%),老年期(〉65岁)女性发生率逐渐升高(42.97%),与男性差异逐渐缩小(26.28%);性别对失语症类型无明显影响(χ2=13.84,P=0.054),男女患者均以运动性失语最常见(分别为29.01%、24.22%);各年龄组患者失语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4.94,P=0.382)。脑梗死所致失语症患者较脑出血所致者更为多见(分别为306例和115例),但在失语症类型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χ2=13.23,P=0.067),除女性脑出血患者外,均以运动性失语最为常见(分别为29.82%,29.55%,26.67%)。结论年龄、性别及卒中类型对卒中后失语症类型分布均无明显影响,男性卒中后失语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且患病平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