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成效。方法本次的2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接收的行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2),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探究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相比对照组的5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相比对照组的5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儿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病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采纳。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HAE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及合并21例HAEC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合并HAEC的21例病例中,16例作粪培养均有致病菌生长;8例行肠造瘘术,其中7例治愈,1例死亡;保守治疗13例,4例治愈,9例死亡。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AEC是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HA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一旦发生HAEC,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于保守疗法,及时的肠造瘘手术是挽救患儿生命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基于先天性巨结肠肠管切缘神经节细胞结构特点的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之间联系,探索这一标准作为指导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的205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男158例(77.1%),女47例(22.9%);短段型155例(75.6%),长段型30例(14.6%),全结肠型20例(9.8%)。根据冰冻切片中切缘神经节细胞的胞质及胞核组织病理学特征,将切缘分为6级,其中发育可、尚可与稍差为满意切缘,发育较差、差及无神经节细胞为不满意切缘。收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数据以评估临床预后,并用儿童失禁与便秘评分系统预测术后肠功能情况。结果20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有33例(16.1%)术中首次冰冻病理提示不满意切缘,需向近端继续切除肠管。最终肠管近端切缘病理结果如下:发育良好6例(2.9%),发育尚可102例(49.8%),发育稍差85例(41.5%),发育较差12例(5.8%),无发育差及未见神经节细胞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8个月(3.0~54.4个月)。近端切缘的病理等级与术后便秘及污粪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1和<0.001)。PICSS量表评估结果表明术后肠功能改善与切缘病理等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该神经节细胞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分级标准与术后预后存在关联,此分级标准对先天性巨结肠术中切缘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望进一步减少病变肠段切除不够或正常肠段切除过多的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全期护理用于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62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手术室全期护理,而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引流量指标。结果:从引流量上看,试验组(53.96±12.48)ml,和对照组(70.54±14.67)ml相比更少(P<0.05)。从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8.13±3.26)h、(24.28±7.91)h,和对照组(27.65±5.83)h、(30.36±8.42)h相比更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用手术室全期护理,引流量更少,病情恢复更快。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围绕先天性巨结肠(HD)行经肛门根治术后患儿发生结肠炎(HEC)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9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本院确诊的临床资料全面的贫血患者共66例,其中缺铁性贫血3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3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对比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指标。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健康体检者的RBC、Hb、MCH均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RDW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均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的RBC、Hb、MCH均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RDW高于缺铁性贫血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时采用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较高,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实施改良肛周术后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选取该期间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先天性巨结肠(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分为研究组(n=35)与常规组(n=35),研究组患儿实施改良肛周术后护理,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护理时,应选择改良肛周术后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58例门静脉高压症巨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巨脾脏切除联合断流术,开腹组患者行开腹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腹腔出血、B/C级胰漏、腹腔感染等)发生率。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腹腔镜组中转开腹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05.3±28.6) min,开腹组为(156.4±20.7) min,腹腔镜组较开腹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开腹组术中出血量为(327.2±39.5) mL,显著高于腹腔镜组的(246.5±32.3) mL,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6±1.4) d、(9.7±2.3) d,开腹组分别为(3.8±1.5) d、(12.9±2.7) d,腹腔镜组均短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出血0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3例,开腹组术后腹腔出血1例,B/C级胰漏2例,腹腔感染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结论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使患者获益,但手术难度大,对手术医师的技术及心理素质要求高。
简介:[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治疗Ⅲ期巨块型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Ⅲ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恩度组25例.对照组:采用8MV/X直线加速器线盆腔外放疗+252锎中子后装放疗.顺铂30mg/m2静脉滴注,1次/周,共6周,放疗结束后,行紫杉醇135mg/m2+顺铂80mg/m2辅助化疗2周期.恩度组:放化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放疗开始每周1次恩度75mg/120h持续微量泵泵入,共6周.[结果]近期临床疗效:对照组CR11例,PR9例,SD5例,有效率80.0%;恩度组CR15例,PR8例,SD2例,有效率92.0%,恩度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组3年生存率68.0%(17/25),对照组3年生存率52.0%(13/25),恩度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Ⅲ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没有增加.
简介:目的评估巨脾型晚期血吸虫肝脏超声显像检查与手术直视所见的病理价值.方法41例晚血脾切除术前采用超声显像检查肝、脾脏及门、脾血管径线,并对肝脏表面、形态、质地、实质以及胆囊、腹腔等进行检查;脾切除术中对上述脏器形态作直视观察;取肝组织送病理诊断,将三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显像检查显示肝、脾脏及血管径线值均增大,肝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质地硬,肝实质呈肝纤维化Ⅰ-Ⅲ级改变,胆囊前壁增厚(82.9%),伴有少量腹水7例.脾切除术中见肝脏形态及血管改变与声像图进行比较,结果相符,且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超声显像检查晚血巨脾型肝脏声像图的诊断价值与脾切除术中肝脏外观所见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同样重要的诊断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血常规和骨髓检查的意义。方法在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全血细胞巨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红细胞系(下文简称三系)均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中选取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于仪器检查患者的外周血常规,同时对患者进行铁染色、糖原染色以及骨髓细胞学测定。结果20例患者的全血细胞三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明显增大,骨髓象显示增生非常活跃,且主要是红细胞系增多。三系都有不同程度的巨幼样改变。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全血细胞巨核细胞系、粒细胞系、红细胞系三系减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并且患者的外周血表现和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红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临床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要注意分别,尽量避免发生误诊。
简介:用体外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技术,观察人参皂甙Rg1和Rb1对正常人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的刺激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g1浓度为2.5,5,10和50ug/m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高率分别为(39.8±3.6)%,(70.6±6.8)%,(63.0±6.4)%和(60.8±5.9)%,Rb1浓度为0.5,2.5,5,10和50ug/m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率分别为(24.5±2.3)%,(45.6±4.7)%,(54.6±6.1)%,(65.1±6.3)%和(58.3±5.7)%。高浓度(50ug/ml)不显示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Rg1和Rb1对CFU-GM具有明显的刺激增殖作用,且高浓度时亦不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