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美国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研究201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和特定病因死亡的关联。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背景将美国全国健康访谈调查(1997—2014年)与美国全国死亡指数数据(截至2015年12月31日)建立关联。研究对象479 856名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暴露根据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的每周闲暇时间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强化运动的时间是否达到指南推荐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均未达到、仅有氧运动达到、仅肌肉强化运动达到,以及有氧运动和肌肉强化运动均达到指南推荐水平。主要结局指标从美国国家死亡指数记录中获取全因死亡和特定病因死亡(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事故和伤害、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流感和肺炎,以及肾炎、肾病综合征或肾病)信息。结果在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期为8.75年),共59 819名死于各种病因,其中,13 509名死于心血管疾病,14 375名死于癌症,3 188名死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 477名死于事故和伤害,1 470名死于阿尔茨海默病,1 803名死于糖尿病,1 135名死于流感和肺炎,以及1 129名死于肾炎、肾病综合征或肾病。与体力活动未达到指南推荐水平的人(n=268 193)相比,肌肉强化运动(n=21 428;风险比为0.89, 95%可信区间为0.85~0.94)或有氧运动(n=113 851; 0.71, 0.69~0.72)达到指南推荐水平的人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而2项运动均达到指南推荐水平的人能够获得更大生存效益(n=76 384;0.60, 0.57~0.62)。同时,在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特异性死亡中均观察到类似的结果。结论遵循201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的建议在闲暇时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强化运动能够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特定病因死亡的发生风险,这提示指南中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利于提高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环节当中,开展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办法,对患者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日常生活能力以及BPRS评分指标的影响价值。方法:采用分组对照方式,探讨护理手段实际应用效果,面对本院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研究样本采纳时间范畴设置在2020.05-2022.04研究时间段内,顺序编码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纳入30例患者,采取愉快因子回输式护理。统计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1)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2)日常生活能力;(3)BPRS评分指标。结果:(1)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实验组相比较于对照组,开展护理计划后,患者社会活动能力预测值存在明显优化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hepatitis,CAEBV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细胞表型,并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CAEBV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于福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的6例成人CAEBVH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感染EB病毒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CAEBVH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观察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通过流式分选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即血清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6例CAEBVH患者均为男性,持续或反复发热者6例;肝脾肿大者5例,其中3例为肝脏重度肿大和巨脾;肝功能异常者6例;3例癫痫;1例发生噬血现象。EB病毒DNA均升高,范围为1.13×106~4.90×107拷贝/mL。3例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3例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随访5年死亡3例。4例CAEBVH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示汇管区和肝小叶有炎症细胞浸润,1例肝窦内淋巴细胞呈串珠样排列;弥漫性肝细胞水肿和大泡性/小泡性混合性脂肪变性,部分患者可见肝细胞点状和局灶性坏死及肝内胆汁淤积。5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阳性。CAEBVH组的γ干扰素[129.90(31.87,16 520.00) ng/L比0(0,27.08) ng/L]、TNF-α [79.98(44.67,1 080.00) ng/L比7.86(6.46,11.44) ng/L]和IL-10 [48.41(15.47,496.40) ng/L比1.57(1.32,2.41) 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0、-3.39、-3.50,均P<0.001),而两组间IL-4水平[2.39(2.03,3.61) ng/L比1.62(1.03,4.79)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0)。结论CAEBVH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肝脏病理特征为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和EBER阳性细胞。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以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是CAEBVH患者重要的免疫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白头翁加减方治疗对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脾虚湿蕴型UC活动期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美沙拉嗪+安慰剂治疗)51例和观察组(美沙拉嗪+白头翁加减方治疗)5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白头翁加减方治疗脾虚湿蕴型UC活动期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和转录组学对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活动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并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胸外科手术治疗的9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发现组,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0~57岁,平均36岁,术前均行PET-CT扫描,术后将切除的标本按照术前PET-CT表现分为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增高区域[标准摄取值(SUV)max>3]和FDG代谢基本正常区域(SUVmax≤3)。样本处理后先对不同区域组织进行总RNA的提取,然后行全基因转录组测序。对两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区域全基因转录组数据差异的表达谱,并筛选出候选生物标志物。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80例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作为验证组,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0~62岁,平均39岁,分为SUV增高组(40例)和CT影像无病灶组(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浆中候选生物标志物的蛋白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生物标志物进行效果评估。使用student t检验来判断两组之间蛋白水平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1QB、CCL19、CCL5和HLA-DMB的表达水平与痰菌阴性肺结核病变组织的代谢活性相关。通过验证组进一步筛选验证,证实SUV增高组患者外周血浆中C1QB蛋白水平高于CT影像无病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5±0.34)mg/L比(2.75±0.21)mg/L,t=4.12,P<0.001]。ROC曲线显示,C1QB蛋白水平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结论C1QB蛋白水平可用于评估痰菌阴性肺结核患者病变的活动性,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对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0例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性、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