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前虚拟现实视频心理干预对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出院后情绪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9年9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8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纳入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随访脱落后,虚拟现实视频组纳入40例(男21例、女19例)、普通视频组纳入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分别为18~53、19~55岁。选择7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愈且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的面部深度烧伤后康复患者,将每例患者受伤前后与治疗各阶段照片及相应解说、出院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生活状态影像等编辑录制成视频。从出院前7 d开始,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观看视频,普通视频组患者通过平板电脑观看视频,共7 d。出院前7 d(观看视频前)及出院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估2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情绪。对数据行配对样本或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出院前7 d,普通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4±7)、(34±6)、(11.5±3.9)分,与虚拟现实视频组的(35±7)、(35±5)、(10.5±3.9)分相近(t=-0.803、-1.050、1.122,P>0.05),且均高于国内常模。出院后1个月,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1±5)、(31±5)、(7.2±2.5)分,明显低于出院前7 d(t=6.609、7.492、7.622,P<0.01);普通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分别为(37±7)、(38±8)、(13.9±7.4)分,明显高于出院前7 d(t=2.802、3.599、2.739,P<0.01)。出院后1个月,虚拟现实视频组患者焦虑、抑郁和社交回避与苦恼评分明显低于普通视频组(t=4.722、5.043、5.490,P<0.01)。结论应用虚拟现实视频对面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出院前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等不良情绪。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实施常规的护理与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应用效果,探讨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的可行性的价值。方法:选取的70例样本,选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70例样本随机分为两个组别:35例样本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另35例样本为研究组,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组间症状评分对比(P>0.05);经过干预后,研究组的思维障碍、缺乏活力、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激活性等症状评分,与参照组的评分相比明显更低,组间评分对比(P<0.05)。干预前,两组间评分对比(P>0.05);经过护理干预,研究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得分的社会支持评分,与参照组的分值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对比(P<0.05)。研究组护理优23例,良9例,差3例,优良32例,优良率91.43%;参照组护理优14例,良11例,差10例,优良25例,优良率71.43%,组间护理效果对比(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实施现实模拟式康复护理,能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的能力,提升社会支持,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未来主干力量,因而在"健康中国"战略下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生学习职业医学的积极性,推进职业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维护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虚拟现实情景认知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虚拟现实情景认知康复护理,研究组给予“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虚拟现实情景认知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MoCA、MMSE、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虚拟现实情景认知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可以促进认知功能的改善,同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简介:摘要 目的:经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众对于对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知信行现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同时增进大众对该政策的认识。方法:通过问卷星设计问卷并以二维码海报的形式将问卷通过主流网络社交软件传播,发放问卷680份,有效问卷数680份。结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大众间的认知度较低;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极大多数调查对象愿意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给予了后续工作坚实的群众基础。
简介:【摘要】在全世界努力实现降低儿童和产妇死亡率并与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作斗争的千年历史里,卫生系统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善起到的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导致全世界预期寿命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1]。全球非传染疾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负担日益增加,这是一种新的负担和挑战[2]。在以“可持续发展、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为目标的时代,探索如何应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来应对新的负担具有现实意义。以前组织用来为急性和重症疾病提供医疗护理的卫生服务现在需要跨学科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医疗护理,以“有效”,“高效”和“节约医疗成本”地方式管理慢性病[3]。上世纪40年代“整体人”的概念提出,专业人员意识到患者作为一个“整体人”,住院仅仅是患者对健康需求的一部分。多年来,在全球和国家范围内已经提出许多患者住院和出院后连续性医疗照护的概念,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管理。无论患者在院内或院外都不会中断治疗、护理和康复,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医康养整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慢性病管理和养老模式,将医疗与养老资源整合,满足慢性病的院内外管理和养老服务的共同需求。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慢性病院内外的管理模式和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讨论并探索缓和医学中心在我院医康养平台下进行慢性病患者的院内外管理的模式。
简介:摘要浙江海宁市和嘉善县是我国最早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的地区,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已持续40余年。由此,海宁和嘉善也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全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40年间,得益于郑树教授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以及全体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结直肠癌筛查工作从不被理解、困难重重,到广泛接受、造福大众。如今,海宁和嘉善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推动我国结直肠癌防控事业进步的先锋力量,在国内外均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郑树教授及其团队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方案,并推广至全国范围使用,对我国的结直肠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我国的结直肠癌防控之路依旧艰辛,我们将继续发挥现有的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