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缺血/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缺血性心脏病、心脏手术中常见的病理过程,缺血/灌注过程中线粒体损伤和功能障碍是MI/RI的重要原因。目前发现将功能完整的线粒体移植到病变组织后,通过其内化、与内源性线粒体融合等途径来替代或修复受损的线粒体,从而增强组织能量代谢,挽救心肌细胞,恢复组织功能。文章介绍了外源性线粒体的分离技术、输注方法、线粒体内化和融合的相关机制,就线粒体移植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心脏移植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线粒体移植为保护MI/RI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线粒体移植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 标签: 卵巢组织移植 缺血再灌注 血管再生 女性生育力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23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患者,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对无再植条件或难以再植的末节离断伤,则剔除肌腱和甲下指腹,保留甲床和末节指骨,固定骨折或融合关节后,切取示指背邻指皮瓣移植重建指腹,以保留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本组中20例近节离断,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后解除危象,3例经探查无效而坏死,随后采用皮管包骨1例、游离足趾再造2例。其余指体均顺利存活。3例为末节离断,其中2例顺利存活,保留了拇指原有的功能和甲床;另外1例因甲床发黑坏死,切除坏死组织,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保留了指体长度。术后随访时间为0.5~10年,平均18个月。所有指体均恢复拇指原有的基本外形,并不同程度恢复了对指及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为5~9 mm。其中4例术后3~12个月出现指体萎缩,2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结论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可提高成活率和临床疗效。

  • 标签: 拇指 显微外科手术 再植或修复重建 旋转撕脱性离断
  • 简介:摘要肾缺血灌注损伤是导致急性肾损伤和移植肾存活率降低的重要原因,早期发现肾缺血灌注损伤,是保证临床及时干预治疗的关键。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可以从水分子扩散、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氧合水平等方面无创动态评价肾功能的改变。作者通过综述肾缺血灌注损伤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以期为临床早期评估、无创诊断提供更多的方法和证据。

  • 标签: 肾功能 再灌注损伤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
  • 简介:摘要捕获捕获法作为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在估计人群规模、估计及校正发病率或患病率等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对经典捕获捕获法以及方法的改进、在人群规模估计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捕获再捕获法 估计 人群规模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形成与肝硬化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有关。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使门静脉血栓通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方法。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门静脉血优先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可升高右心房压和心脏指数,引起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持续性右心衰也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继发胃肠道出血后往往出现多器官衰竭。肠系膜上静脉支架置入诱发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鲜见报道。我们报道了1例高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肠系膜上静脉支架置入术后,由于自发性脾肾分流和所谓的门静脉盗流现象,回心血流增加,导致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结合病例和文献复习,建议临床医生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认真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术后注意及时发现和处理门静脉通后急性容量扩张导致的急性高输出型症状性心力衰竭。

  • 标签: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心力衰竭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合现代护理要求的早交班模式,以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选择呼吸内科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采用传统交接班模式设为对照组,“集中—入病房—集中”的早交班模式设为观察组,根据自制表格对两组交班模式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观察组在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减轻夜班护士压力、提高护士病情掌握程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护士早交班模式,能有效地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适合现代护理的要求,有利于完善护士长管理,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早交班模式 护理质量 病人满意度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处理对于小肠缺血灌注损伤(IRI)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实验分为3组:LPS组(腹腔注射LPS100μg/只)、缺血灌注(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以及LPS+I/R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恢复血供,并立即给予腹腔注射LPS100μg/只),于灌注后各时间点,获取全小肠,留取病理组织,并分离黏膜固有层细胞,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FIT.PCR检测各炎性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LPS组比较,I/R+LPS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各主要细胞炎性因子呈现提前上调表达趋势,病理结果证实灌注后48h,I/R+LPS组较之L/R组和LPS组小肠损伤显著加重。灌注后48h结果显示,与I/R组比较,LPS组IL-17A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6.20±0.32)与(5.79±0.30),t=3.117,P〉0.05];而LPS+I/R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L-17A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14.22±0.5)与(6.20±0.32),t=59.047,P〈0.05],[(14.22±0.5)与(5.79±0.30),t=134.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肠缺血后外源性LPS可加速并加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IL-17A表达上调,促进相关免疫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肠 再灌注损伤 白细胞介素17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评价冠脉慢性闭塞病变通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冠脉造影证实的冠脉≥1支慢性闭塞的35例患者,采用冠脉介入治疗(PCI:PTCA加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使血管化,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患者的临床心功能状态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变.结果:22例患者行PCI治疗,13例患者行CABG.平均随访4.2个月.治疗后临床心功能状态改善2级以上者27例(77.1%),改善1级者6例(17.1%),无改善者2例(5.8%),总有效率94.2%.LVEF较术前显著改善(术前51.6%±5.8%,术后62.2%±11.3%,P<0.01).结论:PCI和CABG开通慢性闭塞冠脉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LVEF.

  • 标签: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 心脏功能 治疗 LVEF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1月~2015年05月收治的20例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患者和20例骨质疏松初次骨折患者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骨折患者的骨折情况、骨折位置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加以分析探讨。结果治疗组中股骨近端患者3例,椎体骨折患者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例,其中股骨近端骨折、椎体骨折以及肱骨近端骨折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分别是15.00%、45.00%以及30.00%,和对照组患者三个不同骨折部位的分布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患者大多数都是年龄较大、女性患者,需要针对此类骨折患者的风险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再骨折 临床风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以灌注为核心优化救治策略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所有指南均推荐,在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对于不能第一时间就诊于PCI医院的患者,药物介入联合灌注治疗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选择。因此,将溶栓与介入进行良好的结合,在基层医院尽早对STEMI患者进行溶栓,其后尽快转运到大型医院实施直接PCI,是一个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病例中纳入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份到2015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患者。分成三组,溶栓组、直接PCI组、易化PCI组。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溶栓组的血管通率相比其余两组要低,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溶栓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其余两组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直接PCI组比其余两组要低,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选择直接PCI的模式,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需要尽早实施溶栓给予PCI干预。

  • 标签: 急性心梗 再灌注治疗 直接PCI 易化PC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及治疗手术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间于我单位行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56例病患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56例病患中,治愈51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8.2%。结论加强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病患做进一步检查,并针对不同复发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则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术后复发 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间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手术治疗病例23例,其中采用椎板扩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8例,全椎板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5例。结果手术前下腰痛JOA评分平均9.5分,手术1年随访JOA评分平均21.4分,临床改善率80.4%,主观满意度78%。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手术治疗难度大,应根据复发的不同病因,慎重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复发 再手术
  • 简介:摘要临床操作中阻断肺血供,造成肺缺血并重新灌注后,肺缺血引起的肺部损伤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肺缺血灌注(I/R)损伤。作者总结1995年至今的相关文献对肺I/R具有保护作用的常见临床药物予以系统性回顾,并对其所产生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旨在对临床相应操作中对肺的保护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管残余及复发结石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8例胆管残余及复发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128例患者向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治疗痊愈率为99.22%;术后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93%;随访1年胆管结石复发7例,复发率为5.47%。结论针对胆管参与和复发结石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需全面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时机,强化手术过程的护理工作,以达到降低残石、结石复发及手术的目的。

  • 标签: 胆管残余 复发结石 再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止血带引起的下肢缺血灌注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 ASAⅠ或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缺血灌注组( IR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 20例。分别于术前 1d,术后第 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价。结果 与 C组比较, IR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减少( P< 0. 05)。两组患者在术前的 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术后第七天的评分 IR组明显低于 C组( P< 0. 05), C组和 I,R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 15%和 45%, IR组明显高于 C组( P< 0. 05)。 结论 止血带在下肢手术中尽管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也同时增加了 POCD的发生率。

  • 标签: 下肢 缺血再灌注 止血带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解决复苏成功率高而出院成功率低的问题。方法随机抽取123名心肺复苏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约占18%,出院生存率3%;B组(治疗组)抢救成功率约占56%,出院生存率29%;抢救成功率B组是A组的3倍以上,出院生存率B组约是A组10倍,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结论应用ZoLLAutoPulse全自动心肺复苏机加胺碘酮、纳络酮等心肺复苏药物进行心肺复苏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出院生存率,减少病人初期心肺复苏后死亡的发生。

  • 标签: 心肺复苏 初期成功 再死亡 原因探讨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卒中患者发生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RF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且接受肠内营养支持>72 h的卒中患者。RFS定义为开始营养支持后72 h内新发的低磷血症,即血磷<0.65 mmol/L且较基线值下降>0.16 mmol/L。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09例重症卒中患者,中位年龄65岁[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53~72岁],男性154例(73.7%);脑梗死136例(65.1%),脑出血73例(34.9%)。基线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5分(IQR 11~20分),中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9分(IQR 6~12分),中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16分(IQR 11~20分),中位重症患者营养风险(Nutrition Risk in Critically Ill, NUTRIC)评分3分(IQR 2~5分),中位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4分(IQR 3~6分);基线中位血磷1.05 mmol/L(IQR 0.90~1.19 mmol/L)。共34例(16.3%)发生RFS。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优势比3.565,95%置信区间1.150~11.053;P=0.028)和SOFA评分较高(优势比1.246,95%置信区间1.077~1.442;P=0.032)的患者更有可能发生RFS。结论RFS在重症卒中患者中并不罕见,男性和病情较重的患者更易发生RFS。

  • 标签: 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再喂养综合征 肠内营养 危重病 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