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以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同时介绍一种改良的双u原位新膀胱的尿道重建方法。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对8例经过挑选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6岁,术前通过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证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病理诊断明确后,于经TURBT术后4周手术。膀胱切除后,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对尿道残端进行4针预缝,其后通过耻骨上5cm小切口取出标本,切取末段回肠以双U法成形为新膀胱,颈部与预缝的尿道吻合形成原位新膀胱。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0--420min,失血量800—1200ml,输血量600-1000ml。术后1例出现尿漏,在充分引流、加强营养后恢复。术后住院时间12-21d,术后均予GC方案(吉西他滨800mg/m2,顺铂70mg/m2)进行辅助化疗。随访4-60个月,1例于术后2年死于远处转移,另7例术后复查CTU无上尿路积水,日间控尿满意,夜间存在尿失禁。结论对于仔细选择过的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术中在机器人视野中预先缝合尿道,行体外尿流改道仅需较小切口,又缩短了手术时间,在技术上无法达到体内尿流改道的情况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选择。

  • 标签: 肿瘤 机器人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URBT)联合膀胱卡介苗(BCG)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TURBT联合膀胱BCG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结果术后随访1年,其中4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2例出现肉眼血尿,2例出现全身流感样表现,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者治愈,均未退出治疗,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4.76%。结论TURBT联合膀胱BCG灌注的短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

  • 标签: TURBT 膀胱内BCG灌注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膀胱肿瘤电切术(TURRT)两种不同疗法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表浅层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TURRT治疗,观察组使用HOLRBT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37±4.17)ml,膀胱冲洗时间(19.17±8.14)min,尿管留置时间(20.18±6.57)d,住院时间(8.27±2.35)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29±7.01)ml、(36.24±9.18)min、(37.10±8.12)d、(14.69±3.57)d,观察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更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IL-6指标为(15.03±5.68)pg/ml,IL-8(9.32±6.26)pg/ml,IL-10(16.12±7.32)pg/ml,TNF-α(8.45±4.86)μg/ml;对照组分别为(28.53±6.05)pg/ml、(18.19±6.07)pg/ml、(121.03±7.34)pg/ml、(16.46±4.89)pg/ml,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1例尿路狭窄,1例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出现2例膀胱穿孔,3例尿路狭窄,2例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22.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表浅层膀胱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HOLRBT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表浅层膀胱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索利那新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膀胱灌注治疗后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NMIBC患者。所有患者均因初发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NMIBC,术后均用表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TURBT后第一日开始服用药物,观察组口服索利那新5mg/d,连续5天;对照组口服安慰剂5mg/d,连续5天。在膀胱灌注治疗第 1、2、5 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手术时间等基本资料之间相比,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观察组患者OABSS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OABSS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治疗第1天、第2天、第5天,观察组患者QO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两例患者出现口干的不良反应。结论:索利那新能改善NMIBC患者膀胱灌注后膀胱刺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灌注 索利那新 膀胱刺激征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患者的 膀胱前列腺突入( IPP )程度 与下尿路症状( LUTS )、 前列腺体积( PV )、最大尿流率( Qmax)及残余尿( PVR) 间的相关性。方法:将 2015 年 8 月— 2018 年 2 月间、因 LUTS就诊我院泌尿外科的 280例 BP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 IPP 程度, 112例为 IPP显著组( IPPL>5mm), 168例为 IPP非显著组( IPPL≤5mm)。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评估患者 LUTS的严重程度,经腹超声测量患者的 IPP,尿流率仪测量 Qmax。统计分析 IPP与 PV、 IPSS、 Qmax、 PVR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IPPL 显著组患者的年龄、 PV、 IPSS评分、排尿期症状评分均高于 IPPL非显著组, Qmax 低于 IPPL非显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患者的储尿期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IPP 程度与年龄 (r=0. 182, P=0. 001)、 PV(r=0. 483, P< 0.001)、 PVR(r=0. 323, P< 0.001)及排尿期症状评分( r=0.503, P< 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 Qmax(r=一 0. 357, P< 0.001)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采用超声测量 IPP 可判断 BPH患者是否存在下尿路梗阻。

  • 标签: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 下尿路症状 最大尿流率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腔内化疗联合应用在浸润型膀胱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经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膀胱癌患者采用双侧膀胱肿瘤供血动脉化疗栓塞,化疗栓塞后7天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16例患者在化疗栓塞后血尿即减轻或消失;随访6~40个月,平均23个月,其中完全缓解率37.5%(6/16),部分缓解率50%(8/16),有效率为81.2%,死亡2例。2年带瘤生存率达100%。结论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腔内化疗联合应用是浸润型膀胱癌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癌髂内动脉栓塞腔内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腔同期微创手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收治的60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经尿道膀胱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TUBTL),研究组使用TUBTL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安置导尿管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后续BPH复发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BPH合并膀胱结石治疗中,采用TUBTL与TURP相结合的方式,可改善手术指标,降低复发率,整体疗效显著。

  • 标签: 微创手术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结石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尿道腔同期微创手术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130位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来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经尿道腔同期微创手术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

  • 标签: 经尿道腔内同期微创手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90例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9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三组:改良椎管组(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n=30)、固定术组(侧螺钉固定术治疗,n=30)和联合治疗组(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螺钉固定术,n=30)。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骨性融合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颈椎活动度及颈椎曲度指数,血清护骨素(OPG)及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子配体(RANKL)水平。分析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改善(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改良椎管组和固定术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3、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血清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RANKL水平明显降低(P<0.05),JOA评分明显改善(P<0.05)。而三组的颈椎曲度指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联合侧螺钉固定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86例膀胱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存活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存活率为97.67%、复发率为11.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5%、93.02%、6.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0例膀胱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于此基础上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肿瘤切除率100%,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各出现2例切口感染,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未出现膀胱破裂、膀胱穿孔、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未损害周围脏器,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率5.7%,对照组复发率2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取得显著效果,可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膀胱癌 经尿道电切术 术后膀胱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斑蝥酸钠膀胱灌注对大鼠膀胱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9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标准组注入MNU;实验组注入MNU0.1ml+斑蝥酸钠注射剂;对照组注入MNU+0.9%NaCl溶液,第7和13周进行病理观察,第13周测量膀胱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流式细胞仪测凋亡指数(AI)。结果第7周标准组和对照组成瘤的数量及级别较实验组高(P<0.01),第13周实验组大鼠膀胱质量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成瘤数及肿瘤瘤大小、质量、恶性程度均低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膀胱肿瘤的MVD小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的AI值明显高于标准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斑蝥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抑制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

  • 标签: 斑蝥酸钠注射液 膀胱癌 凋亡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35例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采用输尿管膀胱再植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10.71±5.92 ) min;平均出血量( 76.25±6.08 ) ml;没有发生腰酸胀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 3~ 6个月内无再次发生狭窄的情况,排空以及喷尿良好 。结论 对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能够有效治疗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且疗效较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膀胱再植 输尿管膀胱壁段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的1到2周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到3年,观察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18/25),复发率为24%(6/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26/35),复发率为22.9%(8/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4/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膀胱管灌注疗法对于预防表浅性膀胱癌复发的效果十分理想,该种疗法具有用药方便、费用低廉的特征,患者不会出现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 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支持模式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治疗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人员指导照顾者在院外进行家庭康复锻炼,包括疾病知识宣教、康复训练培训、心理疏导、家庭康复环境改造等,并进行追踪调查及康复指导。出院前及出院后家庭支持干预6 w后分别进行评测,使用排尿日记的频率-尿量图表记录患者日排尿频次及单次排尿量;使用WHOQOL-BREF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失禁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日间排尿频次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单次最大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各项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家庭支持模式能减轻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泌尿系排尿功能障碍,减少日间排尿频次,增大单次最大排尿量,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家庭支持模式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淀粉样变术前误诊为膀胱癌的重要因素,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收治的1例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经尿道电切术(TUR),术后膀胱灌注0.01%呋喃西林,随访2年,未见肉眼血尿及复发。结论膀胱淀粉样变临床上罕见,极易误诊为膀胱癌,确诊需要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尽可能实施保留膀胱手术以免过度治疗。

  • 标签: 膀胱肿瘤 淀粉样变性 膀胱
  • 作者: 李婷 郭雨军 杨鑫 武曼莉 何梦雪 戴心仪 田玥 张墅靖 麦秀滢 何立儒 黄思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 广州新华学院,广州 51052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放射治疗科,广州 510060 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蚌埠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道膀胱准备下,前列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临床可接受且具有良好可重复性的膀胱、直肠体积,为放疗前后肠道膀胱的准备提供定量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肠道膀胱准备且完成全程根治性放疗的275例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每次治疗前进行锥形线束CT(CBCT)扫描,记录临床可接受情况下的摆位误差。简单随机抽样选取66例患者,使用MIM软件勾画患者CBCT上膀胱、直肠,分析每日膀胱或直肠体积与计划膀胱或直肠体积的比值(体积相对值)及其与摆位误差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以x¯±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否则使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结果275例患者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70.87±110.04)、(59.94±25.07)ml。66例患者共获得1611套CBCT影像,计划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357.51±107.38)、(65.28±35.37)ml,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日CBCT膀胱、直肠体积分别为(258.96±120.23)、(59.95±30.40)ml。治疗过程中,膀胱体积平均每天减少3.59 ml,直肠体积平均每天减少0.37 ml。根据计划膀胱体积将患者分为<250 ml、250~450 ml、>450 ml三组,其中250~4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膀胱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8±0.24)、(0.19±0.17)cm,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值均≤0.027)。根据计划直肠体积将患者分为<50 ml、50~<80 ml、80~120 ml、>120 ml四组,其中<50 ml组在放疗过程中直肠体积相对值范围最小,头脚、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6±0.22)、(0.24±0.22)cm,均明显小于其他三组(P值均≤0.003)。入组66例患者头脚、左右、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30±0.25)、(0.20±0.18)、(0.28±0.27)cm。其中,腹背方向摆位误差在<0.3 cm组的膀胱体积相对值(0.73±0.37)与0.3~0.5 cm、>0.5 cm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肠道膀胱准备下扫描计划CT前,膀胱、直肠体积分别控制在250~450 ml和<50 ml范围,能获得较好的可重复性和较小的摆位误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肠道膀胱准备 膀胱 直肠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TURBT加膀胱灌注防治术后复发的方法。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手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接着每2周1次,共4次。然后每4周1次,共2次。再其后每3个月1次,共2次。间隔6个月最后1次。持续1年以上。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较少。均未输血。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复发9例,复发率15.5%。结论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气化切割术 膀胱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