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变革。计算机信息化在推进医院的现代化转变方面有巨大作用,其不仅提高了医院工作人员的效率,优化了医院信息系统,还提高了医院内部的管理效率,缓解管理压力。在新媒体发展的视域之下,医院积极凭借计算机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媒体平台、内部联网以及先进设备的引进等途径促进自身的现代化发展。计算机信息化虽然得到了大面积普及与应用,但由于医院缺乏现代化进程的相关经验,导致医生权威性下降、人才引进不足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时常出现。此次研究通过分析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现代化医院的意义以及现状,提出计算机信息化应用于现代化医院的措施,以期为医院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提供参考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对体表恶性肿瘤成像的参数设置和效果,总结体表软组织和肿瘤的Micro-CT影像特点。方法根据入选标准,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整形修复科收治的体表恶性肿瘤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将离体肿瘤标本分割成合适大小(长×宽×厚不超过5 cm×3 cm×3 cm),置于Micro-CT扫描床上,在不同参数下进行扫描。(1)采用不同时间扫描:保持扫描电压不变(肉瘤为50 kV、鳞状细胞癌及其他肿瘤为70 kV),对同一标本选择4 min和14 min分别进行扫描。(2)采用不同电压扫描:保持扫描时间不变(4 min),对同一标本选择30、50、70、90 kV 4种电压分别进行扫描。对比不同扫描时间及扫描电压下的成像效果,得出不同肿瘤的最佳扫描参数。(3)对影像学感兴趣区进行取材,制作病理学HE染色切片,并采用Precice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扫描获得数字切片,与Micro-CT相应截面的影像图进行对比,记录不同组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共纳入27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3~82岁,平均63.9岁,其中皮肤鳞状细胞癌16例、基底细胞癌2例、乳房外Paget病2例、黑色素瘤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例、血管肉瘤1例、脂肪肉瘤2例,对比影像学和病理学标本共65组。(1)扫描时间:扫描4 min与14 min均能获得清晰的影像,并能满足观察肿瘤形态、判读肿瘤边界的要求。(2)扫描电压:对于鳞状细胞癌,电压为30、50 kV时成像不清晰,70、90 kV时成像效果较好,部分病例中的微小钙化点在90 kV时与肿瘤组织对比度不高;对于各种肉瘤,电压为30 kV时成像不清晰,50 kV时成像效果较好,70、90 kV时肿瘤与周围脂肪组织对比度不高。(3)Micro-CT影像图与病理切片对比结果显示,体表肿瘤及其周围正常软组织的影像学形态与病理学切片十分接近。正常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界清楚,毛囊清晰可辨。肿瘤组织的影像特点与肿瘤的种类、瘤细胞密集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高密度影,体积较正常皮肤明显增厚,基底部相对平滑、无皮下脂肪伸入真皮内形成参差的低密度影,也无毛囊等正常的皮肤附属器影,偶尔可见散在的高密度钙化点。鳞状细胞癌、肉瘤与正常皮肤、皮下的边界可以分辨。对于局限于皮肤内的肿瘤,如基底细胞癌、乳房外Paget病等,成像效果不佳。结论Micro-CT扫描参数需要根据肿瘤性质进行选择,扫描时间对评估肿瘤影响不大,推荐术中扫描时长为4 min;鳞状细胞癌扫描电压推荐为70 kV,肉瘤为50 kV。Micro-CT对体表软组织标本皮肤结构成像清楚;对侵袭至皮下、与周围组织密度相差较大的肿瘤,形态可辨;对于生长范围不超过真皮的肿瘤,成像效果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5年8月—2015年11月,此期间段接收诊治的胸部外伤患者65例。患者当中拥有男性50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68对,其平均年龄为(42±4.9)岁。上述所有患者致伤因素均有不同,14例患者因车祸所致,18例患者因从高出坠落而致,16例患者阴刀刺伤所致,17患者因打伤所致。患者在到院接受治疗之前均在1天之内,患者主要表现症状有胸疼、咳嗽、心跳过速、生理指标下降等。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对全体患者照射,经CR成像系统成像后使用激光相机打印图片。。结果65例患者当中,肋骨骨折患者31例、创伤性湿肺患者16例、肺挫伤12例、肺血肿4例、肺不张与肺萎缩2例,由于显像清晰,可以清楚查看伤处具体情况。结论采用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利用X线摄影窗宽、窗位的调整,获得高质量的CR图像,可以有效诊断胸部外伤,能够避免临床诊断中出现的漏诊误诊情况,减轻伤患的经济负担,为临床提供全面可靠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