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慢性炎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和日照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COPD患者,其中包括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60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COPD患者60例(稳定期组),并选择同期在日照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的FeNO浓度、肺功能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指标;给予COPD患者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比较急性加重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并分析FeNO与患者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的FeN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后,急性加重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值均<0.05);FeNO及痰嗜酸粒细胞计数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均<0.05);急性加重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与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无相关性(P值均>0.05),但急性加重期组及稳定期组治疗前的FeNO水平与治疗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的改善值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FeNO能有效反映COPD患者气道炎症程度,动态监测患者FeNO水平可作为评估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018年1月~2020年3月行NCPAP并需镇静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共100例患儿入组。比较两组镇静后0.5 h(t1)、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7个时间点的镇静深度、达适宜镇静时间、NCPAP时间、NCPAP失败率、镇静前(T0)和镇静后1 h(T1)、24 h(T2)、48 h(T3)的氧合指数(P/F值)及主要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1)D组T4、T5、T6、T7时适宜镇静比例高于M组[98%(49/50)比84%(42/50)、94%(47/50)比90%(45/50)、96%(48/50)比88%(44/50)、90%(45/50)比88%(44/50),χ2=6.538、8.043、8.174、7.678,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与D组相比,达到适宜镇静时间明显缩短[(58.6±7.9)s比(66.7±9.3)s,t=4.682,P<0.01];(2)D组NCPAP治疗时间、失败率低于M组[(134.9±25.5)h比(147.8±24.3)h 、10%(5/50)比28%(14/50),P均<0.05];两组治疗后P/F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D组T2、T3时P/F值较M组改善更显著[(199.3±26.1)mmHg比(188.5±24.2)mmHg(1 mmHg=0.133 kPa)、(212.2±25.4)mmHg比(200.8±24.8)mmHg,t=2.132、2.278,P均<0.05];(3)两组镇静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镇静后HR、RR均较镇静前下降(P<0.01),D组T1、T2、T3时的HR较M组明显下降更显著[(116.3±17.6)次/min比(124.8±14.1)次/min、(110.2±18.4)次/min比(121.9±15.2)次/min、(108.5±18.7)次/min比(117.6±12.8)次/min,t=0.479、-3.474、-2.840,P均<0.05];两组镇静后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1.632、1.675,P均>0.05); D组T1时MAP较T0下降(P<0.01),D组T1时MAP低于M组[(65.5±5.1)mmHg比(68.0±5.7)mmHg,t=-2.297,P=0.0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50)比14%(7/50),P=0.59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M组[16%(8/50)比2%(1/50),P=0.031]。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NCPAP镇静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对肺部氧合作用改善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瘀证)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份期间收治观察到的7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共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接受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如心电图效果、心绞痛效果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数据,观察组在心电图效果、心绞痛效果方面更具优势,总有效人数相对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瘀证)疾病时,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再加自拟益气养阴化瘀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更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127-3p对气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泌的影响。方法组织样本均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良性气道瘢痕狭窄的患者8例。对气道瘢痕组织标本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和正常气道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并借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miR-127-3p的表达;采用公共数据库网站TargetScanHuman预测miR-127-3p的下游靶基因,选择预测分值最高的靶基因进行研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析miR-127-3p对MAPK4的靶向作用。提取气道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应用miR-127-3p的模拟物和抑制物,以检测miR-127-3p对靶基因MAPK4的调控作用,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及α-SMA水平,分析miR-127-3p对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和α-SMA分泌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过表达miR-127-3p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miR-127-3p在气道狭窄的瘢痕组织中呈低表达(0.512±0.014),可与MAPK4的3′UTR区域直接结合,并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过表达miR-127-3p导致下游靶基因MAPK4和Ⅰ、Ⅲ型胶原蛋白及α-SMA水平显著下降,可能影响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进程。结论miR-127-3p可以减少Ⅰ、Ⅲ型胶原蛋白、α-SMA的分泌,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散汤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间指定为研究时段,将我院接收的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64例确定为观察对象,运用随机选定法分为常规组以及研究组,各组样本容量以32例完成此次研究。常规组施以常规西药治疗形式,研究组施以生脉散汤剂治疗形式。针对两组治疗有效值、血糖指标以及心电图ST-T变化予以比较及观察。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值、血糖指标以及心电图ST-T变化向常规组作出比较后,发现组间对比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针对T2DM气阴两虚证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施以生脉散汤剂治疗形式,可为临床疗效以及血糖指标起到一定优化之效,其临床应用及倡导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AIT)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0例AIT患者(即AIT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75岁。以及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且不合并下气道疾病的患者172例(即CRSwNP组),其中男105例,女67例,年龄17~83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80%定义为存在手术高风险,针对术前肺功能异常存在手术风险者给予评估及规范化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是否耐受全麻手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T组患者入院时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占预计值%)、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占预计值%)、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较CRSwNP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82、10.506、9.141、10.182、9.099,P值均<0.001)。AIT组入院时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占86.7%(26/30),明显高于CRSwNP组(11.6%,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1.788,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AIT组26例患者FEV1占预计值%均<80%,2组中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经过个体化药物干预3 d后,AIT组肺功能达到手术标准的人数占57.7%(15/26),明显低于CRSwNP组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335,P<0.05);6 d后,AIT组达到标准的人数占92.3%(24/26),CRSwNP组均达到标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FEV1占预计值%较入院时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T组(90.00±6.32)%比(64.79±13.60)%,t=10.110;CRSwNP组(91.65±11.86)%比(76.40±9.35)%,t=9.346;P值均<0.05],同时FEV1/FVC占预计值%及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占预计值%、FEF75占预计值%、MMEF占预计值%经雾化干预后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肺功能达标的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有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结论AIT患者入院时肺功能差,存在围手术期气道高风险,基于ERAS理念的规范化气道管理可使其肺功能达到耐受手术的标准,降低围手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鼻窦炎鼻息肉实施鼻内镜手术与鼻腔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鼻气道阻力、嗅觉功能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控制在94例,是2020年5月-2021年5月入院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组治疗,行鼻内镜手术的为A组,行鼻腔开放手术的为B组,比较手术效果。结果 A组手术治疗有效率比B组高,分别为95.74%和78.72%,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A组术后3个月的嗅觉功能评分高于B组,鼻气道阻力低于B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鼻窦炎鼻息肉治疗中,鼻内镜手术的效果优于鼻腔开放手术,患者嗅觉功能、鼻气道阻力能更好的恢复,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CVM)观察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上气道生长发育的特点。方法:作者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将患者分成四期,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然后通过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不同颈椎骨龄分期的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患者的上气道特点以及周围组织特点。结果:Ⅱ期患者的SNA、SNB、PNS-R、PNS-UPW高于Ⅰ期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的U-MPM高于Ⅱ期和Ⅰ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几项,四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对骨性Ⅱ类错𬌗畸形青少年患者的上下颌骨、上气道生长发育潜力进行评估,评估效果良好,能够指导此类患者做早期矫治,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8例NRDS患儿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3月-2021年03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另加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PaCO2指标、PaO2指标、pH值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气管插管(tracheal intubation,TI)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目前文献对PICU内气管插管安全性的"新受训者效应"尚无清楚报告。本文评估PICU主治医生学术周期时机对TI相关事件(TI associated events,TIAEs)的影响。本文假设(1)具有儿科重症监护医学(pediatric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主治医生培训计划的PICUs在学年的第1季度(7-9月)与本学年其余时间相比有更多的TIAEs;(2)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情况及TIAE发生率通过3年的临床培训得到改善。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场所37家加入国家儿童紧急气道登记数据库(NEAR4KIDS)的北美PICUs。对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在PICU接受TI的所有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将四种不同类型PICUs(有主治和住院医师的PICUs,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以及没有受训人员的PICUs)第1季度(7-9月)发生的所有TIAEs情况与其余时间进行比较。对于第2个假设,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按培训水平和3年主治医师培训期的不同季度进行分类(如第1年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的7-9月=1st季度,第1年的10-12月=2st季度,第3年的4月-6月=12st季度)。共报告9774例TIs。7047例(72%)来自有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PICUs,525例(5%)来自仅有主治医师的PICUs,1201例(12%)来自仅有住院医师的PICUs,1001例(10%)来自没有受训者的PICUs。首年第1季度TIAEs发生率与该年其余时间没有差异:所有PICUs;7-9月14.9% vs.10-6月15.2%,P=0.76。各类型PICUs中上述两季度TIAEs均无差异(总体P≥0.19)。对于PCCM主治医师完成的TIs(n=3836),经主治医师培训后TIAEs明显下降;2nd季度OR值0.64(95%CI0.45-0.91),3rdOR值0.58(95%CI0.42-0.82),12thOR值0.40(95%CI0.24-0.67),校正患儿和设备特点后以1st季度作为参考。主治医师培训期间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2nd季度OR 1.39(95%CI1.04-1.85),3rd季度OR 1.59(95%CI1.20-2.09),12th季度OR 2.11(95%CI1.42-3.14)。结论在不同类型的PICUs中未观察到新受训人员对TI安全性预后的影响。PCCM主治医师首次插管成功率显著提高,TIAE率显著下降,提示其在整个PCCM主治医师培训期间习得了大量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式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62例,气雾型布地奈德)和观察组(62例,气雾型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对比分析治疗后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其中C反应蛋白(7.18±1.20)mg/L、肿瘤坏死因子-α(.48±0.22)ng/ml、白细胞介素-6(63.24±2.18)pg/ml;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3.28±0.30)L、呼气峰值流速(5.73±1.10)L/s、肺活量(3.83±0.11)L,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采用气雾型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方式能有效控制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儿肺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0例非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患者编号顺序分为A、B、C三组,A组行常规气泡湿化器湿化氧疗,B组行高流速可控氧疗联合恒温湿化器氧疗,C组行持续加温雾化联合高流量可控氧疗,对比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并发症等湿化效果指标,比较在湿化过程中患者主观感觉、住院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结果C组患者持续加温雾化后痰量、黏稠度等湿化效果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主观感觉、花费,护士使用的时间成本、血气分析监测结果均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加温雾化与高流量可控氧疗能够制造出较小的水颗粒,给予持续性加温,该种方式适合支气管的吸收并可以稀释痰液,避免痰痂在人工气道壁上滞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主观感受,减少住院花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复合氯胺酮用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儿行药物诱导睡眠气道镜检查(drug-induced sleep endoscopy, DISE)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OSAS患儿70例,年龄3~12岁,ASA分级Ⅰ、Ⅱ级,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在10 min内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2 μg/kg,再以1 μg·kg-1·h-1静脉输注维持。A组在开始静脉注射Dex时即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则在静脉注射Dex 5 min时追加氯胺酮1 mg/kg。所有患儿Ramsay评分>5分后开始检查。记录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记录患儿清醒状态(T0)、输注Dex负荷剂量5 min(T1)、输注Dex负荷剂量10 min(T2)、检查时(T3)的生命体征,记录患儿因体动而追加氯胺酮的情况和用药后不良事件。结果B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患儿T2时SpO2低于A组,T1时心率、DBP、SB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均较T0降低(P<0.05),SBP、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心率较T1时降低(P<0.05);T3时SpO2较T2时降低(P<0.05)。B组患儿T1、T2、T3时SpO2、心率较T0下降(P<0.05);T1时SBP较T0降低(P<0.05),T2时SBP较T0升高(P<0.05),T2、T3时DBP较T0升高(P<0.05);T2、T3时SpO2较T1时下降(P<0.05),心率、SBP较T1时升高(P<0.05);T2时DBP较T1时升高(P<0.05),T3时DBP较T2时降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1例心动过缓患儿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好转,1例患儿在T1时发生3∶2和4∶3二度房室阻滞,静脉注射氯胺酮后消失。结论Dex复合氯胺酮同步给药较先后给药对OSAS患儿缺氧和血流动力学影响更轻,未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是OSAS患儿行DISE时合适的麻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噻托溴铵粉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起到重塑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5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对照组(27名)和实验组(28名)。对照组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实验组行噻托溴铵粉剂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经治疗,实验组气道重塑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实验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得到显著改善;实验组临床疗效96.4%(27/28)显著高于对照组77.8%(21/27)。比对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及对气道重塑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4例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比较气道重塑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气道重塑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观察组,有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