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程控脉冲输注(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 PIEB)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为90%产妇第一产程提供有效镇痛的最佳脉冲容量。方法根据偏倚硬币序贯(biased coin up-and-down, BCUD)法对40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进行前瞻性、双盲序贯研究。PIEB药物为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间隔时间45 min。根据BCUD法,PIEB脉冲容量设定为8、9、10、11、12 ml,分别对应8 ml组、9 ml组、10 ml组、11 ml组、12 ml组。首例PIEB给药容量设定为8 ml,下一位产妇给药容量由前一位产妇的分娩镇痛效果决定。主要结局指标是设定的脉冲容量为对应产妇提供的有效镇痛。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低血压及瘙痒的发生情况。采用truncated Dixon-Mood法及Isotonic回归分析法估计90%有效容量(90% effective volume, EV90)及其95%CI。结果设定的脉冲容量为32例产妇提供了有效镇痛。根据产妇有效镇痛结果,truncated Dixon-Mood法及Isotonic回归分析法估计的EV90分别为10.53 ml(95%CI 9.18~11.87 ml)和10.76 ml(95%CI 10.30~11.82 ml)。共有3例产妇感觉阻滞平面高于T6,其中11 ml组1例,12 ml组2例;而10 ml组、9 ml组和8 ml组中所有产妇感觉阻滞平面低于T6。所有产妇均未发生低血压及运动阻滞。10 ml组、12 ml组各有1例产妇出现皮肤瘙痒。结论采用PIEB模式进行分娩镇痛,当给药间隔设定为45 min时,0.08%罗哌卡因复合0.3 mg/L舒芬太尼的EV90不低于10 m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CLL-1 CAR-T细胞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PD-L1表达载体、制备慢病毒、转导、单克隆筛选技术获得稳定表达PD-L1的THP-1单克隆细胞株(THP1-PDL1),然后以前期制备的CLL-1 CAR-T细胞为效应细胞,以THP-1、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作为靶细胞,分别通过LDH检测、CBA法、CFSE法评价PD-L1过表达对CLL-1 CAR-T细胞裂解功能、炎性因子释放、细胞增殖等功能的影响。结果①成功制备了PD-L1慢病毒,并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PD-L1的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流式细胞术及PCR验证成功。②PD-L1过表达抑制了CLL-1 CAR-T细胞裂解THP-1细胞的能力;效靶比为10∶1时,CLL-1 CAR-T细胞对THP1-PDL1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低于对THP-1细胞的杀伤效率[(15.70±9.90)%对(51.95±2.52)%,P<0.05]。③PD-L1过表达减弱了CLL-1 CAR-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能力[与THP1-PDL1细胞共培养时对与THP-1细胞共培养时:IFN-γ(115.66±3.13)pg/ml对(1708.16±26.76)pg/ml,P<0.05;IL-6(17.37±0.72)pg/ml对(124.92±4.26)pg/ml,P<0.05;IL-10(5.69±0.13)pg/ml对(124.12±3.02)pg/ml,P<0.05];同时抑制了CLL-1 CAR-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PD-L1的THP1-PDL1单克隆细胞株,同时证实了PD-L1过表达对CLL-1 CAR-T细胞抗AML的不利的影响,为通过PD-1/PD-L1通路调控CLL-1 CAR-T细胞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简介:目的建立PCR-RFLP方法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TTA-TTT)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方法根据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DNA序列,合成PCR引物,在上游引物3’端第二个碱基引入突变位点'C',构建酶切位点,扩增后对PCR产物酶切,在电泳结果读取分型结果并统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结果建立的PCR-RFLP方法能够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基因L1014F突变进行快速检测与分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8%以上。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RFLP方法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实现了对三带喙库蚊钠通道L1014F(TTA-TTT)突变的快速分型,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miR)-103a-3p/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在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拟生中的作用机制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R-103a-3p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总生存率间的关系。将人卵巢腺癌细胞株SKOV3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miR-103a-3p mimic组、miR-103a-3p mimic+CHI3L1组和CHI3L1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iR-103a-3p、CHI3L1 mRNA和CHI3L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YKL-40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和血管生成实验检测4组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验证miR-130a-3p靶向CHI3L1。结果miR-103a-3p高表达组卵巢癌患者总体生存率高于miR-103a-3p低表达组(χ2=6.187,P=0.048)。对照组、miR-103a-3p mimic组、miR-103a-3p mimic+CHI3L1组和CHI3L1组4组之间miR-103a-3p和CHI3L1 mRNA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98.254,P<0.001;F=60.214,P<0.001),miR-103a-3p mimic组和miR-103a-3p mimic+CHI3L1组的miR-103a-3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CHI3L1组的CHI3L1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4组CHI3L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5±0.23、1.19±0.12、2.29±0.28、4.31±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675,P<0.001)。4组细胞培养液中YKL-40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4±0.20)ng/ml、(0.95±0.08)ng/ml、(2.64±0.25)ng/ml、(6.27±0.7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297,P<0.001),CHI3L1组的YKL-4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iR-103a-3p mimic组的YKL-4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miR-103a-3p mimic+CHI3L1组的YKL-40水平高于miR-103a-3p mimic组(P<0.001)。4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2.54%、76.23%±2.13%、104.89%±3.56%、137.42%±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3.584,P<0.001),miR-103a-3p mimic组的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HI3L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iR-103a-3p mimic+CHI3L1组显著高于miR-103a-3p mimic组(P<0.001)。4组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分别为(76.85±4.67)个、(21.56±2.85)个、(72.06±5.07)个、(169.63±9.21)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541,P<0.001),miR-103a-3p mimic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CHI3L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iR-103a-3p mimic+CHI3L1组显著高于miR-103a-3p mimic组(P<0.001)。4组细胞的相对管长度和管分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4.254,P<0.001; F=27.564, P<0.001)。4组细胞的TGF-β和Smad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0.254,P<0.001;F=34.187,P<0.001)。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与转染NC组相比较,共转染miR-103a-3p与CHI3L1-wt后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使用NC和miR-103a-3p与CHI3L1-mut共转染后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变化不大。结论miR-103a-3p通过直接靶向抑制CHI3L1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和血管生成能力,抑制卵巢癌淋巴转移和远端转移,这可能与TGF-β通路有关。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经跗骨窦切口与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在内侧相对显露盲区方面的复位质量、跟骨力线及相关疗效,观察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正骨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52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28~46岁,平均40.4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经跗骨窦切口治疗(跗骨窦切口组,26例)和经外侧L型切口治疗(外侧L型切口组,26例)。手术前、后摄跟骨轴位X线片并测量跟骨内翻角,比较术后跟骨内翻角纠正的度数,评估内侧壁的复位质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跗骨窦切口组和外侧L型切口组患者的术后跟骨内翻角分别为7.41°±5.17°和8.01°±5.33°,跟骨内翻纠正程度分别为6.60°±6.23°和8.57°±6.64°,跟骨内侧壁复位良好率分别为42.3%(11/26)和53.8%(14/26),AOFAS的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5±7.0)分和(86.2±8.2)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型切口在内侧壁复位质量、术后跟骨内翻角、跟骨内翻纠正幅度等方面无差异,跗骨窦切口可以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切口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0.5%马来酸噻吗洛尔水剂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的效果,并探讨L*a*b*色彩模式分析瘤体颜色的可行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接受0.5%噻吗洛尔水剂外敷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浅表型IH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疗效,VAS评分-100至0分表示差,1至49分表示一般,50至89分为良好,90至100分为优。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L*a*b*色彩模式数字化描述瘤体颜色变化,L值为亮度坐标值,a值为红绿坐标值,b值为黄蓝坐标值。对治疗前、后L、a、b变化(ΔL、Δa、Δb)采用配对t检验,并对ΔL、Δa、Δb与VA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5例患儿(30处瘤体),包括头颈部13处,躯干9处,四肢8处。25例中男8例,女17例,年龄大于1个月且小于6个月。治疗后停药随访时(2~37个月),VAS评价结果显示2处瘤体(6.7%)为一般,8处(26.7%)为良好,20处(66.7%)为优。头颈部、躯干、四肢3个部位疗效达到优的比例分别为69.2%(9/13)、66.7%(6/9)、62.5%(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1, P=0.951)。治疗后L值升高了9.25±8.96,a值下降了4.68±11.08,b值下降了2.44±7.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83、3.763、2.813,P值分别为<0.001、<0.001、0.006)。相关性分析显示ΔL值与VAS评分成正相关(r=0.616, P<0.001),Δa值与VAS评分成负相关(r=-0.640, P<0.001),Δb值与VAS评分不相关(r=-0.028, P=0.883)。结论0.5%马来酸噻吗洛尔水剂可有效治疗浅表型IH。ΔL、Δa与VAS评分相关性良好,L*a*b*色彩模式能较准确地反映瘤体颜色变化,可作为评价浅表型IH疗效的客观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为原发性肝癌组,良性肝病患者59例为良性肝病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三组受检者AFP-L3、AFU水平,比较其单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L3、AFU水平分别为(30.15±2.92)%、(71.62±3.02)U/L,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的(6.28±0.82)%、(15.07±2.14)U/L和对照组的(2.78±0.61)%、(8.55±1.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4.744,F2=45.492,均P<0.05);良性肝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7.751,F2=21.415,均P<0.05)。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3.85%,AFP-L3检测阳性率为76.92%,AFU检测阳性率为84.62%,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χ2=7.372,P<0.05);原发性肝癌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59,χ22=110.483,χ23=139.423,均P<0.05);良性肝病组AFP-L3检测、AFU检测以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68,χ22=18.632,χ23=12.252,均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和AFU水平与肿瘤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55,t2=1.522,均P>0.05);与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以及是否有癌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265,t1=27.936,t1=31.834;t2=22.467,t2=21.599,t2=28.478,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L3、AFU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allen技术在临床中治疗巨大"L"或"U"型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86例巨大"L"或"U"型肩袖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40 ~ 65岁,平均(52.5±2.5)岁。根据DeOrio和Cofield分型巨大肩袖损伤,且为"L"或"U"型。应用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治疗,记录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 ~ 23个月,平均(6.2±2.5)个月;86例患者均获24 ~ 72个月随访,平均(29.3±4.5)个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检查,75例肩袖完整,8例部分损伤,3例出现全层撕裂后再次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70.7±3.5)°,外展(155.8±3.8)°,外旋(39.4±3.4)°,内旋(40.5±3.3)°;Constant评分由术前(31.2±1.2)分提高至术后(82.5±3.2)分(P<0.05);VAS由术前(7.8±3.2)分减少至术后(1.3±0.5)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有效,便于操作,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对于治疗巨大"L"或"U"型肩袖损伤是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α-L-岩藻糖苷酶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合并微血管病变者70例;B组为无微血管病变者65例;同时选取8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检测各组人群的α-L-岩藻糖苷酶,分析它们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有何不同。结果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α-L-岩藻糖苷酶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无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α-L-岩藻糖苷酶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的诊疗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微循环障碍的临床观察指标。
简介:antitumor疫苗的最终的目标是开发记忆CD8+细胞毒素的T淋巴细胞(CTL),它是antitumor免疫的批评调停人。我们以前证明ovalbumin(卵)特定的CD4+T基于房间(OVA-T用搏动卵的树枝状的房间产生的EXO)疫苗(DC卵)-releasedexosomes(EXO卵)经由IL-2和costimulatoryCD80发信号刺激CTL回答。估计另外的costimulatory小径的潜在的参与并且为存储器CTL开发定义costimulation的关键成分,我们首先使免疫野类型(WT)有WTCD4+OVA-TEXO房间或OVA-T有各种各样的分子的缺乏的EXO房间。我们然后估计了卵特定主要并且召回CTL回答使用PE-H-2K由流动cytometry染色的b/OVA257-264tetramer和FITC-anti-CD8抗体。我们也对表示卵的B16黑瘤房间线BL6-10卵。我们表明了那CD4+OVA-TEXO房间与DC卵。由估计主要并且在与OVA-TEXO或与OVA-T缺乏costimulatory分子CD40L,4-1BBL或OX40L的EXO,我们证明这些costimulatory信号为由OVA-TEXO。有趣地,CD40L,然而并非4-1BBL或OX40L,对BL6-10卵肿瘤。总的来说,这个工作建议能够经由CD40L发信号刺激长期的功能的CTL记忆的一支新奇CD4+T基于房间的疫苗可以代表一条新奇、有效途径到antitumor种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来源微粒AnxA1、CD11b及CD62L对烧伤脓毒症预后的关系。方法择选2014年3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28例、重度烧伤合并重症脓毒症患者11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健康对照组血标本及脓毒症患者确诊后第1、3、5、7天动脉血标本,对中性粒细胞来源微颗粒检测并计算绝对个数,同步记录患者的APACHEII评分和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1)AnxA1、CD11b和CD62L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均存在,但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组CD11b和CD62L水平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2)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浆CD11b和CD62L水平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0.05)。(3)随着CD11b及CD62L水平的升高,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结论CD11b及CD62L水平与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简介:目的观察NO供体DEA和SNP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L-型钙电流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L-型钙电流用膜片钳的全细胞模式进行记录。结果DEA和SNP这二种NO供体的主要效应为抑制作用。3mmol/LDEA可抑制L-型钙电流,当电压去极化至10mV时,电流被抑制了29%。SNP对通道也主要起抑制作用,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当用NEM预处理以阻断S-亚硝化通路后,SNP仍对L-型钙电流产生相似的抑制作用,表明S-亚硝化机制不参与该调控作用。用10μmol/L,ODQ预处理以阻断cGMP途径后,SNP仍对通道有抑制作用,表明存在另一种非cGMP通路的抑制性机制。结论上述结果表明.N0供体DEA和SNP对海马神经元L-型钙电流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与cGMP途径和S-亚硝化修饰无关的途径。
简介:【摘要】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易早期转移,死亡率高,预后较差。随着对黑色素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s)极大改变了抗肿瘤治疗方式,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本文将探讨以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剖宫产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时选择不同的穿刺间隙所取得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自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作为参考对象,按照穿刺间隙的不同作为此次临床分组的主要依据,对照组39例(穿刺间隙为L3-4)与观察组39例(穿刺间隙为L2-3),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项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其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显著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工作中,将腰-硬联合麻醉的穿刺间隙选择为L2-3,可显著提升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以将其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与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0例,随机分2组比对,对照组以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浆外泌体PD-L1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研究对象均为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2例,收集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液样本及穿刺组织,检测组织PD-L1(tPD-L1)蛋白表达,血液样本外泌体PD-L1(exoPD-L1)和可溶性PD-L1(sPD-L1)表达,评估不同形式PD-L1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62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评价为MPR,占比70.97%,有14例患者评价为pCR,占比22.58%。疗效分析,新辅助治疗后exoPD-L1、sPD-L1表达与MRP、pCR无相关性。结论 血浆exoPD-L1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免核化疗的标志物,对获益人群进行有效筛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D-1/PD-L1抑制剂(BMS-1)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24 h后,观察术后7 d内小鼠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术后7 d的存活率、外周血和脾脏CD4 T细胞百分比和CD4 T/CD8 T比值下降,血清TNF-α、IL-6和IL-10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外周血和脾脏CD8 T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脾脏明显肿胀、结构模糊,炎性细胞浸润增加,淋巴细胞排列稀疏;与模型组相比,BMS-1组小鼠的存活率、血清IL-10水平、外周血和脾脏CD4 T细胞百分比和CD4 T/CD8 T比值升高,血清TNF-α、IL-6水平、脾脏淋巴细胞凋亡率、外周血和脾脏CD8 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脾脏结构较为清晰,炎性细胞浸润减轻,淋巴细胞数量增加。结论 PD-1/PD-L1抑制剂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脓毒症引起的淋巴细胞凋亡,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
简介:Aims:TotaltriterpenoidfromPrunellavulgarisL.(TTP),knownasmedicinehad,hadapreventiveeffectagainsthepaticsteatosisinourpreviouswastoevaluatewhetherTTPcouldimproveliverfibrosisnismofactionofTTPonhepaticstellategrowthfactor(PDGF).atraditionalChinesestudy.Ourobjectiveinratsandtoinvestigatethemecha-cell(HSC)proliferationinducedby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
简介:摘要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免疫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其中,皮肤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最为常见,绝大多数的皮肤irAE属于Ⅰ~Ⅱ级,并不影响PD-1/PD-L1抑制剂的应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最常见的类型为皮疹、瘙痒及白癜风,而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不良反应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临床发现,在恶性黑色素瘤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皮肤irAE可预测PD-1/PD-L1抑制剂的临床疗效,特别是RCCEP可作为预测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肝癌及食管癌的疗效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