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建构论的视角出发,建构了医患信任关系建设的社会心理机制模型,主张医患信任关系是一种医患双方——信任方与受托方角色互动的信任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医患信任的过程性理论框架:基于就医前医患之间的"原发性信任",通过医患双方的互动产生"互动性信任",最终形成较为稳定的医患信任关系。据此揭示医患信任作为大社会中的医患制度信任、医患群际信任与小社会中的医患人际互动相互嵌入的特性。其中,隐性的"原发性医患信任"反映着医患直接接触之前的社会心理活动背景,在医疗活动中为医患双方的互动过程所激活;"互动性医患信任"则聚焦于医患接触的始末并且分为"初始"状态和"即时"状态,反映出医患关系的动态性和建构性。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文本中并没有对公平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通过梳理其散见于各文中关于社会公平的基本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其基本观点:公平问题是一个社会属性的问题,是以不损害社会各利益主体为表现方式的一种制度性规定在利益主体内心中的反映。它存在的基础在于人与物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反映。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在于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些基本观点对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社会公平问题具有基本理论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基本方向,并不断完善具体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证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时,也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关于社会公平的分析方法和话语体系。
简介: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准确判断主要矛盾对于制定正确发展战略部署具有重大作用和价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本国情的判断。科学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从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去整体把握,从系统的、发展的视角去理解,在“变”与“不变”中夯实人民的幸福。
简介:加拿大哲学家瑞比通过反省一些哲学咨询师的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哲学咨询的四阶段法.“自由漂浮”是哲学咨询的第一阶段,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鼓励来访者随意自在地说出任何想说的话语,使用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术”方式帮助来访者将问题浮现后,随即就进入到了“即刻问题解决”的第二阶段.哲学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找到澄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发展出一套哲学理性的思维能力,从而能解开困扰其自身问题的症结.当来访者对即刻问题的解决获得满意时,哲学咨询师与来访者都要进入哲学咨询的第三阶段,即“有意向性的教与学”.哲学咨询师在此阶段不仅要与来访者讨论哲学问题,而且还要帮助来访者将哲学推理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进入哲学咨询的第四阶段,即“超越”阶段.来访者通过与哲学咨询师的多次对话后,发展出推理能力和对话技巧,学会如何超越个人目前的状况,使自己不再沉溺于过去的痛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我的价值体系.哲学咨询作为哲学践行的一种社会应用形式,其方法及其实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简介:习近平精准扶贫观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宏大的历史眼光分析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贫困现状,深刻揭示了贫困的根源,为认识贫困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习近平精准扶贫观以精准化为主要特征,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着重解决“四个问题”,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扶贫实践,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重视精神扶贫,用一系列严密的工作机制和实施流程对我国扶贫工作作出了精准安排。习近平精准扶贫观是在对我国的贫困实际进行准确判断和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为我国的扶贫理论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理论引领、精准脱贫的行动指南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光辉典范,也给世界上其他贫困国家和地区治理贫困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