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一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12月份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11年共收到微生物标本12778例,513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02%,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占首位54.0%,其次是尿标本占19.0%,分泌物标本占13.0%,血标本占11%,其他标本占3%,结论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注重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病人自身因素及综合因素等,其中以医源性因素为主,其包括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缺乏预见性、细节护理不到位、护士的专业素质偏低等。针对住院患者中存在的皮肤问题,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皮肤损伤原因,总结护理经验,建立皮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皮肤护理质控小组、注重细节护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共同维护患者的皮肤护理安全。结论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原因、实施皮肤损伤护理及预防风险管理策略,可有效控制和降低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探讨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实施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751例,其中发生CRBSI21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21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流程不当、患者个体因素、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和时间等有关;其中2例患者进行了导管更换,4例拔除了导管,其余15例感染得到控制,病情稳定转出ICU,1例患者死亡。结论ICU应制订完善的预防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正规的置管培训,同时加强无菌观念。落实血管内导管的管理与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置管安全.预防CRBSI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48例患者采取不同部位及不用血管穿刺,密切观察和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3例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穿刺点感染,1例穿刺点渗血,1例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均可使用此导管输入药物。结论PICC导管留置后,需要细致全面的导管护理,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干预的相关因素,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工作手册》中的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选择与出生缺陷发生相关的并且是在围孕期导致的因素进行统一调查问卷。采样过程中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1788例到我站咨询及孕期检查的育龄妇女。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孕妇的年龄、孕期用药情况、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妇主动或被动吸烟、孕期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对胎儿畸形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需针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加强围孕期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以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促进优生优育。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剖宫产手术后患者持续高热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效果。方法收集整理我院56例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症状的发生原因、临床处理方法总结及处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结果本组56例患者形成持续高热中,15例患者由于乳腺炎所致,11例患者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患者为腹膜炎,14例为切口感染,14例为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等,临床处理以患者原发病治疗为本,均得到有效治愈,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剖宫产术后持续高热的形成原因较多,但多为感染等因素造成,在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需要提高对患者的关注情况,减少该病症的出现几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护理差错是指已经发生在患者身上,但未造成后果(如漏服维生素),或虽有不良后果但不严重(如错点散瞳剂,但未引起失明)的现象。在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对患者和家属及经济利益和对护理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举证倒置的实施,社会对医院增多了关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护理差错,改善医患关系,取得社会信赖,让病人放心治疗和护理,成为护理管理者所面对现实问题,因此,全面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