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及与出院指导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12月洛阳市某三甲医院的房颤患者30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与《出院指导质量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总体出院准备度总得分为(9.53±0.59)分,出院指导质量总得分为(7.53±1.74)分。其中教育程度、工作状态、收入、医保类型、居住类型、疾病确诊时长、是否首次住院,多因素分析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AF患者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处于较高偏下水平,但仍需提升,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呈正相关,即出院指导质量越好,出院准备度越高,提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提高房颤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同时也应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状况进行特异性、个体化指导,提升出院指导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房颤动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冠心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存在临床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而血栓栓塞高风险的房颤患者则需口服抗凝药物以减少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会增加出血风险。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合并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专家共识并及时更新,而我国尚缺乏相应的抗栓治疗指南或共识。该共识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以及专家建议等,着眼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心房颤动 抗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简称房早)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系统检索建库至2020年3月25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维普、中国知网、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房早与房颤复发相关性的研究。应用RevMan5.3软件制作森林图,应用Stata 15.1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计1 252例房颤患者,425例复发,参与者平均年龄61.67岁,男性占70.6%。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频发房早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4,95%CI:1.40~4.97),亚组分析显示房早不仅增加电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38,95%CI:1.25~4.51),且显著增加导管消融复律后房颤复发风险(HR=2.90,95%CI:1.11~7.60)。结论房早与房颤复律后的复发显著相关。

  • 标签: 心房颤动 房性早搏 复发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5mg/片)抗凝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佳初始剂量、治疗剂量调整方法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32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剂量、初始及治疗期间药物剂量调整方法,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华法林2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1.5~2.5之间,3mg起始剂量组INR多维持在2.2~3.0之间,起始剂量2mg与3mg比较治疗效果相似,而INR过高发生明显减少;华法林的维持量1.25~3.25mg,平均(2.1±0.6)mg;INR达到1.5~3.0水平需7~14d,平均(11±2)d;INR稳定于1.5~2.5水平需12~30d,平均(19±4)d;随访1年,有l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在合理、有效的INR强度(1.5~2.5)监测下,华法林以2mg剂量起始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律失常 华法林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接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患者117例,随访(24.6±2.91)个月,根据术后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其术前临床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117位患者完成术后随访,术后复发共43例(36.7%),组间比较显示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病程、左房内径、高密度脂蛋白、尿酸水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病程(P=0.000;OR:1.344;95%CI:1.164-1.552)、高密度脂蛋白(P=0.017;OR:0.060;95%CI:0.006-0.601)、尿酸(P=0.000;OR:1.009;95%CI:1.004-1.014)。结论心房颤动病程、高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是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伊贝沙坦对心房颤动复发率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3月份至2009年3月份收治的6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文选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凝治疗,并应用胺碘酮。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伊贝沙坦。在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对比成功复律的例数,并观察复律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发现,对照组34例患者中,26例复律,其中13例复发,8例继续表现出窦性心律。观察组34例患者中,28例复律,其中3例复发,25例持续表现出窦性心律。经过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伊贝沙坦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提升机体对窦性心律的维持能力,治疗效果十分良好,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伊贝沙坦 心房颤动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从临床实例出发归纳心房颤动时室内早搏和室内传导差异的鉴别纲要。方法对我们医院住院或曾经住院的五十名病人进行病例研究分析,从病人的心电图R-R间期,QRS形态,QRS波群和QRS时间的差异出发,同时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鉴别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与室内传导存在心电图可观性差异,可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心电图波形波段结合病人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心脏的具体情况。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存在一定的鉴别难度,可从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和具体临床病况进行区别。

  • 标签: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鉴别
  • 简介:洋地黄中毒在临床工作中仍可遇见,其心脏毒性作用包括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但引起心房纤颤少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摘要:患者女性,37岁,入院前10小时服地弋辛100片。确诊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3年,近8年反复出现心功能不全,既往为持续窦性心律,无任何心律失常记录,此次服用大量地戈辛后反复晕厥5次。入院后地戈辛放免浓度为6μg/ml,心电图示房颤心律,高Ⅱ°房室房室传导阻滞,血电解质、肾功正常。据此诊断:洋地黄中毒。入院后安置心

  • 标签: 洋地黄中毒 心房纤颤 Ⅱ°房室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 地戈辛 二尖瓣狭窄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经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经冷冻球囊消融房颤技术是近几年房颤治疗的创新技术,在临床推广普及过程中,操作、治疗参数及并发症的预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共同倡导并组织撰写了"经冷冻球囊导管消融心房颤动中国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与推广该消融技术的临床应用。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房颤处理指南、共识和最近相关文献,对其重要内容进行解读和评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冷冻球囊 专家共识 解读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多次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后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7例既往多次行VPS失败后改行VA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VAS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3年有效率分别为94%(44/47)、87%(41/47)、77%(36/47)、72%(34/47)、68%(32/47)、64%(30/47)。VAS后发生分流管堵塞14例,感染3例,引流过度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4%(19/47)。因分流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的比例占36.2%(17/47)。结论多次VPS失败后改行VAS,术后短期效果明显,但因各种并发症导致再手术率无降低,长期效果不理想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脑室-心房分流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TP与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经食道心房调搏及ATP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食道心房调搏(TEAP)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成功率为9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于我院的 86例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n=43),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 n=4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心包填塞、栓塞与封堵器脱落等并发症的产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几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其主要治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的2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有关资料,回顾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产生脑卒中的情况,对该疾病患者同时产生脑卒中患者及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发缺血性脑卒患者分析其致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8.5%(37/200),发病率并随年龄不断增长而升高;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产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低于75岁、冠心病、高血压、心房持续性/永久性颤动、左房直径不小于40毫米、CHADS2评分不小于4分等都是主要的致病危险因素。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产生脑脑卒中的患者,年龄不低于75岁、心房持续性/永久性颤动及高血压都是致病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华法林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以及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效果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患者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选择抗凝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 阿司匹林组 抗凝强度 2.0~ 3.0.;第二组 华法林 I组 抗凝强度 1.6~ 2.5;第三组 华法林 II组 抗凝强度 2.6~ 3.0。观察、记录患者 INR达标时华法林剂量、 INR值、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阿司匹林组 4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 I组 华法林 II组分别为 2例、 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出血 3例,发生率为 10%,华法林 I组 、华法林 II组出血分别为 2例、 4例。华法林 I组、华法林 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监测 INR,根据 INR值调整用药剂量,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    关键词: 低强度华法林;阿司匹林;心房颤动;个体化    

  • 标签:
  • 简介:心房颤动(atrialfbrillation,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抗凝、转复并维持窦率和控制心室率[1].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术已成为目前非药物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因其能减少甚至根除房颤,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 标签: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彩超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7年9月间收入并开展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2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A组,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记为B组,使用心脏彩超(PAF)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联律间期平均值短于B组,P<0.05;A、B两组患者左心房平均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联律间期平均值与非阵发性患者存在显著区别,其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具有相关性。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彩超 临床分析
  • 简介: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带来的不良预后越来越受人重视。目前有四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可以预防由心房颤动导致的血栓栓塞。越来越多的心房颤动伴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包括瓣膜性、非瓣膜性房颤或者应用直流电复律治疗的患者。本文旨在讨论NOACs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中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抗凝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