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广东省东莞市“扫黄”引发的舆论波澜,与“扫黄”本身一样令人关注。其中,有一些论调令人惊诧莫名:认为卖淫活动是“市场需要”,论证色情产业“有益无害”,甚至主张中国搞合法红灯区。这种声音,不管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还是为了在公开场合博取眼球,抑或是纯粹的网络逗闷子,都值得深思。的确,色情业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然而,“黄、赌、毒”哪一个市场需求不大?难道仅仅因为“愿打愿挨”就可以合法化、产业化吗?果真如此,毒品交易岂不更暴利、更“快活”?如果不顾世界主流对“黄、赌、毒”的态度,不顾卖淫嫖娼在大部分西方国家违法的事实,一厢情愿、哗众取宠地为色情业辩解,不仅是选择性失明,也是对文明底线的亵渎。
简介: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切身感受:在一个喧闹、杂乱的环境中,一些人的大声叫嚷、随地吐痰、横冲直撞等不文明行为,不但引不起太多的他人反感,行为人自己也不觉得如何,不过是随便一点,放松一点。相反,如果在一个安静、整洁、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哪怕再细微的一声噪音,听起来也是那么刺耳,哪怕是无意间的—个莽撞举动,看起来也是那么不和谐。环境塑造人,文明的环境塑造文明的公民。谁也不是天生的谦谦君子,环境的改善,道德的进步,势必造就出更多的文明公民。另一方面,人对环境也有塑造作用,人群如果从善如流蔚然成风,也会对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局部环境形成压力,使其尽快融入精神文明的浩荡洪流之中。
简介: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全省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也有了新的进展。1989年和1992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省级文明单位。1992年以来,各地在开展这项活动中,又涌现了一批成绩突出的单位,为我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调动各地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创建文明单位的行动,省委、省政府决定对省微波通信局等293个单位授予1992至199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对贵州轮胎厂等32个连续2至3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授予省精神文明建设红旗单位的称号,予以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