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浅谈不同方式治疗旋后外旋2°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旋后外旋2°踝关节骨折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保守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旋后外旋2°踝关节骨折均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两者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自己的劣势,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时可根据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角韧带深层损伤对PER型踝关节骨折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的50例PER Ⅲ度或Ⅳ度骨折患者。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16~68岁,平均30.2岁。根据踝关节内侧损伤类型分为两组:未修复组为内踝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且无内踝骨折患者,未行三角韧带修复手术,共28例;对照组为内踝丘上骨折且三角韧带深层完整患者,行内踝丘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共22例。两组患者均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以上影像学检查的内踝间隙和下胫腓间隙,以及中期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现踝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时的表现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损伤暴力程度、腓骨骨折线高度、是否完全脱位、后踝骨折率、后踝固定率、内固定物取出率、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8例完成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21例未修复组的内踝间隙为3.7 mm,下胫腓间隙为4.5 mm;17例对照组的内踝间隙为3.4 mm;下胫腓间隙为4.4 mm。术后约3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8.3分和94.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4分和1.5分。术后约5年时随访,未修复组和对照组的平均AOFAS评分分别为97.1分和93.6分,平均VAS评分分别为0.5分和1.2分。对于年龄<45岁的患者,术后约3、5年时随访的AOFAS评分、VAS评分与三角韧带完整与否均无相关性(P>0.05)。年龄与术后5年随访时AOFAS评分(P=0.021)相关。结论对于PER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在腓骨骨折及下胫腓螺钉固定后,残留三角韧带深层损伤不会影响45岁以内患者的中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旋后外旋型IV度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组,分别给予外侧+前侧入路固定与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乙组的术中、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P